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活在旅途中 > 正文 85、天津狗不理,猫不闻,鼓楼

正文 85、天津狗不理,猫不闻,鼓楼

书名:活在旅途中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Sa柔儿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三轮车的速度很慢,慢得就像蜗牛一样。不过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带我参观城市街景,这样已经足够。

    关于狗不理,早已经闻名全国。许多城市有小店面售卖。不过听说都不是正宗的,这也难怪,一个地方的特色当然要到当地吃才有风味。来天津如果不吃上几个,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而传闻中的总店,就在我的眼前。与全聚德还是稍有不同,狗不理的店面略显冷清,又或许不是吃饭时间的缘故才会这样。进去以后,还看到有做成精包装的包子礼盒,人类的想象力真是无穷的,连包子也可以这样,当时我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了一下价钱,比起普通的要贵上不少。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名牌效应,在这些方面表现了出来。

    店里面有张龙椅,在灯光下变得金碧辉煌的。只可惜不能随便去坐,仅仅是摆设而已。还有个透明橱窗,狗不理包子现场演技。不过我没有看到有什么表演,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来的时辰不对。

    点了两笼包子,每笼里面只有一个,售价为八元一份,心疼得外婆直摇头碎碎念:“就这么一个包子要卖八块?有没有搞错。”

    我嘀咕道:“就是,虽然出来玩我从不心疼钱,但是这样未免也太离谱了。”

    名牌,何谓名牌,狗不理总店这就是名牌了……

    关于这个包子,还有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个卖包的人,他叫做狗子,因为生意兴隆,忙碌得顾不上跟顾客交谈,所以大家就笑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喊多了,就简化了,渐渐的大家都变成叫他狗不理,时间越久,原先的店名越发无人记得,狗不理因而得名。

    虽然我很不满意这个价格,但是还吃完了。

    走出去,我记得自己要帮朋友买麻花,刚好十八街就在附近,所以我满脑子又被那些吃的玩意给分散了。麻花,那小玩意总是吃得人上火,闻起来挺香的,但是味道我个人就觉得一般般。

    或许是朋友对麻花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才会不远千里的要求我帮忙。

    “你那朋友还真逗,帮他买两盒东西,居然说请客吃饭!吃饭的钱比起这麻花要贵得多呢!”

    外婆听到我跟朋友的谈话,一时间拿我们打趣起来。

    这就是我跟朋友的相处模式,很多时候不谈钱,因为谈钱伤感情。但是我们还是会花钱,在无形间的时候为彼此付出。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怎么花的。

    “他跟我都不是小气的人,不过就是找个借口大家聚聚而已。”

    我深知朋友的脾性,对比这些东西,他更多的是想见见我。因为一直以来,他总在讲,外婆既然来了,我负责带她出来满足心愿,作为好友,他更想能请外婆吃顿饭,能为她做点什么。

    当然,这些话我不会对老人家明说的。

    如果说了,她恐怕会觉得麻烦了别人,然后百般推脱。

    闲逛美食街,把东西买好,直接寄回了广东。我眼尖的发现了有猫不闻饺子,当时只感觉笑得快要肚子疼,前有狗不理,后有猫不闻。连外婆都乐得哈哈大笑指着招牌说:“这天津可真有创意呀!又猫又狗的。”

    “走,我们进去尝尝!”

    我快步走了进去,有什么比吃来得重要呢?没有,民以食为天嘛!菜单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菜肴,什么天津菜,素馅合子,贴饽饽熬小鱼,老天津卫大锅贴。当时不饿,所以只点了猫不闻。

    原以为只是狗不理的包子味道一般,没想到猫不闻也不过如此。后来我查了资料,这个饺子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姑且算是后起之秀。恐怕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当事人也想了很久,怎样才能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

    因包子而闻名的天津,后面多了饺子,很有意思。

    吃饱喝足,自然是要散散步的,否则这一路吃下去,我的减肥成功真的是被破坏了。

    天津鼓楼,比起古玩城,两者是不同的感觉。

    接近黄昏时分,鼓楼的街道上更为冷清。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本身游客少的原因,还是这里并不受重视。不过人少也有好处,可以肆无忌惮的拍摄风景照片,无须刻意避开人头,找寻适合的角度。

    格格府,看起来很有古代的感觉。不过当时未能穿上清朝的衣服,所以有些遗憾。在中央的水池中,有艘仿古帆船,虽然有些破损,不过看起来还蛮有感觉。

    四月的天津,有许多树木仍然光秃。

    我看到依附在旁有许多旧建筑,那是老城里面的印记。随着现在城市的拆迁补贴,好多地方都被夷为平地,之后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在进步,过去在消逝。确实,在改头换面以后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不少改善,可看不到从前的痕迹,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

    许多老居民不愿意离开,那跟赔偿金额没有关系。

    而是住久了,习惯了,不愿意挪窝,不愿意到陌生的地方去。

    他们的僵持被称为钉子户,导致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我与外婆十指紧扣相伴而行,过去曾听她讲起很多关于城市的故事。为何老居民不愿走,为何他们固执要守着一间破旧的房屋。那是因为在他们心底深处,这才是家,这才是他们生活多年的地方。房价的高昂,拆迁款并不一定能在老城里面重新安家。搬迁到郊区,那又远离了市区。

    “老人不该挪窝,一旦挪窝,命不久矣……”

    这是外婆让我记忆犹新的话,直到今天我依然未能得出真正的答案为何。但是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是迷信还是真实,也更加深了那些老人不愿意搬迁的理由。

    准备离开鼓楼时,我与外婆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背靠背,肩并肩。一人点根烟,听着她自嘲的笑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是祖孙俩在流浪啊?就跟丐帮那些人一个样。”

    “可不是,你是老乞丐,我是小乞丐,我带外婆走天下,哈哈!”

    我们笑声回荡在马路边上,那一刻,只感觉温馨与幸福。

    新浪微博sa柔儿,写作只为快乐,与复杂无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