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活在旅途中 > 正文 112、鼓浪屿,中山路

正文 112、鼓浪屿,中山路

书名:活在旅途中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Sa柔儿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在鼓浪屿拍了不少照片,直到天已经差不多黑了,我们才离开海边。夜里的人比白天还要多,我想除了过来吃饭的,那就是过来住宿的了。有些游客,他们并不喜欢仓促的行走,而是喜欢找个地方静静的呆着。鼓浪屿,确实适合这种人来。海滨的魅力在于海风,闻着腥味,感受大自然。我笑着对小欣说:“如果我们住在厦门,可能会经常都过来走走。”

    当我说完后,又立即自言自语道:“如果真的这样,可能我们又不会了,因为感觉不同一切都只是新鲜而已。”

    这边的天,黑得很快,不过才六点多钟,几乎已经黑透了。原本说去环岛路的,但因为两个人穿得实在单薄,所以打消了念头。鼓浪屿的街灯昏暗,我不知道是因为情调,还是质量问题。总而言之,看不清楚路,那灯开了也是白搭。

    坐着轮船回到码头,远观鼓浪屿,只见对岸星光点点。有点似渔村风光,只不过尚在都市。

    我们沿途而行,因为先前在鼓浪屿吃了海蛎煎,肚子还不饿。这一整天,人一直都在饱胀中度过。大马路上的灯光倒是亮了许多,一眼看去,经济特区的感觉稍微出来了点。不过跟深圳相比,风格还是不同。

    我俩做了件入乡随俗的事情,那就是在没有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情况下,我们想过对面的马路,周围所有人都选择直接走过去爬栏杆,我们把心一狠,跟着爬了过去。

    对面是厦门繁华的中山路,既然时间还早,就当是在城市的心脏地带逛逛,也好看看这边的步行街是什么样子的。当然,天气还是很冷,估计是入夜的缘故,加上这边近海,温度要偏低一些。

    中山路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广州的上下九,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总而言之,大城市里都有这么一条类似的步行街。走多了,也就觉得大同小异了。

    不过毕竟是初到陌生的城市,眼中的感官有所不同,所以当真正行走时,还是会有所触动。中山路的风格贴近异国情调,跟其他地方的步行街一样,夜里五光十色。

    商家播放着音乐,沿途有卖各色特产的商店,还有琳琅满目的衣物鞋袜。为了生意,商家无所不用出奇的招式。有些是请人假扮玩偶,有些是直接搞成街头艺术,更有甚者,摆了舞台搞节目,为的就是宣传自己的商店。

    不过厦门的这条步行街,我觉得人流量不算太多。或许是跟其他那几个城市相比的缘故。边走边看,我发现这边有很多卖台湾商品的店,后来一想,这里与金门隔海相望,也难怪。

    走累了,我们就进去小吃街找吃的。有时候不一定得饿了才吃,只要出来旅游,嘴巴几乎就没怎么闲过。这边跟广东挨得近,所以口味差距并不大。在小吃街看到最多的莫过于炭烧摊,铺满了蒜泥的生蚝,让人情不自禁的流口水。

    还有那些小龙虾,带子,花甲,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我酷爱海鲜,每次出去都会美美的吃上一顿。许多内陆的朋友都不解,为何那味道如此腥,我还吃得津津有味。我想这就是口味的问题,有些人喜欢吃臭豆腐,可有些人一闻到就怕,偏偏臭豆腐也是我喜爱的一种小吃。而很多人喜欢万分的榴莲,我却避之不及。

    在小吃街上溜达了一圈,身上全是烟熏的味道。小欣建议去找些菜吃,正巧被我们发现了有家烫菜店。除了有各种菜可以选择,还有重庆酸辣粉。但是我们并不饿,所以只是挑好菜以后叫店家来烫。

    我俩都是能吃辣之人,对于辣椒可谓是不相伯仲。打我们共事开始,从来没有见过哪次出来吃饭有她怕辣的时候。不管是湘菜,川菜,每次我们在一起,两人都是吃得意犹未尽。

    不过这中山路的小吃,的的确确可以眩晕人的眼睛。望着辣椒染红了汤底,我们继续开吃。终于,在风卷残云后,桌面上的食物再度被一扫而空。这一次,真真正正的不想再吃了,因为肚子撑着很难受。

    走出店外,小欣打了个哆嗦。气温降下来,连我也感觉到寒意。

    正巧人在步行街,于是我提出带她去买保暖内衣。小欣瞪大眼睛看着我,原来她从来没有穿过。一边走,我一边给她解释这内衣的好处。紧致,贴身,穿在身上就如多加了件外套。

    但是对比外衣,更显得轻柔,所以每到冬天,保暖内衣是我必备的。找了一家商店,店主还算热情,我们各自选购了一套黑色的,当即在试衣间穿了出去,这下子整个人温暖了不少。

    第一晚,我们两个便在游荡中度过了。原本说去找夜生活的,但始终没有这么去做。最后我在房间写着日记,她就在一旁看着我。不晓得为什么,场景历历在望。好像很温情,又好像很幸福。我们的友谊多年如此,直到此时此刻,我仍旧记得睁开眼看到她睡在我身旁时的安心。

    厦门之旅,两个女人的行程。因为即兴,所以美丽。也因为两个玩得来的人在一起,整个行程没有半分枯燥无味。如果说要选择出行伴侣的话,除了我自己一人,便是她了。

    毕竟相互懂得彼此,生活习性还算接近,最重要的是我们很少投对方反对票。一般都是这边说了什么,那边就附和,基本没有出现过意见不合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忍让和迁就。就像我们时常对着彼此说的话:“我看不惯你的很多,你也看不惯我很多。但是我不会制止你,也不会干涉你。这与我们做朋友没有关系。”

    正是有这样的包容理解,才会相处甚欢。我们一起睡下,在异地的房间里,唯有彼此的气息是熟悉的。那一觉睡得很臣,估计两人真的是累了……

    新浪微博sa柔儿,写作只为快乐,与复杂无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