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正文 第三百四十章 新东北大学

正文 第三百四十章 新东北大学

书名:抗日之我为战神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风雪云中路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日本本土虽然沒有铀矿,但是在朝鲜北部却有着世界级的铀矿,而在南满的本溪连山关地区就有东北境内最大的铀矿,阜新境内也有一定开采价值的铀矿,日本国内有着完整的地质勘探体系,也有大量优秀的物理学家,与顶级的化工、冶金方面的专家,只要他们舍得投资,下血本寻找不一定就肯定找不到。

    按照自己所熟知的那段历史,日本之所以最后未能研制出核武器,固然是与高层直到战争已经到了无法挽回,资源已经消耗余烬的地步,才真正的开始重视之外,在寻找铀矿方面,找错了方向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題,将所有寻找的资源,放在了东南亚与本土上,注定他们的希望会落空。

    向德国求助,运输铀矿的潜艇在马六甲海峡又被美军击沉,到了想研发的时候,不仅所有的科研仪器被美军炸了一个精光,而且本土已经匮乏到了极点的资源,根本无力支撑,尤其所需要消耗的电力,根本就无法满足铀浓缩的巨大消耗。

    如果日本人能够提前找到这几座铀矿,以日本的科技和基础工业能力來说,在其顶峰期间研制出核武器还是沒有问題的,日本人已经建成了一座二百三十吨的回旋加速器,完全有能力进行下一步的铀浓缩活动。

    自己的到來已经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在日本人会不会提前研发出核武器这一点上,杨震也不敢保证,尤其是日本人会不会寻找到这几座铀矿,谁也不能保证,要知道朝鲜半岛可是已经在日本人控制之下五十余年,日本人对这座半岛可谓是了如指掌,想要找到并进行开采,并非是绝对的难題。

    他说的这些,只是为了安慰身边的这位老战友而已,但从内心里,杨震也在祈求上苍,不要再加剧中华民族的苦难了,尽管心中现在也不能确定,但是杨震知道拖延日本人研制进度的方法还是有的,只不过现在这些手段自己还是沒有能力去实施,但是现在沒有能力去实施,不代表在不远的将來也沒有能力去实现。

    杨震此刻心中想着什么,李延平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在不能揠苗助长这一点上,李延平的想法倒是和杨震是一致的,他虽然不是搞科学研究的,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学的也是马列主义,搞物理研究,他是连毛都沒有碰过一下,但是有一点他还是知道的,科学这玩意必须得严谨的对待,如果你拿他不当回事,他总有一天会和你找后账的。

    所以李延平对于杨震不能揠苗助长的态度,还是很赞同的,只是他有些担心,杨震会因为进展的程度,受到相当大的压力,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題,还有很多内部的因素,甚至就连中央,也会给他一些压力。

    而且李延平更担心的是这些专家和教授难以管理,这些人都讲究什么学术自由,一贯反对政治和党派进入大学,就连在大学内设置党委都反对,正像杨震说的那样,说轻了不顶用,说重了又会伤到人。

    这些人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深不得、浅不得的,李延平觉得,无论是从项目本身來说,还是从其他方面來说,都派一个专人进行协调与管理为好,这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沒有一个得力的人管理与协调是不行的。

    想了想,李延平转头对杨震道:“老杨,这些人还有目前我们其他的几个计划陆续的开展,我认为都需要有专人管理,我们不能对所有陆续开展的计划,就这么散养着吧,而且进行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也需要有一个人來组织协调。”

    “现在这场战争只要还在进行,你我和老郭三个人就肯定沒有这个精力,老高那边的事情也是堆积如山,一天忙的脚打后脑勺,也不能整天就陪着这些教授,熊大缜一是沒有太多的精力,而且这些人很多都担任过他的老师,让他兼管并不太合适。”

    “还有这些人是由军区管理,还是由东北局管理,现在也是一个问題,现在军工部已经移交给东北局,军区则成立了单独的装备部,按照他们研制的东西來看,应该归属军工部,但是从保密程度來看,划归军区管理还是更合适一些。”

    “但是交给装备部管理,也不太合适,而且划归军区管理,就算交给军区理工大学也算在内,这些人穿不穿军装,授不授予军衔,都是一个需要我们慎重考虑的问題,老杨,你看看怎么管理比较合适,自此次战役打响,我们难得有机会坐在一起,今天就合计一下,是成立一个特殊的部门管理这些项目,还是分别指定某一个人各自负责这些项目。”

    对于李延平的疑虑,杨震抬起头看着此时窗外已经开始下起的沥沥小雨,沉思了一会道:“这件事情你与总指挥和李主任商议一下沒有,他们的意见怎么样,还有你的想法,也一并都说说,你是政委管干部的,这些人如果留在军区,你这个政委的意见和想法很重要。”

    李延平沒有立即回答杨震,而是沉思一下后道:“老杨,这些人除了在沦陷区动员的之外,从大后方來的人中肯定能留下的在一百多人左右,剩余的,我们还在尽力的争取,另外跟随他们一起來的学生,在一千人左右。”

    “而从沦陷区的各个教会大学,转來的教师和应往届毕业的学生,也有上千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一下子全部由军区接收不合适,我们也沒有那么多的地方,去安置他们,而且从沦陷区來的教师和学生,情况很复杂,全部接收到军区还是不太合适。”

    “现在仅仅查出來的背景复杂的人,就是近百名,这些人有的家里有汉奸的背景,而且有几个家里面的人,在伪政权内的职务还不低,有一个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汪伪政权某一部的政务次长的儿子,还有一个是上海伪警察局一个副局长的女儿。”

    “即便是从大后方來的学生之中,背景也一样很复杂,來的学生之中,家中有人在重庆方面做高官的就有不少,这些人如果全部由军区接收,背景太过于复杂,很容易被某些方面渗透进來,但如果我们不接收,又会对我们带來相当不利的影响。”

    “我看这样,东北局为了保证无法进入军区理工大学学习,而又有继续求学渴望的学生升学,同时也考虑到目前根据地尚无文学类的大学教育,所以东北局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在佳木斯筹建一座综合型的大学。

    “总指挥与我谈过了,他说军区理工大学招收的学生以及选拔到苏联留学人员,与整个根据地目前适龄的学子相比的毕竟还是少数人,而随着根据地的日益扩大,适龄的学生数量也越來越多。”

    “单单一个军区理工大学和军区医学院,即无法全部接收多出來的学子,同时所有的优秀学子都参军,也给同样急需人才的地方带來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总不能将多出來的人,都送去学习师范吧,他认为我们整个根据地,不能只有两所正规的大学,还应该有更多培养新型人才的机构。”

    “他希望更多的有志升学的年轻人,能够受到大学的教育,而且组建一所新的综合大学,对我们今后的人才储备,也更加完善一些,所以东北局才决定,在根据地内成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这座新成立的大学,东北局准备起名叫做东北大学,他们准备设立文学院、理学院,以及师范进修学院三个学院,但是现在因为受整体环境的限制,他们的教师也是奇缺,所以总指挥希望我们能够从这批教授和青年学生之中,协调给东北局一部分。”

    “这些教授和学生,我看那边也可以分流过去一部分,尤其是在政治上不是那么太可靠的,背景过于复杂一些不适合在部队工作的,都可以协调过去,另外这次來的教授和毕业的学生之中,不少都是文科、法律类别的,军区理工大学接受不太适合。”

    “工科的教师,除了我们保留一部分之外,其余的也都移交给东北局,因为这些人个人感觉更适合到军工厂工作,担任一些总工程师一类的职务,之所以还留下來一批,是因为目前武器的设计,主要还是由军区的装备部承担,再加上部队现役武器装备的保养与维修问題,所以考虑从这些人中挑选一批人留在部队。”

    “但是研制你说的那个东西的这些人,我看还是保留在军区内部为好,一是有利于保密,二也是便于协调,这个项目,还有对雷达的逆向测绘与仿制的工作,因为保密性极强,所以放在东北局不合适。”

    “原本这个秘密计划,我是准备报请中央请求军区项主任与军区杨副司令主抓,但是这个人选,我还得和你商议一下,一是这个计划是你提出來,你比较了解,二是按照分工來说,你是东北局主抓军事的书记,这个人选还是你酌定比较好一些。”

    “对了,鉴于目前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在你去热河期间中央已经來了电报,命令撤销东北工作委员会,成立新东北人民政府,而且家兄这次也准备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已经准备另外调人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还有冯仲云同志,也准备调往中央工作,他的工作,中央准备另外调人接替。”

    听到李延平谈起东北的人事变化,杨震微微一愣却是什么都沒有说,只是在琢磨了好大一会后才对李延平道:“一会我起草一份电报给中央,请求中央在此次战役结束之前,先不要调走李主任,此次战役是我军出山以后发起的最大规模战役,后勤补给尤为重要。”

    “在大军补给以及后备兵员动员的方面,李主任已经是熟能生巧了,这个时候换人,不太恰当,中央有意调整东北人事结构,这一点我不反对,也表示支持,但是在此次战役结束之前,还是暂不调整为益。”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