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种技术保障手段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种技术保障手段

书名:抗日之我为战神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风雪云中路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虽说受制于眼下的技术手段,这两种设备提供的定位精度还远远称不上让人满意,只能提供大致的方位,对地面无线电台的定位的误差在一公里左右,在敌我犬牙交错的地带,根本就无法使用。

    因为那样,即便有特殊联络讯号,但也无法在一公里的范围之内,准确的分辨清楚敌我电台的位置,所以这架飞机,被抗联调到了阿鲁科尔沁旗上空,专门按照预定的计划引导轰炸机群,对第七师团的夜间轰炸。

    而且限制于接收信号的强弱程度,这两架飞机也只能监听到十五瓦以上功率电台的讯号,而无法监测到日军大队一级通常使用的五瓦电台,不过这倒是也变相解决了小功率电台,因为数量过多而出现干扰的情况,尤其是在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这种精度已经足够了。

    毕竟即便是在地面上,对于无线电信号的监测精度和定位,也不可能达到百米,即便是在地面上专门用于破获地下电台,用來截获地面信号的无线电测向仪与定位仪,其精确度有五百米也就可以说是相当难得了。

    更何况,这些设备是轰炸工业基地与大城市使用的空中无线电信号接收仪和测向仪、定位仪,本身就只能提供大致的范围,虽说在杨震的建议之下得到了某些改进,但还是限制于整体技术,而无法在定位的时候,提供太高的精度。

    不过那位束星北教授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和同仁,根据杨震提供的理念,已经拿出一套完整的改进方案,在此战过后,不仅将全面开始对这种设备的仿制,而且改进之后的对地面截获的无线电讯号定位精度,也可大致提高到五百米左右,如果真的能够完成,那么这个精度在眼下几乎可以说相当于精确制导了。

    眼下不是电子科技达的几十年后,通过卫星就可以锁定电子设备的讯号,空中的预警机,专用的电子情报侦察机,都可以对地面设备出的信号进行精确的定位,别说精度几十米,就是精度几米都算是落后的产品,最先进的产品,甚至精度可以定位在几十公分。

    先进的军用侦察卫星,别说白天,就是夜晚都能看清楚地面的车牌子,飞机上装载的各种机载雷达,先进的红外设备以及热成像仪,可以在连星光都沒有的夜里,准确的现目标并锁定它。

    而地面目标,一旦在这种情况之下被锁定,再加上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导弹,那么几乎就沒有生存下來的可能性,甚至一个巴掌大的手提电话出的信号,都可以成为打击目标的精确定位手段。

    但是眼下对于定位精度的改进,还需要一点点的去摸索,尤其在抗联基础极为薄弱,很多的东西,更要长时间的去摸索,杨震只能提供先进的理念,要说真正的理论,他那点玩意连门都摸不上,最多只算半扇窗户。

    好在他提出的先进理念,能够给那些研究人员提供一扇窗子,虽说有窗户栅子,但是好赖还算有半扇窗户可以利用,对于那些真正的科学泰斗來说,有这半扇窗户,就足够引领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殿堂了。

    而且精度不准确的不仅是设备上技术能力的原因,影响到定位的精度,而且受制于人员的训练水平,以及人工工作态势会出现的固有偏差,同样会影响到监测的精度,尤其是在战场上,处理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电台信号的时候,更加容易出现混乱。

    甚至这两架飞机在测试的时候,在六个频段上曾经接收到过六个地区的广播电台的讯号,一次全飞机的人,在机舱内整整听了日本电台吹嘘了足足半个小时的他们所谓赫赫军威,还有伪满电台和汪伪电台中,替所谓的友邦吹嘘的广播。

    这还是眼下电磁环境远远好于后世的时候,要是搁在后世满大街的出租车、各种商业、民用、军警使用的步谈机,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和手机信号,估计这些人员,非得被折磨的疯不可。

    虽然被选拔到担任这些工作人员的,都是从关内來东北的大学生之中精挑细选,并经过严格审查的,但只要是人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永远也不可能一点差错不出,能将对地面截获的信号精确到一公里,便已经不错了。

    这个标准甚至可以说已经过眼下电子科技最达的美英两国水平了,英国人在已经开始的对德轰炸,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精确度,至于他们的对手日本人,更是被甩出去不知道有多远。

    不过对于抗联來说,他们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两架无线电信号定位飞机上的,其实在包括二十六联队在内,第七师团所有参战各个联队行进序列两侧,都还部署有大量的地面轰炸引导员,以及炮兵观测员。

    只不过,这些有天上飞机配合的地面引导员,并不需要像一般的地面引导员靠近侦察,除了需要不断的观察日军的行进路线调整方向之外,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每个小组携带一部十五瓦的电台,在日军行军序列两侧,形成一个交叉的信号源。

    将两部电台的信号源的交叉位置,放在自己观察目标的行军序列头上就可以了,这样天上侦察飞机上的英国制造的导航系统,就可以接收到他们出的讯号,而确定自己目标所在的位置。

    日军各部派出的搜索部队,只是按照常识在自己身边八百米的距离打转转,虽说搜查进行的异常仔细,但上哪儿去现这些一公里外的地面引导员去,更何况这些地面引导员,在投放战场之前都是经过特殊的隐蔽训练。

    进行引导所需的电台天线,也都利用树木进行了隐蔽,除了进行特殊训练的军犬,一般人包括日军士兵在内,只要不踩在脚下根本就无法现,进行地面引导,也根本用不到手电、信号灯等可见光源,只需要一部十五瓦的无线电台。

    至于实在需要靠近侦察,也有军区直属侦察旅的那些专业侦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们,所以这些地面引导员,虽说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总体上來说,只要别倒霉到被自己人的炸弹炸到,危险性还是很低的。

    日军虽说不断的在前进,但是早在此战之前,航空兵与炮兵就联手,完成了对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目标标绘,包括整个西满战场,都标成航空地图,并且实现了网格化,每一个小格都进行了标示,并编有相对应的编号。

    每一个小格内,都有相对固定地面引导员和炮兵校正人员,他们的任务,只是监视自己的目标区就可以了,这种作战模式,还是航空兵司令员方子翼明的,这样一來,虽说耗费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间的轰炸精度却是高了很多。

    他们根本就用不到移动,只需保证自己负责的范围无线电信号能够顺利并持续的出來就可以了,在日军全面反击打响之前,抗联采取了多种手段,尤其是在保证夜间轰炸精度方面,更是可以说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和手段。

    不仅在空中和地面设置了地面轰炸引导员,而且利用战前最后时间在林西、西乌珠穆沁旗、齐齐哈尔、将军庙,以及阿鲁科尔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电台构成了的自己战场导航的系统网,地面引导员回的这些讯号,不仅仅空中的飞机能接收到。

    地面的建立的导航网,在报方采取地线,加长通讯天线的情况之下,也一样能够接收到,航空兵通过采取的各种保障手段,使得夜间轰炸精度虽说不如白天,但是下降的比例并不是很大。

    而针对夜间采取的大规模轰炸,刚刚才完成夜航训练不就的轰炸机,自身从机场到战场的导航问題以及在空中编队的问題,还沒有敌我识别器的抗联,解决问題的方法虽说笨拙了一些,但是手段更加简单。

    为了保证空中编队的安全,以及不在茫茫的夜色之中飞错了方向,除了天上的无线电侦察飞机起到导航作用之外,在作战上也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在飞机起飞的时候,用汽车作为方向指示。

    两辆汽车在飞机起飞的时候,在机场外围将车灯交叉打开,灯光的交汇点指向的方向,就是飞机需要出动的作战方向,同时这个车灯的交汇点,也是轰炸机群集结点,所有的飞机,都要在这个点的上空集合、编队,夜色之中,只要稍微留神一点,这个点还是比较好现的,只要不是飞到飞机能飞到的最高高度,是绝对沒有问題。

    而在各个机场的空勤人员,在地面人员接到情报,在地图上按照相应的编号找到需要轰炸的地点后,立即测算出作战距离,参战的飞机,按照航空兵的严格规定,全体编队保持固定的航,在安装了信号接收设备的飞机带领之下飞抵战场。

    这个航,也强行规定不许过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只要飞机保持在这个航上,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掉队的清理,同时在返航的时候,引导机上还配备了信号弹,同时几架引导机和带队长机的机身上,也装备了专门改进的小功率探照灯。

    在返航的时候,这些飞机身上的探照灯全部开到最大功率,以保证引导那些对仪表飞行还不是特别熟练的飞行员,跟上飞行队伍别掉队,轰炸的顺序,也是长机进入之后,其余的飞机在随后次第跟进。

    所有的飞机投弹的时间,严格限制在一定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有的飞机无论携带的炸弹是否投掷干净,必须在得到长机信号弹的示意后跟随返航,再加上所有的参战飞机上,都配备了齐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

    同时所有参加夜间轰炸的轰炸机,都是选拔出來已经完成仪表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所以抗联的夜间轰炸,基本上沒有出现太大的问題,这次夜战,也让所有的参战飞行员,都积累了丰富的夜间轰炸经验。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