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胤皇太子 > 正文 第二十章 国之重器,太子监国

正文 第二十章 国之重器,太子监国

书名:大胤皇太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淤泥大魔王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嘿,哈!”

    第二天一大早,董不白就起床练拳。靠山王府有一座很大的练武台,此刻,靠山王就泡上一杯苦茶,看着董不白挥汗如雨。《蛮荒巨象劲》很适合打基础,要不然许广汉也不会传授给董不白。

    董不白练来练去,还是象音、象形六招。一身修为,还停留在天马姿态,主要是没时间练习。所谓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董不白只要继续荒废下去,别说天马姿态,连骏马姿态都不一定保得住。

    “武学进度,还是差劲了点!”靠山王看后,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看样子对于董不白有些不满。

    许广汉山笑道:“近rì来殿下事多……”

    “事情多不是借口!老夫在官场沉浮,事情难道不多,老夫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依旧每rì抽出时间练拳练脚。太子尚未成年,就这么懒惰,如何能成事。大胤王朝,自古以来就是武学为尊,武学不行,就是贵为天子,又有何人能看得起?霍神庭之所以独揽大权,还不是因为他天下无敌!”

    靠山王越说越严肃,最后沉声道:“不行,我东方一脉,不败等于是颗独苗,决不能荒废了武学!从今天起,老夫亲自来抓太子的武学修行!太子太保,老夫来做!”

    太子三师中,太子太傅为三师之首,教导太子帝王之术!太子太师传授知识,太子太保督促武学。

    “皇室武学,千姿百态,大胤王朝数十代累积,什么样的武学都有。不过,在龙马和入海这两个阶段,武学的种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通过练武来打熬身体和锤炼意志。监国之事,由老夫厚着脸皮去请玉华娃子帮忙,你专心习武!”

    靠山王说到做到。当天就坐着马车入宫,拜见了皇太后张玉华。第二天张玉华特意召开朝会,在朝上直言要退去临朝之权,yù加封董不白为监国。张清流估摸着也得到了张玉华的指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玉华的旨意。

    靠山王、旧党、后党权力支持,霍党和阉党还要再争执,霍神庭却挥手道:“皇太子殿下年纪尚幼,昔年更是流落民间,虽贵为帝胄,大胤王朝的主宰。但是当务之急还是以学习为重,臣提议,太子可加监国之权,但朝堂议会当以耳听为主,不得妄谈附议,干涉朝政。”

    皇太后准奏。

    遂,加封东方不败为大胤王朝“监国皇太子”,行事临朝听政之权。

    而后朝堂中对着太子三师三少之职争论起来,靠山王第一个直言道:“老夫yù自领太子太保,皇太后意下如何?”

    张玉华淡然道:“予(皇后退政后自称),无意见,众卿家的意思呢?”

    兵部尚书“邱挥摰”朗声道:“靠山王乃是镇南都护府大都督、南蛮边镇大都督,麾下三十万雄狮,一向镇守西南剑阁,西挡吐蕃,南拒南诏诸小国,对大胤有不可磨灭之功劳。担任太子太保,无论是地位还是威望,亦或者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不过,臣以为,一旦靠山王重回边疆,太子太保之职,也就名不副实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

    靠山王冷哼一声:“邱大人多虑了,老夫已经决定辞去镇南都护府、南蛮边镇大都督之职,专心留在大兴城,督促太子武学。太子是老夫皇兄的唯一一位四代骨血,事关大胤兴亡,老夫必须当仁不让!”

    “靠山王想过没有,镇南都护府与南蛮边镇,保卫西南边陲,为国之重器,何人有威望,顶替靠山王?何人能,护卫西南边疆之安危?如今天象有异常,四方滨夷蠢蠢yù动,大胤境内也不安稳,正需要靠山王镇压宵小,焉能轻易请辞?”吏部尚书“须弥陀”拱手道。

    靠山王将目光转向霍神庭:“霍大将军既然发下十二道金令,调遣一半重臣回京,自然早有定论。不妨听听霍大将军有何见解。”

    霍神庭点点头,上前一步,先对皇太后拱拱手,接着面对众大臣,朗声道:“一月前,星坠于野,预兆着天下乱象将临。我与诸位已然商议过,调遣各路将军、诸侯,回京拱卫大兴城,庇护大胤龙脉绵延。其中内情,有些大臣知晓,有些尚未知晓,请容我再解释一遍。”

    天下有三部风水之法,连山、归藏、周易。虽然做不到未卜先知,却能推断天下大势,明理世道走向。当rì,星坠于野,观察天象的钦天监监正,便用归藏易法,推断出赤龙将断的危险局面。

    赤龙将断未断,随时都可能断开,一旦断开,就预示着大胤王朝数百年的基业将要断送。这个局面不可谓不凶险,才有了霍神庭连夜召集百官议事,拿出解决的办法。

    天象之兆,如何扭转?

    第二天,答案就给了出来,十二道金令,调集国之重器回京。天象预示的是人间祸福,并不表示天象就一成不变,一旦人间的气运有大变化,天象就会被干涉,从而改变大势。

    什么样的举动,或者说,什么人能改变人间的气运?

    国之重器!

    传国玉玺、九州镇鼎、尚方宝剑、天子冕旒是国之重器。皇帝、太子、皇后、皇太后,也是国之重器。六部魁首、枢密院要员、地方州牧刺史、边镇大将都是国之重器!

    大兴城内的国之重器没有变化,但是天象却有了变故,说明大兴城聚集的气运,已经不足以维持国祚绵延,因而赤龙将断。既然大兴城内不足,就调遣其他国之重器回京,聚敛气运,改变天象。

    这才有了,一天之中,十二道金令飞往边疆。

    第一道,调遣镇南都护府大都督、南蛮边镇大都督、靠山王东方无畏回京。

    第二道,调遣西域都护府大都督、温侯吕奉先回京。

    第三道,调遣北庭都护府大都督、冠军侯申放勋回京。

    第四道,调遣神机军将军芈人屠回京。

    第五道,调遣东夷边镇大都督、神羽军将军薛白虎回京。

    第六道,调遣西羌边镇大都督、神策军将军黄金甲回京。

    第七道,调遣昆陵都护府大都督、刘三变回京。

    第八道,调遣燕然都护府大都督、北胡边镇大都督、寒候宇文天残回京。

    第九道,调遣瀚海都护府大都督、卢青兆回京。

    第十道,调遣黑水都护府大都督、袁本初回京。

    第十一道,调遣西戎边镇大都督、沈红顶回京。

    第十二道,调遣北狄边镇大都督、于浩然回京。

    刨去南军禁军府、北军禁军府,其余三神三镇七都护府大将,这十二位国之重器,带着无可比拟的气势回京,顿时将天象冲击的七零八落,赤龙将断未断,然后彻底归于寂寥。任凭钦天监监正带着一大群风水卜师,拼命推演,也推演不出任何天机。

    与此同时,董不白顺利避开天下宗门布下的大网,来到大兴城认祖归宗。让赤龙将断的危机,得以化解。当今圣上无嗣已经是天下皆知,民心难免动荡,董不白的出现,能可以说起到了凝聚民心的作用。

    民心凝聚,再加上国之重器改变大胤气运,两三年内,大胤王朝应当无忧。所以,天下宗门在掠夺董不白失败后,顿时偃旗息鼓,不再露面。而朝廷最近忙碌于皇太子的事情,还抽不出手对付宗门。

    因此,这一段时间相对平静。

    “平静只是暂时的,即便我大胤王朝不追究,这些祸乱世道的宗门,还会在下一次、下下次,继续祸乱天下。因此,我已经上报皇太后,要调整朝廷序列,积极整备,做好迎接乱世的准备!”霍神庭眼光四下扫视,掷地有声的说道,“只有荡平宇内,才能还我大胤,长治久安!”

    一朝之人,尽皆震惊。

    霍神庭此言,意味着七王之乱后,时隔十六年,大胤又要掀起一场浩荡战争。

    冠军侯申放勋大步出列,振声道:“大将军,既要战争,末将愿意做先锋军,替大胤军队开路!”

    昆陵都护府大都督刘三变也出列道:“末将,这就整顿兵马,等待大将军召唤,杀他乱世宗门个血流成河!”

    礼部尚书郭云燕,皱眉头出列道:“战争一起,天下皆苦,望大将军三思!”

    顿时又有几个大臣,跟在后面请霍神庭三思。

    原本坐在左侧上首,闭目养神的国师神通上人,忽然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神通是个出家之人,极乐正宗一向导民向善,深知世道之艰难。战争必将使更多人,陷于家破人亡之境,神通于心不忍。奈何,奈何,大国将乱,小家如何能免于难?天下宗门不除,祸乱猛于洪水也,若大将军有令,极乐正宗当全力相助”

    郭云燕冷声道:“极乐正宗也是宗门,难道国师要自己铲除自己?”

    霍神庭挥手止住,淡然说道:“好了,都不要再争执了。极乐正宗是国教,光武帝亲自赦封,不得以等闲宗门对待,郭尚书请勿混淆视听。至于战争,不急在这一rì两rì就准备妥当。今rì朝堂之上,还是继续讨论太子之事……太后娘娘,臣霍神庭以为,靠山王有资格担任太子少保,也是最佳人选。”

    “臣等附议。”

    “臣无有意见。”

    霍神庭一开口,霍党之人,顿时表示赞同。旧党之人自然不会反对,后党也无人反对,张玉华便笑道:“那么,就请靠山王不辞辛苦,督促太子武学。”

    “太后放心,老夫自当竭尽所能,培养太子!”

    “善!”张玉华点头道,“那么,太子太傅,众卿家有何推荐?”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