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无人成仙 > 正文 第一章 后溪杜青

正文 第一章 后溪杜青

书名:无人成仙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猫耳卖萌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晴空万里,却是个出行的好天气。

    杜青背着个篮子顺着田间小路往城里走。此时农闲,有几个农户田间坐着闲聊,见了杜青过来纷纷都打招呼。

    “小秀才,这次赶考肯定是板上钉钉了吧!”

    杜青微笑着说“胡叔不要这么叫我,只有过了童生考试才有秀才资格。我现在却是连个读书人都算不上。”

    “那有什么?你文采那么好,我看这次肯定一下就过了。”

    “对对,小秀才写的对联我还贴在门上,“牛耕沃野千畦绿鹊闹红梅万朵红”写得就是好!”

    杜青心中苦笑“你那里是觉得写得好,是三文钱一幅便宜的好吧?”但杜青并不点破,平时里就靠给村里写些对联,祷文,家信之类的赚点小钱。有些薄名是好事虽然觉得自己的水平担不起那些称赞但也只能生受着。

    正寒暄着,却有一个声音冷冷的响了起来。“杜青,你背着篮子是要干什么!今天可不是赶集的rì子。”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带着个仆从横立在田道上,挡着杜青的前路。

    刚才还谈笑风生的一群人都是一冷。

    “不好意思家中还有些事,我先走一步。”这群农户各自寻了借口纷纷退得远远的。

    杜青皱起了眉头,这人是来找他麻烦的。

    杜青原本也是杜家人,但现在却跟杜家势不两立。他也不知亲生父母是谁,自小被杜家旁系的杜甫一家收养。虽不是亲生但杜青却心甘情愿一辈子唤他们爹娘。可恨杜家无德杜甫不再,杜家大少居然意图侵辱杜青养母。虽未得逞却让杜甫一家被杜家大少记恨上了。不过几年,杜母身死,杜甫亦被逐出杜家。杜甫积怨成疾于雪夜病死。

    打那时起杜青便立下两大心愿,一是有一rì平了杜家,二是光宗耀祖为爹娘修一座宗祠。牌位不进宗祠便永远是孤魂野鬼,而要建立宗祠除了钱财还需要大义。

    谁能代表宗族成为族长谁就有大义,所以要实现这两大心愿。杜青唯有读书,依靠功名翻身。

    然而读书着实不易,也幸好杜家对杜青这幼童不甚在意没有斩草除根,杜青得以平稳过着rì子。赶出了杜家的社学杜青rì夜苦读,求经问典。为解一个不惑走上六七里山路去外村的私塾,为一本《四书》的注解给别人打上半年白工,野外寻个洞穴冒着鬼魅野兽的风险独居只为半夜燃上篝火多看三个时辰的书。

    杜青知道自己是野路子自学,没有老师的教导学得并不全面。但对比那些考上秀才的人他却并不觉得自己的学问水平比他们差。这次赶考虽不敢说百分百成功,但也有仈jiǔ成把握。考了童生成了秀才那身份就有了质的提高,成为货真价实的读书人走到哪里都不用卑躬屈膝和见到高官就得磕头!

    杜青却没料到今天刘管家居然会来拦路,看样子是要挡着自己不让自己赶考,杜青:“刘管事,我进城赶考还要给你通报不成。”

    “后溪村有什么我杜家管不得,你杜青虽是逐出杜家了也还得受我杜家管教!chūn耕将到你不好好备农,乱跑什么!好好务农一辈子做个田家翁,我杜家便赏你一口饭吃。”

    “秀才也是你能考中的!”

    杜青慢条斯理的说“我学识浅薄,自估也是考不中的。既然如此刘管事又何必拦我,让我出去丢人显眼又何妨。”

    刘管事挑起眉毛“你杜青也姓杜丢的是杜家的脸,我能让你出去?”

    “真是可笑,天下杜姓千千万万,是个杜的就是你杜家人?翻翻杜家族谱看看可我的名字?对了,你这奴才多半是看不到族谱的,就跟杜家门口栓的狗一样,狗能上族谱?”

    杜青看刘管事被激得跳脚心中畅快“对了,最可笑的是那狗还始终当杜家是他的地盘,见个人就汪汪叫。却不知那年要被夏至了炖来就着荔枝吃。”

    “黄口小儿,爹妈早死没人教养。我到要好好让你长点记xìng。”刘管事身后跟着几个仆从,此时一群人气势汹汹的大步走了过来。

    杜青沉着脸做好了挨一顿打的准备。

    “刘管事,大少爷叫你赶紧回去。”一个蓝衣的长仆隔着田坎喊道。刘管事停住脚,那蓝衣仆从小跑过来对着刘管事一阵耳语。

    刘管事瞪着杜青神sè一阵变化,最后一咬牙冷哼一声扭头便走。

    杜青看着这人远去心中却并不因逃脱一顿毒打而兴奋。还有几rì便是童生考试,杜青平rì偶尔进城卖些诗书字画也算有个名头。这样一位读书人在此时挨了打告上县衙,县令会怎么处理?更何况这刘管事虽说有些权利在农夫间逞得起威风但实际上只是长仆,真要算地位却连农民都比不上。士农工商,家奴都排不进去。

    “也好,考前出了这事对自己也不算什么好事。自己不能因为仇恨杜家就和其拼个两败俱伤。杜家势大自己孤单力波,这样挑衅招惹并不明智。”杜青反思了刚刚的不智之处继续赶起路来,山路长远,还有三rì就要考试了,提前去城里是为了做好准备。

    杜家之内杜家大少杜笙正对刘管事训话。

    “大少爷你怎么回来了?”刘管事讨好的笑着,他的对面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这中年人眉目间有一股戾气虽然面目平平但让人看了就觉惧怕。

    “二少到哪儿去了?又是在哪张床上鬼混!”

    “小的也不知道,二爷的事小的也管不住啊。”刘管事小心应道。

    “管不住,还看不住?真是废材,怎么养了你个废物。把账本拿来,既然回来了就顺便查查帐。”

    “不是年前才查过……”刘管事见大少面sè不愉立马闭嘴,乖乖去调账本了。他心中安慰自己虽然在少爷面前自己是条狗,但在其他人面前他就是大爷。

    等到二少杜昌回来,杜笙先是一顿破口大骂随后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杜昌惊得大叫起来“什么!你叫我去靠童生试!”

    杜昌幼时受过启蒙识得几个字但后来没什么天赋转学了几手拳脚,要他去考秀才,半本儒家典籍都背不住如何有可能?

    杜笙yīn着脸“晚上你自跟我去城里,这大周是读书人的天下没错,但秀才算是个什么东西?学问这种说不明道不清的东西能有银子来得实在?”

    “将来我是要上黑风寨的,这后溪杜家庄还是要你来继承,有个秀才身份在官面上才站得住脚。这次父亲花了很大力气,不说人情起码五六两大周官锭可是花出去了,你要好自为之。”

    “大哥,这事儿不会要我去看什么书吧?你知道一看书我就头疼,那简直是要人命。”

    “你的水平我和爹能不清楚?你老实照做就是。”杜笙不耐烦的回道。

    当夜两人乘了马车去了临安城,杜家在临安也有宅邸,杜老爷就住在临安城里。

    此刻,走了一天路的杜青也到了临安一家客栈门前,一位年纪与他相差不大的淡雅少年正坐在店里喝茶,抬起头来看见杜青,两人相视一笑。

    “杜青,你可来了。你再不来,这房子我一个人可住不起了。”这是赵谈,邻村的学子。也是家贫子弟,尚有一母,但抱病在床。两人可谓同病相怜,结识不久变成至交。

    两人合租的是一件单人房,这价格还是很贵,但两人商议从家里带些干粮每天只吃些稀饭,几rì熬过去却也不成问题。

    桌上摆了几本儒家典籍,杜青笑道“你不是只治《礼经》么,怎么也看其他典籍了。”童生试只要求儒生掌握一本典籍,有人治《礼》有人研究《chūn秋》等等。赵谈给杜青倒着茶“你大约不知道,这次临安新换了学政官。我听闻他不喜欢修《礼》的学子所以看看其他典籍。”

    杜青接过茶“也就你敢这么干,有能力这么干。”和天资只能说一般的杜青不同,赵谈的儒学天赋超绝出众。古籍上说大儒看书都是过目不忘,杜青以前不信,见了赵谈这才信了。

    两人看书到半夜,这才上床挤着睡了。

    第三rì早晨,两人早早起来,第一次店里点了餐,用了早饭便去赶考了。而杜昌这时才从“一品香”的花床上爬起来,也不梳理自有仆从来为他办妥当,骂骂咧咧的赶到了考场。杜昌到考场时已换上书生装扮,虽然不伦不类但他此时一改往rì嚣张,低调的候着。此时人人紧张的看着考场大门,他也不引人注目。虽然杜昌荒唐到考前混迹花楼但也没无知到在这个时候标新立异。

    杜昌不认识杜青这个蝼蚁,但杜青却认得出杜家每一人。见着杜昌杜青不由一愣不知道这个武夫怎么会来考场,但临考在即也顾不得疑惑了。

    时候到了便进了考场。

    临安县衙内县令处理着公务,师爷一边帮衬着。因为已经算得上心腹这师爷大胆的问道“大人,小的不明白。王学政廉洁刚正,临安儒林这块一向做得好好的,您为什么要上书换人。而且新到的朱学政简直目无法纪……”

    县令用红笔做着批注,说道“我到临安已一年有余,然而始终不能政通人和,你说是什么原因?”

    师爷回道“这怎么能怪大人,临安本土势力太过顽固。上面如何发令,下面不听又有什么用?”

    县令点点头“我原先也这么想,但年前老师训了我,这才醒悟过来。做官和读书总是不同的。做官是要讲究平衡和交换,我一到临安就断了所有人财路,这样太狠,必须钝刀子割肉慢慢来,所以现在必须让出点利益给他们。税收不能放,盐油不能放,现在放出童生试这块肉来就是妥协和缓和矛盾的信号。今年行政或许就要容易许多了。”

    师爷还是面露不忍之sè“可惜那些读书人了。”

    县令却是无所谓“没什么可惜的,不过是些秀才罢了。若是真有学问想必也不会被这一两次打击下去,等上五六年又何尝不是一种磨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