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无人成仙 > 正文 第四章 葬神得典

正文 第四章 葬神得典

书名:无人成仙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猫耳卖萌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杜青也是沉默,大周国独尊儒术从此自己前途渺茫,背负的重担却不知何时才得一个解脱。

    雨停了,空山新雨后,有野莺啾啾的叫着。杜青想了片刻吐出一口气来一如六岁当年杜甫离去,他昏睡后醒过来,他揉了揉昏昏yù裂的脑袋开口说道“今天看来是回不了家了,还是先去临安报案吧。”说罢走出庙来。

    两人走了几步杜青又停下来“我们借庙躲雨却碎了神像,就此一走似乎不太妥当。那神像死了太久,早该入土不如我们就将其葬了吧。”赵谈心中又是一悲但不露声sè点头同意了。

    杜青负责进庙将一块块碎片收捡。而赵谈则在外面挖一个小坑。至于庙里的碎尸,一方面得等县衙派人查验另一方面杜青着实恨着杜家自然谈不上帮其收尸,没有做出辱蔑尸体之举已经算是克制了。

    就这样捡着碎片,捡了上面的碎片,一本旧书出现在杜青眼前。这书似乎原本是藏在神像腹中,神像碎了这才显露出世。杜青捡起来一看只有两个字《玄经》。“想不到这神像中居然藏了本书,很久以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有的学派发扬光大有的则rì渐式微。一些学派为了延续传承就会四处留下典籍来,想来这本应该也是如此。

    就我所知儒家之外尚有佛道二脉,虽然在周国不兴但他国似乎很是盛行,不知这本玄经又是哪一家的典籍?”杜青捡起书来放进了篮子里,他失了儒心此刻见了此书出现在眼前便觉得是一种缘分。但现在心力憔悴什么书都看不进也不去翻它。

    两人葬了神像便去县城报官。

    转眼便是五天过去,这是一rì清晨。后溪的某个山洞杜青从一张凉席上爬了起来,先是一番洗漱。随后抽了扁担担着两个桶下了山背了一担水回来。也不吃早饭,只是烧一壶水泡上野茶翻开儒家经义便大声诵读起来。读了半响,以往三篇便倒背如流现在确是越读忘得越多。

    杜青终究还是不舍得放弃儒道,从小寒窗苦读,快乐时悲伤时委屈时难过时都是这一本本儒家典籍陪伴着他开解着他。更何况周国只有依靠儒道考取功名才能出人头地,更何况他和赵谈约好要泛舟汴河。

    汴河在玉京,玉京是大周朝廷大周天子坐镇天下之地。

    但看了半响的书还是一丝也看不进去,于是就这样看着书的封面坐在那里。

    这时有两个个人影从山脚下走了上来,是赵谈和一名气势平凡的中年人。杜青知道这是赵谈的新老师韩愈,前些rì子才行的拜师礼。韩愈虽然看上去普通且尚未有官身但学识出众于儒林中地位非凡一旦出仕必是宰相般的人物。

    杜青迎了出去,行了大礼听韩师的训话。

    韩愈翘着胡子说道“学儒是修身治国而非谋取功名作为复仇的工具。你读书的目的扎根仇恨,根本不纯,想要重登儒道几乎毫无可能。”

    赵谈顾不上礼数插口道“恩师怎能这般小看人,岂不闻

    前朝洪相破而后立八十之后成就大儒!”大周前朝是大北朝,洪相是北朝中兴名臣,此人二十之前沉迷宦海为升官发财而读书然终不得大道,三十之后幡然醒悟自废儒心从头开始终于学有所成。

    韩愈笑笑问杜青“你可觉得自己能与洪相比肩?洪相天资傲人读书过目不忘,讲道则引经据典,妙坠天花。我不觉得你比得过他。”

    杜青点点头“我是比不过洪相,但我能比洪相努力千倍

    难道换不到他百分之一的成就?”杜青目光炯炯绝不认输。

    韩愈还是摇摇头“不可能,青chūn之年气盛xìng足所以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等你经历人间甘苦辛酸就说不出这种话来了。多说无益,弟子求我帮你一把既然应诺自当为之。”说罢韩愈捡起了杜青桌面上的儒家典籍。

    韩愈张了张嘴开始诵读,杜青立刻睁大了眼睛。

    随着韩愈的诵读,一个字又一个字从他口中跳出,随后水墨sè的文字跳脱书本跃入空中,这些字扭曲变形,化作一个田园世界,人人安居乐业国泰民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以礼法治天下。随后画面一变又现出一个一个民不聊生的乱世,一个书生奔走于乱世一点点建立起儒家秩序……这奇异画面是大儒读书时才能产生的异象。

    这还只是诵读读书人的入门典籍,若是讲解自己的观点和学派jīng义其气象更为雄壮。有书记载有大儒与友出行偶然见到先圣的一篇残文,作了礼数颂先圣之文居然在天上现出半座煌煌大都,大儒与友进去游览买了一把纸扇,大都消失纸扇却成真保留下来。有说书人做《镜花缘记》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如黄粱一梦,杜青醒悟过来山风低吹,不知今夕是何年。一般人受了宗师指教哪怕以前对儒道毫无兴趣也会生出专研学问的心思来,杜青听了心中有所感触但识海中任然没有白气生出,只好安慰自己细细揣摩着。

    韩愈喝着野茶,赵谈向老师告了罪拉着杜青到另一边叙话。“杜青,老师虽然话重但其实是个好人。你不要心里埋怨他。”杜青笑着捶了赵谈一下“我是那种人?韩师是真正有学问的长者我只羡慕你能长随身边接受教导。”

    赵谈又道“你知道家母近来越发病重,老师说如果去煌都求医,我还能再尽孝道十年。”

    这是告别了。

    “百善孝为先这是必须要做的事,你很幸福不像我。你们多久走。”杜青很是惆怅,赵谈一走两人或许从此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毕竟赵谈前途无限而自己却看不到前路。

    “就在明天。”两人都是沉默。

    末了赵谈又补充到“前些rì我听老师与县令谈话,似乎杜家不满杜昌死于女鬼的论断。想要惹出一些事端来。你与杜家有怨最近不要引火烧身。而且从我近来听闻来看杜家远比我们看到的可怕,县令对他们都有些头疼。”

    赵谈还是不放心又补充道“你我亲如兄弟,你的仇便是我的仇。我知道你是有志气的人,但凡事还是三思而行,始终记得有我,将来我若出仕必定助你洗刷耻辱,你不要冲动。”

    杜青沉默,两人抱了一下,终究别离而去。

    赵谈和韩愈离去,杜青想着先前所见和赵谈的话细细揣摩着,手中捧着韩愈读过的书和两个礼盒回了山洞。打开礼盒来,一个是赵谈送的,是些许碎银子,几本书,还有一枚古旧劣质玉佩。赵谈送玉给杜青,杜青家穷回礼的是一个小砚台。捡起玉佩摩挲着杜青识得这是赵谈常年戴在身上那唯一一块。

    另一个礼盒很长,却是韩愈送的。长者礼不敢辞,杜青恭敬收下。打开来,是一柄长剑。书一本,上好官银两锭!

    啪的一下,杜青猛的将盒子又关上。两锭官银!按赵昌的话足以买一个秀才!起来用水洗了个脸再次打开盒子不去看银子,杜青先将书取了出来。《古剑术》,这是武术秘籍。杜青知道儒家那唯一一位先圣出世立道之前,读书人都是要习武的。因为当时虽有国家却不重礼教不祭先祖,读书人游走四方实现胸中抱负必须拥有武力来保护自己。

    书中有一张字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班固屡次不中第,后投笔从戎为一代大将军。青莲居士擅诗词然功名不顺,后从道或闻成仙。”

    杜青心生感概“原来如此,韩师是希望我打开眼界不困死于一条路上,而非看低于我。韩师大儒怎会是这般浅薄的人,自己自失了学儒资格便进退失据,考虑问题待人接物都浅薄狭隘了。我在儒道虽有天资但只是平平与赵谈这种天资出众的人比就如同萤火星光。但山路不止一条,我有决心有努力这世间便终有一条路是独属于我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