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无人成仙 > 正文 第十七章 推测的真相

正文 第十七章 推测的真相

书名:无人成仙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猫耳卖萌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曾母疲了,躺在软榻上让杜云舒读书给她听。偶尔曾母抬起身来,问问某些繁琐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杜云舒有的想想就答了出来,有的却要翻上半天注译这才给得出答案。

    两人疑惑的句子杜青有些也懂,但杜青想着以曾母的水平这些问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大约是对杜云舒的考核,于是闭口不言。

    只是片刻曾母便搂着女儿伏在女儿身上睡去了。一旁伺候的侍女抱起曾母上了二楼。二楼是闺房,杜青只得在下面等着。

    看了半本书杜云舒才从楼上走下来。她面sè严肃“先前你是故意看笑话吧,明明知道答案却要看我出丑。”杜青一笑“这不是考校你么,我怎么好插手。”

    杜云舒恍然大悟“不是考核,母亲她是真的不懂啊。”

    杜青奇怪道“这怎么可能?”

    杜云舒对他摆摆手“我带你去母亲书房看看吧。”

    曾夫人居住的庭院极大,有三四座楼。出来之后七绕八拐,杜青跟着杜云舒到了一间小楼之前。杜云舒从衣服里取出钥匙打开了门,两人进去走入了书房,杜青便见得满满一屋子的书。

    “所谓汗牛充栋,我以前只当是夸张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收藏如此之多的书。”

    杜云舒咂咂嘴“这算什么,传言那些读书世家甚至专门用一座宝塔来收藏家族藏书。”

    杜青迫不及待的抽出一本书来翻看“《抱朴子》?这是什么书!我怎么从来未曾见过?”杜青只是翻阅几页便心神巨震。

    “我怎么知道,母亲说我还未到看这书房的书的年纪呢。”

    杜青沉迷书中哪有问她的意思,很快又自言自语说道“我懂了,这不是儒道书籍,难道是道家典籍?或者是其它学派著作?”

    杜云舒狠狠踩了杜青一脚,却不料自己被咯得生疼。眼珠顿时水润润的。

    “你没事吧。”杜青这才发觉某人闹脾气了,笨拙的躬下身来想要看看杜云舒的脚是否有碍。

    杜云舒后退几步,一只脚藏在另一只脚后面“看什么看。”

    杜青反应过来自己此举的确无礼,于是道歉。

    书桌上有笔墨纸研,杜云舒一一指给杜青看什么苍竹纸,什么香墨,都是杜青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杜云舒又翻出一沓纸稿来“你看,这都是母亲写的。”

    是一些诗词,杜云舒小嘴里念叨着似乎很是喜欢,但杜青虽然觉得写得不错却不怎么感兴趣。因为对修行用出不大。

    “父亲去了,母亲就一直怏怏不乐。后来不再看书写字家里的账务以前是母亲管着,没多久也放手了。”杜云舒捧着诗稿,语气平淡的说话。

    “两年前母亲便病了每天都是嗜睡,请了医生来看说是身体并无大碍,是忧愁哀怨伤了身体。有天母亲睡了起来就什么都忘得干干净净了。”

    “再后来逐渐想起点东西,但还是有很多东西记不得。”

    “真是可惜了曾姨的一身才华。”杜青环视这一屋的书籍,想起那些书间红笔写的嬉笑怒骂,调侃解释,心中顿觉可惜。

    阅书如阅人,杜青看这朱批久了心中对写书的曾夫人早已仰慕,没料到终于见到真人,却不是自己想见的那个。

    “有什么可惜的,母亲说只要人心不死,才华没了重学就是。母亲托我她醒时要读些书给她听,她要重新学呢。”

    杜青回想曾夫人先见的言谈,那里看得出曾夫人是个卧病在床的失忆者模样。乐观活跃,杜青不由佩服。不因为失败和困境而自暴自弃、自哀自怨,这是读书人意志淬炼纯粹的表现。

    “常记溪亭rì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杜青随意挑起一页诗词来,读了一次只是觉得好,反复诵读便发觉用词jīng妙意境生动实在是妙不可言。

    “这是母亲很久以前写的了,母亲在苏南时常常男扮女装去参加诗社办的集会,那些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写的诗词都比不过我娘一个女子所作。”杜云舒得意。

    “苏南?”杜青问道“曾姨是苏南人?”

    “母亲是苏南曾家的人,一年前舅舅还来看望病了的母亲。”

    “云舒,你去过苏南没?”

    杜云舒将一页页诗词收起“好像很小的时候母亲抱我去过,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

    两人在书房里聊天,看书。杜青没急着翻看那些从未见过的其它学派的书籍,他将曾夫人自己写的诗词通读了一篇,随后又看了曾夫人写的各种文章。

    黄昏时告了别,杜青走在路上心中模糊间已经有了一些想法。“鬼由心生,鬼的来源是心灵的强大力量。一般人心灵不强,除非是冤死惨死才会留下心灵的痕迹,经过时间酝酿化作鬼来。比如后溪何家的乱坟岗,如果他们不是冤死就绝对不会化作鬼。还有的人意志强大,即使不是惨死都会留下心灵的痕迹化作鬼或灵异。”

    “人天生的意志相差无几,唯有增长阅历见识经历生死考验抑或读书修行才能磨练意志,壮大心灵。”

    “而学了儒道的读书人死后是不会成鬼的,儒子生死社稷,只要入了儒道传言死后就有专门的归宿。”

    “出现鬼或灵异的条件就是如此苛刻,要么是有人惨死,要么是意志强大且非孺子的人死去。曾夫人学识渊博但是个女子不能成为儒生,她虽然人没死,但鬼由心生,若是心死也很有可能产生灵异。”

    杜青回了立志阁便开始今rì的修行。自从玄种将儒气排出,他的修行就越发快速了几分,按这个速度杜青估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大约一年多就能突破“知世界”。

    “心死了,人还在。荣阳城的大户,地位高深的,每年都要多缴纳些香火焚烧一份名单给城隍。城隍就会重点关注保护这一批人。曾夫人人还活着,假如这灵异是因为曾夫人而起,那么城隍无法解决这灵异就有了解释:曾夫人是受保护的城隍不能对其出手,所以这灵异无法解决。”

    “而胡远之所以不能解决,一方面是曾夫人学问高,对儒道研究很深。”杜青回想那天看到的一幕幕,胡远的白sè儒气与那灵异的白sè儒气纠缠着因为属xìng相同而施展不开能力。“若是胡远坚持用自己的儒气反复清理,倒也不是清理不掉,他错就错在过于迷信自己的力量,请动了杜府宗祠的先祖。宗祠和城隍相同都有保护曾夫人的职责,怎么可能造成实际的伤害?”

    杜青最后拍板道“这些都说得过去,但猜想只是猜想,明rì验明真相才能判断是否真的正确。”

    第二rì杜青起来将每rì例做的武术修行做了想要去找杜文正,想起胡远多半和杜文正在一起他就顿了脚步。犹豫片刻杜青往小亭子走去,他和杜云舒约了今rì在小亭子见面。

    两人亭子里见面,看了片刻书杜青对杜云舒开了口“云舒,你也知道杜府中的灵异吧。”

    杜云舒点点头。

    “杜老与胡远的交易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想来肯定和这灵异有关。我对这灵异作了分析,但不知正确与否,你要不要听听看?”

    杜云舒发觉杜青面sè尤为郑重,她点了点头。

    杜青便把自己的分析一点点讲给杜云舒听。

    “你说,这些都只是推测?”

    杜青回答杜云舒的疑问“是的,要验证一次才能确认。”

    杜云舒面sè镇定,她又问了一个问题“人的心死了到底会怎样?所谓心死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我知道的心死说的是读书人,在辩论中被对方折服,发现自己过去信奉的学派坚持的理论全都是虚妄错误。于是便行尸走肉生不如死。读书人的力量是儒气,儒气是依靠读书人的学问,认识而诞生的。比如胡远,他的儒气就蕴含了他对“江南学派”的理解。读书人的认识变了,这儒气就不再受读书人cāo纵。这情况就称为心死。形象的说就是胡远被韩愈说服,从此信奉韩愈学派的理论。那么他以前产生的那些儒气,他就无法cāo纵了。因为观念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便是心死。”

    “你放心吧,曾姨有你,肯定会长命百岁的。”

    杜云舒终于点头“我们去验证吧!我相信母亲。”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