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殖明 > 第035章 对坐论兴亡

第035章 对坐论兴亡

书名:殖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海上神山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董静瑶一身素淡衣裙,走出楼阁,于月光下凭栏而立,除了头上的一支碧玉簪绾住齐腰青丝外再无一点多余的装饰,端真美得如那冰雪肌肤、体态绰约的姑shè仙子。

    “姑姑!”董青鸾一见到她姑姑出现就挥手兴奋地喊了起来。

    “青鸾,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董静瑶回头望过来,那眼神中的温柔,语气中的轻责,刹那间就让她从九天仙女坠入凡尘。

    “我……表哥找我有事,我在帮他忙嘛!”董青鸾倒也没说谎。

    “好了,外面风露大,你又穿得少,快上楼阁中来吧。”董静瑶说着转身回阁中,点燃了两盏铜灯,将整个清芬阁的二楼的窗户都照得温暖明亮起来。

    以前在松江老宅中,董青鸾在襁褓中就被她十三岁的小姑姑每天携抱逗弄着玩,从三岁开始就一直和她姑姑住在一起,受她句读诗词启蒙教育。现在来到厦门岛郑锦家,自然也是和董静瑶一起住。董青鸾和她姑姑的关系,甚至比和她亲娘唐佳宜更亲密。许多不愿和她娘说的话,倒是和她姑姑能促膝拥被相谈到深夜。

    郑锦觉得若能得董青鸾开口相求,那请她姑姑帮忙编字典和教材的事至少有一半成功率了。

    阁楼上宽敞雅洁,满室书香,更有窗台上的两盆水仙花暗香透来,墙角有一丛绿竹清新摇曳,郑锦一上来就感觉很好,仿佛所有的忧愁劳累在那一刻被洗刷而尽,只想在这屋里多呆久一些。

    “唉,这屋真如神仙瑶府,让人羡慕啊!”郑锦坐下后,闭眼闻着室中的淡淡萦绕的清香,感叹了一句。

    “又是神仙瑶府,上次你来时就说了,表哥你能不能换一个词?”董青鸾轻哼了一声。

    “那用什么,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你当我们是修道炼丹的么?”

    ……

    “啊,姑姑,人家也要喝茶,你怎么只沏一杯?”见董静瑶沏好了一杯铁观音茶端起走向郑锦,董青鸾不满地嘟了嘟嘴。

    “瑶姨,你别忙,我自己来!”郑锦忙站起身走两步去接。

    “给你喝晚上又睡不着觉要闹到半夜了,不许喝。”董静瑶教训了董青鸾一句,忽然看到了郑锦手背上被薛小蝶的指甲划破的一条伤口。

    “锦儿,你怎么这样不小心,又受伤了?”董静瑶看着郑锦手背的伤口,眼神顿时充满温柔的关切。

    “没什么大碍的瑶姨,就是被指甲划了一下而已。”郑锦接过茶,随口答了一句。

    浓浓的茶香随着杯口的热烟飘来,看着瑶姨近在咫尺的温柔似水眼神,更有她身上传来的如瑶池仙莲般的淡淡幽香,让郑锦全身都感觉如腾云驾雾般的舒服,拿还管什么手上的一点皮毛之伤?

    “被指甲划的?谁的指甲划的这么狠?”董静瑶又更凑近察看了一番。

    “这个……谁划的并不重要,就是一点皮毛小伤而已,瑶姨不必担心。”郑锦这时当然不好将薛小蝶的事说起来,回答得有些支吾。

    见郑锦不好明说回答的样子,董静瑶又转头看了看正坐在椅子上玩指甲的董青鸾一眼。董青鸾也像薛小蝶一样留了长指甲,也涂了红艳的蔻丹,只不过没有毒而已。

    “姑姑,你不要看我啊,不是我划的啊!我没事去用指甲划表哥做什么,如果真发生了那事,也一定是表哥先欺负了我。”董青鸾虽然看似在哪里欣赏着自己青葱娇艳的指甲没有抬头,却仿佛感觉到了她姑姑看向她询问的目光。

    董静瑶也不多问她什么,只是语气柔和地说道:“你说不是就不是,姑姑相信你。但你表哥手背上的这伤口看似不大,却和一般的伤口有些不一样,不用药的话只怕难以快速好,免得姐姐又担心。青鸾你去里面屋的药箱中拿出那个白瓷瓶的药来,还有剪刀和纱布也一并拿出来。”

    “是,姑姑。”董青鸾嘟了嘟嘴,虽然表情看来有些不乐意,但还是立即动身了。

    “等等。”

    “还有什么吩咐姑姑?”

    “你将那个紫红sè的瓷瓶也拿出来。”

    “不就是手背一道小……”董青鸾话还没说完,董静瑶一个眼神过去她就已明白,她姑姑还要趁着一起将她表哥右臂的箭伤也重新换药包扎。

    “是,姑姑。”董青鸾再次嘟了嘟嘴,走进了阁楼的内室。

    “锦儿,你上次是谁替你包扎的,那药初次用还不错,对止血消肿除毒很有效,但生肌合髓的效果不怎么样,所以瑶姨现在给你换上生肌合髓效果较好的药,你先把上衣脱掉吧。”董静瑶用白瓷瓶中的药为郑锦包扎好手背上指甲划的伤口后,又拿起了那个紫红sè的小瓷瓶,对郑锦解释下令道。

    虽然现在是大夏天的,但郑锦穿的不是21世纪的那种短袖衫,而是17世纪锦袍玉带长袖轻衣,要捋出手臂来不脱衣还真有些不方便,况且绑带可能还要吊到肩膀上,所以郑锦明白为何要脱衣,而且觉得脱一边留一边还不如上身全脱了。

    “青鸾,你先到一边去,我要脱衣了。”郑锦对一旁打下手的董青鸾命令道。

    “呸呸呸,你脱就脱呗,谁看你!”董青鸾虽然用鼻子不屑地哼了一声,但还是转过了身去:“姑姑那你就一个人包扎,我不管了。”说着就扔下纱布去了内室。

    解下原来的纱布,用药酒将伤口洗净,再敷上新药,重新包扎好,董静瑶一连串动作做得行云流水般的温柔,仿佛有一种她刚才弹奏琴曲的节奏。敷上的新药也如琼花甘露般清爽,没有陈近南上次用的药那么辣痛,整个过程郑锦简直觉得就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只可惜一会就完了。

    听董青鸾说,她姑姑从小就酷爱读书学问,七岁开始就拜了许多学问渊博的名师,其中包括了徐光启的一个孙女,她姑姑jīng通九国语言还只是她的绝代才华的一小部分呢。现在看到她满室的古今中外各种书籍,还有她的高超医术,郑锦觉得表妹似乎没有夸张。

    “瑶姨,想不到你不仅学问渊博,贯通中西,医药术也这么高明,我现在感觉我这条手臂三天之后就可以上马提枪了!”郑锦穿好衣服后,甩了甩手臂。

    “别妄动,还需要好好静养七天。”董静瑶制止了郑锦的妄动,如秋水般双眼又看向他问道,“锦儿,听青鸾说你已经打下整个漳州了,有没有这回事?”

    “嗯,有这么回事,将士们都很给力。”郑锦如实回答。

    “瑶姨果然没有看错你。”董静瑶点点头,如古井不波的眼神泛起了一丝欢喜之情,又问道,“锦儿,你现在有空吗,瑶姨要和你好好谈一谈。”

    想到瑶姨肯定不会像娘董夫人一样要跟自己谈什么终身大事的问题,于是郑锦爽快地答应:“有的有的,瑶姨你想跟我谈多久都没问题。”

    “锦儿,你说我们大明为何会败亡于满清?”郑锦和董静瑶在琴案上相对跪坐好后,没想到她一开口就问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即使写一本百万字的专著都论不完,如何现在就回答?这个问题简直比前面陈近南问的那个问题难度大多了。

    但郑锦却似乎可以理解为何瑶姨一下就会问这么一个问题。她现在可怜的身世可以说和明朝的亡国有直接的关系。满清鞑子入侵,明王朝守不住,导致嘉定三屠,屠尽了她将要嫁入的夫家一家,也屠灭了她的青chūn梦想。国破家亡,她守寡也只能寄居于娘家守。幸好她还有一个能给她挡一些风雨,给她一个栖息角落的哥哥和姐姐,不然她的命运将更悲苦。

    董静瑶不是真正超脱尘世一切的仙子,十几年来她依然难忘家国之恨,所以一开口就会向自己问这么一个问题。

    “大明亡于满清鞑子,因为我们大明上有jiān阉弄权,下有暴民作乱,士大夫们忙于党争,才子书生们忙于功名科举和寻欢作乐。还有政事怠惰、财政亏空了几十年,原来的卫所之兵不能用,新寡的兵却没有钱发军饷,导致将士哗变离心,于国无忠,反倒是被许定国、左良玉、吴三桂那样的跋扈大将私心利用。吴山桂冲冠一怒,开关迎敌,整个明朝北方就保不住了。左良玉举旗一反,杀向南京,南明朝廷也就摇摇yù坠了,是这样的吗瑶姨?”

    关于明朝亡国的问题前世读得书上说了很多,郑锦虽然一时记不起那么多,但好歹也要说几条证明一下自己不是历史盲,不是对国事毫无思考关心。

    董静瑶听了郑锦的回答,微点了点头道:“锦儿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还没有说到关键之处。”

    郑锦忙道:“何为关键之处,还请瑶姨指教。”

    窗外一阵凉风吹来,吹动董静瑶素衣似雪的肩上青丝飞舞不已。董静瑶稍稍按住了一下飞舞的青丝,如高山之巅一汪雪湖般的双眼看着郑锦,轻启朱唇缓缓说了很简洁的一句话:“大明国运,系于一家。一家腐,一国堕,一家亡,一国灭。”

    风吹灯影摇曳,恍惚间,郑锦如有听仙语伦音般的感觉。再仔细思考一番,发觉这句话竟是一针见血的透彻。

    jiān臣都是皇帝所用的,忠臣也都是皇帝所杀的,太监专权也是借的皇帝的势力,乱民也都是皇帝不能抚恤让他们没饭吃还要交税活不下去的。明末有近亿的大明子民,难道还找不出几个救时的贤臣,征战的良将?关键是皇帝有眼无珠不能识拔任用啊!

    而更他妈令人气愤的是,朱家的后代都这么昏庸无能堕落了,一个个英雄义士起兵都还得拥护朱家的后人做领导,不能打自己的旗号。而朱家的福王、唐王、桂王又有哪一个成器的?

    没有新的英明威权人物又如何形成反清的领导核心?所以南明只有继续一盘散沙,被昏君jiān臣步步所误,被一个小部落的鞑子步步侵食。

    以一国之运系于一家,就像将一篮鸡蛋系于一根柳枝上,真他妈是一件危险的事,一到冬天柳枝枯萎绝对要亡蛋!

    “听瑶姨一句话,真胜读十年书,让锦儿佩服!”郑锦跪坐在琴案的一边,对琴案另一边素衣胜雪、青丝飞扬的董静瑶顿首而拜。

    董静瑶微微动了唇角,似乎对郑锦的溢美之辞有些不以为然,但也没啰嗦谦虚什么,只是继续用清澈如湖的双目空望远方,似在问郑锦也似在自言自语地说道:“历代边患,算大明为最轻,满清为最弱,与汉之匈奴,晋之五胡,唐之突厥、吐蕃,宋之契丹、女真、蒙古根本不能相比,而大明却败得最惨,不仅宗庙尽毁、领土尽丧,而且衣冠亦亡,你道为何?为何西汉两百年后还有刘秀,东汉两百年后还有刘备,而大明两百年后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宗室后代?为何西晋败后还有东晋,北宋亡后还有南宋,长安两度被外族攻占大唐依然能复存,大明却北都一亡南都难立,京城一破全国瓦解,如此不堪一击?”

    郑锦对瑶姨这一连串的大问题一时真的难以答复,感觉有点脑袋转不过来了。

    “瑶姨,你觉得是为何呢?锦儿愿聆听指教。”郑锦只好又问回董静瑶。

    董静瑶也没有回答,而是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何明朝太祖曾严令阉人干政,而大明的阉人之祸却是两千多年来最猛烈的?”

    “这……”郑锦无言以对,只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瑶姨,你觉得是为何呢?锦儿愿聆听指教。”郑锦只好机械地说了一句重复的话,目光盼望地看向董静瑶,望她再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关键。

    董静瑶面对郑锦小学生般求知的目光,却也只是轻轻摇了摇头道:“上面的问题,我自己到现在也都没有弄清楚,所以来问锦儿你的,结果你……”

    郑锦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和董静瑶的目光对视。

    忽然记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好像对这些问题都有周到的阐述和透彻的分析,只怪自己当初囫囵吞枣没仔细读,也怪鞑子朝廷搞**不让老黄有机会出版这书让自己这世也能容易读到,要再拜读只能去哪个深山角落里将隐居的黄宗羲找出来才行。

    正当郑锦又在痛恨鞑子朝廷那罪恶的**政策时,只听得董静瑶又轻启朱唇,如天乐伦音般好听的声音说道:“只是我隐隐觉得,上面的问题,都和明初的太祖和成祖有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