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帝皇乱 > 八王之乱(二更)

八王之乱(二更)

书名:帝皇乱  类别:网游动漫  作者:夜月君主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八王之『乱』,是下一卷马上就要进入的情节,虽然夜月写的是历史,但是本身便是架空历史的题材,所以可能会有些出入,不过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为到时候怕大家看的有些『乱』,所以大概的介绍一下各自的关系,要不然,大家很容易混淆。.

    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司马伦篡位后,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司马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合兵讨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司马乂,将其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司马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 、

    司马玮

    (271—291年)西晋宗室。字彦度,晋武帝 第 358 章 度,晋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为  惠帝的皇后贾南凤

    成都王。齐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同败,颖在邺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其恃功骄奢,百度废弛,甚于同时。颖恐长沙王乂在京势大,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伐长安。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阳王司马虓幽颖于邺,遇械暴死?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诏夜赐颖死。

    司马乂

    (276—303)晋武帝第六子。初封为长沙王。楚王司马玮被杀,乂因与玮为同母弟、而被贬为常山王,顷之,复归本国。乂见齐王司马冏专权,曾言于成都王司马颖,希望颖能维护先帝之业。及河间王司马颙将诛冏,传檄以乂为主帅,乂率左右,连战3日,终于斩同。颙本以乂弱冏强,希乂为同所擒,然后以乂为借口宣布四方共讨之。趁此废掉惠帝,立成都王颖,己为宰相,**天下。但事与愿违,其计不果,乃暗使人袭乂,乂并诛之。颙、颖同伐京都,连战数月不休,乂斩获颖军六七万,久战粮乏,东海王司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杀。

    司马冏

    (?一302)西晋宗室。父攸死,袭爵为齐王。初,赵王伦密与相结,废贾皇后,以功转游击将军。同以位低不满,起兵诛伦,且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传檄天下。及伦被废,惠帝复即位,拜同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如司马懿辅魏故事。同辅政,沉于酒『色』,不入朝见,选举不均,惟宠亲信,海内失望,被长沙王乂所杀。

    司马伦

    (?一301年)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初封为安乐亭侯。司马炎称

    司马伦

    帝,封琅邪郡王,后改封于赵。为贾皇后所亲信,曾参与谋害愍怀太子,不久又矫诏废贾皇后为庶人,控制惠帝,独揽大权,

    一如司马懿辅魏故事。伦素庸下,不知书,无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竞荣利,无深谋远略。淮南王允起兵讨之,被伦所灭。既而矫作禅让之诏,废掉惠帝,改元建始,滥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以至于府库之储不充于赐,金银冶铸不给于印,故有白版之侯。时齐王冏、河间王颙及成都王颖传檄讨伦,大战助余日,死者10万,伦败,被赐死。

    司马亮

    (?一291年)字子翼,司马懿第四子。仕魏为东中郎将,讨诸葛诞失利,免官。不久,出监豫州诸军事。司马炎称帝,封扶风郡王,邑万户,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以亮为宗师,使其管理宗族事务。咸宁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几,迁太尉录尚书事。晋武帝卒,为杨骏所排斥,亮赴许昌避祸。及骏被诛,复录尚书事。贾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玮诬其有废立之谋,诏捕之,亮被『乱』兵所杀。

    司马颙

    (?-306)字文载,河内温县人。司马懿弟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王瑰子。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河间王。迁北中郎将,监邺城。元康九年(299年)为平西将军,镇长安。赵王伦篡位,乃举兵响应齐王冏讨伦,进位侍中,太尉。永宁二年(302年)底受密诏起兵讨冏,次年又与成都王颖合兵败长沙王乂,随后其部将张方劫惠帝及颖至长安。永兴二年(305年)七月,东海王越被王浚推为盟主,欲率师迎惠帝还复旧都洛阳。三年正月,颙因刘乔兵败欲与东海王越讲和,但恐张方不从,遂使人杀之,送首级于东海王越请和,越不许,命宋胄等率鲜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锋祁弘连败颙军,入关。颙单骑逃入太白山。越以诏书征颙为司徒。但越弟南阳王模暗遣其将梁臣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途中杀颙,并其三子。

    八王之『乱』从291年(元康元年)开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引发战争,祸及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司马越

    (?~311年),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讨杨骏有功,封于东海郡。永康初中书令。及宗室诸王混战,越率诸侯及鲜卑等步骑迎惠帝返洛阳,诏为太傅录尚书事。怀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后帝亲理万机,越不悦,求出藩,镇许昌。继还洛阳,诬帝舅王延为『乱』,杀之,由此大失众望。后又请讨石勒,屯于项。越不臣之迹,四海所知,加之当时经济破坏严重,动『乱』迭起,上下分崩离析,祸结弥深,遂忧惧成疾,卒于项。其部下欲还葬东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综观古今,统治阶级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进行的阶级斗争,用残酷、血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父子相残,夫妻反目,手足相争,联系到昙花一现的西晋帝国,很多人会立即想到八王之『乱』。

    说起“窝里斗”,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没有能比得上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那么正宗且波澜壮阔的了。“八王”按出场顺序排列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其中,汝南王和赵王分别是司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间王和东海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司马馗的孙子;楚王、长沙王和成都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来,这“八王”之间的亲戚关系还真不算远。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能协商解决呢?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协商”过了,只不过用的工具不是语言,而是刀枪罢了。

    1)党同楚王,击杀托孤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与卫瓘共同执掌,但贾南风对未能独揽政权不满意,串通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

    各派系领导人物 胜 皇后贾南风 楚王司马玮

    负 汝南王司马亮 元老大臣卫瓘

    291年,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骏有功被委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注: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但各人之间还是勾心斗角。贾皇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

    2)兔死狗烹,牝鸡司晨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贾南风对司马玮也很忌惮,以司马玮伪造手诏的罪名处死他。然后独揽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楚王司马玮岐盛

    (胜)皇后贾南风张华、裴頠、裴楷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司马玮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亦想灭之。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

    过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由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例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3)贾南风计除司马遹;司马伦夺权称帝

    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结果贾南风设计诬赖太子谋反,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借杀太子的罪名,先废后杀贾南风。司马伦掌握大权,废司马衷称皇帝。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皇后贾南风张华、裴頠  八王之『乱』

    (胜)赵王司马伦孙秀

    太子司马遹乃谢才人谢玫所生,太子与贾南风一向不和。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太子司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

    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张华劝阻。一直议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认为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圣贤,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诸王异志

    事后司马伦假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治国能力缺乏。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

    3  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晋惠帝被废,软禁于金墉城。

    4)三王举义,齐王揽权

    司马伦篡位后人心不稳。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  讨伐司马伦示意图

    司马颖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独揽政权。 赵王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的许超、士猗、孙弼、谢惔等人也被杀。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担任大司马一职,辅政晋惠帝。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5)李含煽谋,长沙险胜

    翊军校尉李含携私(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由洛阳逃回长安,矫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乂,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飞奔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冏。火烧司马冏府 第 358 章 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东海王司马越刘琨、苟睎、成辅、上官巳

    (胜)河间王司马颙 张方

    (胜)成都王司马颖东安王、崔旷、石超、

    晋惠帝任命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与左卫将军陈眕,刘琨、苟睎、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讨司马颖,云集了10多万人。

    司马颖大为惊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劝其不要,司马颖就召集各人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司马颖不肯。参军崔旷劝司马颖迎战,司马颖赞同,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到汤。

    司马颖的两位弟弟司马匡与司马规亲自到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师到来已经离散。

    司马越信以为真,军队于是防备松懈。石超赶到『荡』阴,大败司马越军,晋惠帝被捕获。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茂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引胡参战

    8)援引鲜卑,退据关中

    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司马腾结合异民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大败司马颖。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属于司马颙的长安。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独占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司马颖、王斌、公师籓、汲桑方

    (胜)司马颙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弃。

    洛阳由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惠帝,颖到长安,颙废除颖的皇太弟,要颖离开回封地。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越回朝与太宰颙共同辅政。越不受。

    9)东海迎驾,河间流亡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应战,大败。司马越接晋惠帝回洛阳。

    305年(永兴二年)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继续进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

    张方作出建议:“称张方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皇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

    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    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人心惶惶,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的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壬辰,祁弘等后来破了刁默守的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壬辰,祁弘的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博陵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司马越『操』纵下的晋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马颖。

    10)河北剧变,成都归天

    司马颖兵败后被捕杀。司马颙的部下杀了留守关中的梁柳,扶持司马颙意图东山再起,结果战败,只保有长安一城。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普、司马廓、公师籓、马瞻、梁迈、苏众、牵秀

    (胜)东海王司马越梁柳、范阳王司马虓、刘弘、刘陶、冯嵩、刘舆、田微、裴暠、贾龛、贾疋、麋晃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

    11)傀儡怀帝,东海擅政

    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下令司马颙回朝廷,司马颙在途中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中央政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胜)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模、梁臣

    306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司马炽继位。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

    晋怀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废除诛三族刑。让太傅、东海王越辅政,杀死了御史中丞诸葛玫。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了朝廷大权。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