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帝皇乱 > 大禹治水(不订阅)

大禹治水(不订阅)

书名:帝皇乱  类别:网游动漫  作者:夜月君主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

    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据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漩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夏禹死后就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大会诸侯,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而今的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于甬道尽头。内立明朝人南大吉书写的“大禹陵”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处。

    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人们来到绍兴,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传统的说法是: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史实并不如此简单,鲧也不会如此之笨。失败或者成功总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国语》等古籍就说过大禹治水也是用的堙、填之法。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水系列绘画及雕塑

    大禹治水系列绘画及雕塑17张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各地出现了很多形式纪念大禹的功绩,在安徽怀远县涂山上,就有一座唐代之前的古老建筑-禹王宫,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周边数万的人民都会赶到山顶,向禹王朝拜。山上有望夫石、朝禹路等古迹,当地流传众多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南5公里的黄河岸边的神柏峪,相传是大禹勘察水情、并在河边的柏树上拴马歇脚的地方。后人在此处河边修建了一座禹王庙,以示纪念。

    淮沂治水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荒时代就是原始时代。那时代没有文字记录先民的生活状况,后人往往凭想像、传说、神话去加以了解。现代由于先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质学的发达,对于洪荒时代的情况,才推断出一个近似的了解。相传在距今约4600年前的夏朝尧舜时代,正值冰河时代后期,气候转暖,积雪消融。大地山河,沦为泽国,天地万物,同为波臣。人类或登高陵土山,或以木为舟,载沉载浮,幸免沦没。古黄河改道从苏北平原入海,淮、泗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加之海水水面升高,沧海横流,海水倒灌,淮河淤积,使泰山以西到沂蒙以南至苏北地区,成为大片泽国。在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时,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各部落的人们被迫逃避到一个个高地上,形成了许多孤岛。鲧是尧舜治下的一位治水首领,他被流放东夷,负责变革同化东夷族,使其迅速赶上进步的黄帝族。鲧是传说中禹的父亲,颛顼的儿子,姒si姓,建国于崇今河南嵩县北,史称崇伯。鲧是尧帝的臣子,当时洪水泛滥,他由四岳推荐给尧,被派去治理洪水。由于他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九年不成,用湮塞的方法,淹没许多人的生命,并擅自将神庙里的青铜礼器铸成治水工具,犯下弥天大罪,被舜帝诛杀于羽山之野。《正义》引《括地志》载,羽山在沂州临沂县界。《禹贡》注:“羽山在郯城县七十里”。

    《左传》云:“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渊东有羽山。池上多生细柳,野兽不敢践。”另据《山海经·海内经》载,鲧死之后从他的腹中生出了他的儿子禹。大禹奉命继承了父亲未竞的事业,他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并且亲临一线指挥,栉风沐雨,历经十年之久。《史记》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叙说了禹的丰功伟绩:他舍家为国,忘我工作,新婚只有四天就离家赴任,三过家门而不入,连新生的儿子也无暇照顾。为了全面了解水情和地势,他足迹踏遍了九州,勘察测量山形水势,疏导了九条河道,修治了九个大湖,凿通了九条山脉,终于战胜了洪水,得以平土而居。禹不仅治理了水患,而且还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开通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的大好局面。大禹也因此大得民心,使他有条件获得政治优势,成为尧的继承人。

    经过大禹治水,在“淮沂其治,蒙羽其艺”之地 (《史记·夏本纪》),淮河和沂水流过的地方,蒙山和羽山之间,这片淤积几十年大水的地方,经过大禹的治理,将淤积的大水“谷”,引入大海,清理了古黄淮泛区的一些河段,开出了许多良田和桑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在低洼地留下了微山、东平、钜野、骆马等“四渎”,成为有利于先民生存的湖泊。其后划分了行政区域,也就是青、兖、徐、扬、梁、豫、冀、荆、雍等九州。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于禹,其后裔姒姓便在今鲁南苏北一带滋生繁衍,从事着耕耘、蚕桑、冶炼、制陶、渔猎等生产活动。后人为纪念夏禹治水的功绩,曾在沂河岸边建立了禹王城。禹是夏朝开国之君。禹生启,启生仲康,仲康生帝相,帝相生少康。

    几千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久传不衰,家喻户晓,人们至今传颂着许多大禹治水的故事、诗词及歌谣,妇幼皆知的《禹王台的传说》、《筷子的传说》、《建立禹王庙的传说》、《“禹碑虹渚”传说》、《威镇水妖之庙的传说》、《大禹定属相的传说》、《大禹“夫妻树”的传说》、《“虬枝歧柏”的传说》、《禹攻云山的传说》、《铁牛镇海眼的传说》、《白马庙里祀禹父的传说》等十余个传说,有些已编入《宁阳县志》、《宁阳民间文学集成》等书籍。

    现在,人们在宁阳及周边地区发现了多处与大禹治水同时代的古文化遗迹,进一步印证了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特别是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收购的西周中期青铜礼器“遂公盨”,证明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早在29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在今天的宁阳及其大汶河沿岸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大禹治水的传说内容丰富易于上口,影响广泛。他是该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歌颂正义和美好、勤劳和善良,提倡公道和正派,让人团结和睦相互关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教化功能明显,使宁阳和周边地区形成了淳厚和谐的民风。

    禹王庙大门内,并排屹立着两棵巨柏,树干笔直劲挺,极具凌霄之势,树冠的枝梢盘旋生长,向东南斜伸的枝条象高昂的凤头,西北树枝如展开的凤尾,人们都把这树冠叫做“凤凰架”,西侧的一株略低于东柏,树冠翁郁,犹如淑女。有趣的是这株柏向东斜长,有偎夫之怀之态势,传说当年大禹治理汶水,积劳成疾,病死在汶水之滨,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把他葬在禹王庙的这个位置。不久,在埋葬大禹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翠柏,以示大禹死后镇守汶水。大禹由于常年在外治水,他的妻子非常想念他,便化作一只凤凰来找他,正巧落在大禹化身的这株柏树枝上,当得知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不在人世间后,心中十分悲痛,哀鸣不止,泣血而死。一头栽到树下,离开了人间。人们就把凤凰葬在这株树的西边,过了几天,葬凤凰的地方又长出了一株新柏树,人们纷纷议论说:大禹夫妻活着不能团聚,死后化作夫妻树、连理树,永不分离。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早年间,在封建社会之前,据说啊那会儿啊天地是这么一个大肉球,跟个鸡蛋似的。有一位盘古老师,在这鸡蛋里面生活。他觉得闷得慌啊,随身拿出一个大斧子来,斧子呢肩宽背儿厚刃飞薄,杀人不见血光毫,斧子上面还錾着仨字儿:王麻子。盘古挺高兴的,我来我得着吧,我试试吧。拿这个噌一下子把这个大鸡蛋切开了,清者上升者为天,浊者下降者为地。这么才分出来天地,当然这是民间传说,咱们谁也没见过这位盘古老师。民间神话,很多事情就是姑妄听之姑妄言之,别较真儿。那会儿也没有什么文字,也没有记载,都是口口相传。

    反正到后来吧,人们呢就逐渐得文明起来了,也有了首领了。首领里边儿有一位:尧。名字就叫尧,咱们总说尧王,就是这位。尧舜禹汤嘛,这个尧。尧王了不起,这个人没有缺点,全是优点。天下老百姓万众一心,选举尧作我们的首领。后来这个尧岁数就大了,我不能老跟这儿当这个王啊。就得找一个能接我班的。当时来说有一个名词叫:禅让。那会儿还没有说这爹不干了,倒腾给儿子,没有。当时是禅让。挑选天下的高人。大伙出主意,你们说谁能耐大,谁能当这个王,统治万民。群臣们就出主意,最后推举出一个人来,叫舜。

    尧王说这人叫舜哪,怎么个好法儿呢?大伙儿说了,这人哪,好人,能耐大,没有缺点。说怎么个没缺点,很了不起这个人:不随吐痰,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上公共汽车给孕妇让座儿,不买黄牛的票,听相声不搭下茬儿。尧王说那比我强,我听相声我还喊:噫!(观众喊:噫!)对,就这样。那挺好,把他找来吧,把舜就找来了。他说王啊,您找我什么事儿?尧王很高兴,说来兄弟坐这儿,现如今哪有这么一件事儿找你,我需要禅你。舜就跑了:咱不逗啊,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不随地吐痰,上车给孕妇让座儿,给军烈属挑水,听相声不搭下茬儿,怎么要骟了我呢是吧。尧王说你没明白,不是那个骟,乃是禅让之禅,要把江山社稷让给你来坐。舜当时一听就傻了,这怎么可能呢?说尧王您往这儿一坐,普天下是万民归心哪。我没有您这么大的能耐,我做不到。三说五说最后决定让舜先摄政。王还是尧,舜先替他行使君王的权利。我先干一段儿时间,如果您觉得说行的话,那么我来作这个王,如果觉得不行,再找别人也来得及,您还是王。那一年,尧是一百零七岁。舜心说我也摄不了多少年政,我估计你坚持不到二百岁。就这么着,舜成了天下的主宰。

    但是当了这个王时间不长,普天下闹了洪水了。那个年头儿说实在的不像现在似的,琢磨得这么透。远古时期,什么都不懂。水一来老百姓就惨了,死人无数,中原一带成为一片泽湖。百姓们着急,怎么办呢?身为人中高领袖的这位舜,当务之急就要治水。跟群臣们商量你们大伙儿出主意,咱们要救黎民于水火之间。谁能干这个事儿呢?打这边出来一位大臣,说为臣我愿意治水。哦,爱卿,怎么称呼?鲧!(发音同滚)舜很生气,咱有事儿好商量,我只是摄政,你要看我不顺眼你找尧王去说。你骂人不行,知道吗?但是我,在我这个角度来说,我也不能跟你着这个急生这个气。这篇儿揭过去,我不提了。你叫什么名字?鲧!把舜气坏了,孙子!有完吗?怎么能这样儿呢?文武群臣都劝他:您别着急,他的名字就叫衮。噢,舜点点头,这是寡人我的疏忽,爱卿叫鲧,你这个人缘儿够次的。我估计小的时候也不听话,要不然你爸爸能管你叫这个嘛。那咱们商量商量吧,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治水?鲧先生就说了,我是碟城筑坝。什么意思呢?水流过来了,我们用一道墙把它堵上。舜说那水要是再涨呢,那我们的坝还要长。舜点点头,恩,也是一个办法,那你就去吧。

    鲧先生带着很多的民工就开始筑坝。哎呀,这个坝是越筑越高啊,老百姓抬头看,河在天上流。那么说这东西管用吗?不管用。这是很野蛮的一种做法,水来了你堵上了,这儿又裂口子,这儿堵上。你终归有堵不上的时候。天下之大,这么多的洪水你怎么能都堵得住呢?越堵越出事儿。鲧还跟大伙儿出主意,你们看哪,这儿咱们垒起来了很高,水从天上走,这个咱们是挡住了,下一步啊……大臣们都指,你回头儿看看吧。一回头儿,那裂一大口子,哗,水全下来了,死黎民无数。就有大臣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舜,说他那法儿不灵。舜说对呀,我觉得也不灵啊。既然死黎民无数,他有罪于万民,必须要处死。派了一个大臣叫祝融,你带着我的手谕前去处死鲧。

    祝融打这儿走,昼夜兼程赶奔禹山,因为鲧当时正在禹山干活儿呢。祝融来了,这儿一说,鲧爷,这够呛。您这点儿活儿干的王已经知道了。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也没有办法,现如今奉舜王的手谕,我要来把你杀死。那没有办法,君叫臣死臣得死,手谕现在何处?说在路上,为什么呢?那个年头没有纸,皇上传一圣旨写一手谕得凿在石头上。后面拿车拉着在道儿上呢。那等些日子吧,等些日子吧。等了些日子,终于把这手谕抬来了。一百来斤大石头块儿,上面是这么写着呢。鲧叹了口气,没有办法,看起来是我无能,致使黎民受罪。干脆我一死以谢天下。把脑袋搁石头上,祝融掏出一大锤来,啪,噗,脑浆子都出来了,打这儿起,祝融再也不喝豆腐脑了。

    可是治水的臣子是死了,治水的工作还要进行下去。那么谁能干这个事儿呢?这个时候衮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来到了都城面见大舜。说我能治水。舜很高兴,说你怎么知道你能治水呢?说我父亲就一直治水。哪位呀?鲧!舜点点头,这随你爸爸这随你爸爸,那么你叫小鲧?我不叫小鲧,我不叫小鲧。我叫禹。噢叫禹啊,那么说你还像你父亲似的碟城筑坝吗?不能那样做,我爸爸那样做是错的,他这样做的后果一定造成万民涂炭,死人无数。对,你爸爸就这么做的,确实死人无数。那我父亲应该为此付出代价,他已经付出了代价,他已经死了。那么好,我要做的呢,要顺治。我不能逆流而行。那怎么办呢?说水走到哪儿堵上了,我得把堵着的地方疏通开。舜一听,对!他说这个,你早告诉你爸爸他死不了。你这个主意出的比你爸爸强得多。好,钦赐八位大臣,跟他一块儿,在史书上记载此为八大重臣。

    八个人,还带着几万民工,跟着禹一起,是疏通所有的河道。首先第一道难关就是龙门山。在哪儿呢?现在山西省西南角,有一个地方叫利津县,这个山哪它往西和吕梁山脉是连着的。黄河南流走到这儿,被龙门山拦住了,这怎么办吧。现在当务之急要把山打通了,让水过去。那个年头也没有拖拉机,也没有这些个机器。所有个工具只有这八样儿东西:金瓜、钺、斧、朝天镫、执、掌、铨、衡,八样儿。咱们看戏台上皇上一上殿,后面跟着的,举着棍儿,或者头里是个手啊,或者是一个什么金瓜啊,就是当初留下来的。在上古时代,这八样儿东西是建筑用的工具。单凭这八样儿东西要把这山给刨开了,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哎呀,这个工程是特别的不顺,而且工人们非常的苦。大禹呢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我知道大家很辛苦,但是大家为了百姓的利益,咱们再苦也得努力。俗话说得好: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顺不顺,想想人家克林顿。工人们干劲儿十足啊,您能告诉我们这萨达姆是谁吗?禹说,我也不老知道的,我都听说相声的说的。

    禹王登基之后,首先分封诸臣。之前舜王手下这些大臣们,一个个加官进禄。包括舜王的儿子以及尧王的儿子,也分别有了自己的封地。尧王的儿子叫丹朱,封的地名叫唐,这个地方叫唐,就是现在保定附近;舜王的儿子叫商住,封到虞,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封到这个地方。自己呢把江山迁到了阳城,都城在阳城,万民乐业,这是一个人人都称赞的好皇上。

    说这一年吧,虽然天灾没有了,但是**又来了。为什么呢?三苗作乱。三苗,在湖南省南部地区,有苗族作乱。当地是两种少数民族:苗族和黎族。这么两种。想当初黎族作乱,那个首领叫蚩尤,被轩辕黄帝斩于逐鹿,也就是史书记载的坂全大战。退回去之后现如今三苗不服,要为蚩尤报仇,带着兵来了。禹王不怕这个,既然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带领着兵丁就迎上前去,四个月的光景,把三苗首领擒获到都城。按所有人想法应该是把这三苗的首领给杀了。但是禹王没有,把他们请上来,落座,好好得跟你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天下百姓需要的是平安,人民需要的是安居乐业。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在你们的属地好好得生活。唉呀,三苗的首领感动得啊,眼泪哗哗的,鼻涕泡儿都出来了。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们改了。

    收服了三苗,普天下都挑大拇指啊。这个时候传来了消息,说舜王要死了。舜王去哪儿了呢?带着娥皇女英走到苍巫山这儿,苍巫山是九个山头,这九个山头像九个人脑袋,所以当年也有人管它叫九嶷山,俗称就是苍巫山。走到这儿的时候呢舜王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东西了啊。反正不是很舒服,一病不起。赶紧派人把大伙儿都找来。托付一下江山的事之后在这儿死了。唉呀,娥皇女英啊,哭得跟泪人儿似的。禹王传下口谕,普天下之人穿孝三年。为什么民间说家里父母死了之后穿孝三年呢,都是那个年头儿留下来的规矩。第一年穿白、第二年穿灰、第三年穿青,这就是想当初禹王哭大舜的时候传下来的规矩。所有人都走了,娥皇女英俩人没走,在这儿盖了小房子,要为舜王守孝,种了一片竹子,就每天在竹子这儿哭。到最后竹子上面都有了花纹了。种了两种竹子,上边儿有斑点的人们称为凤尾竹,有圈儿有花儿的叫香妃竹。这么两种竹子,有机会大伙儿要是瞧见唱快板儿的李菁,可以拿这个问一问,他未必知道。

    禹王很好啊,登基之后,只要闲的没事就到民间去私访。私访就是穿上很普通的老百姓的衣服,与民共欢乐,与民共疾苦。没事儿上大街上一喊:我是禹王!我来私访了!我很低调!把老百姓叫来之后,有什么冤枉有什么事情跟我说,我给你们解决。这走着呢,有打对过一大帮人,差人们押着一个罪犯过来了,这个罪犯口口得喊冤,禹王瞧见了,等一下,我问问他,为什么喊冤?犯什么错误?说他呀,偷人家粮食吃,现如今被抓获了。禹王说我问问你呀:你为什么偷人家粮食吃呢?这个我饿。禹王点点头:有道理。那你偷对吗?我原来偷,我现在是抢。这个饭量是长了啊。说这样做不对呀。罪犯说了:说不对罪不在我,罪在君王啊。你让我作臣子,你让我吃不饱饭哪,难道说你没有责任吗?禹王点点头:来呀,解开他的绳索,放他走。我问你,今天放了你,以后还抢粮食吗?大个儿一回头:吃不饱就抢。禹王说给他捆上。这个,你这样做不对,别人的粮食你怎么能抢呢?话又说回来了,不对当中也有你的道理。你回去给我点儿时间,我力争是让万民安居乐业,你不可行凶伤人哪。吩咐人把大个儿送回家去,命人是严加管教。

    帝皇乱读者交流群:163361413;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夜月,多多关注帝皇乱!红包,金牌,有的一定要砸给哦夜月哦。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帝皇乱也将进入真正的大乱,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夜月,谢谢。。。在此推荐好友的一本校园文《魔法学院之绝色甜心》《妖精公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