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绝世武学 >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神圣的上朝制度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神圣的上朝制度

书名:绝世武学  类别:玄幻魔法  作者:逸凡2014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远在临江城的李寒不知道,因为他不肯就任华夏首领,他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血匕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杀手组织,在近两百年的行动中,他们没有失手过一次,甚至包括刺杀拜月帝国的前太子殿下.

    当然,即使李寒知道血匕要刺杀他,他最多也就是加强警戒,不可能因为害怕被血匕刺杀就违背原则的担任华夏首领,在李寒的理解中,担任了华夏的首领就属于篡权夺位.

    这段时间,李寒忙的脚不沾地,华夏政权初立,什么事情都需要他操心,毕竟这次的政权设计不是按照原本的分封制,而是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而除了李寒之外,儒家的高层谁都不清楚如何进行中央集权.

    按照李寒的设想,原总督府被扩建为耀日帝国东南节度使府,李寒在节度使府设立了东南疆域的小朝廷,所有朝臣全都按照李寒设计的上朝制度按时上下班,上朝的时间为鸡鸣即起.

    华夏政权所有机构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神恩大陆所有政权一样,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

    李寒的原话是:"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定型为卯时.

    由华夏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华夏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顾慧文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

    故临江城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

    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

    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倘是顾慧文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早朝也可以由李寒主持,那便是例外了.

    参加朝会者来自各个部门,品秩亦有高低,所以开会时要进入指定的位置,这叫"朝班",即朝参班次的意思.

    又因为官员经常会升级降级,或在不同部门间调来转去,所以具体到个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按照华夏高层决策决定主要是李寒的个人意见.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结束.称"散朝","放班"或"退朝".

    当然,考虑到华夏政权会经常有紧急的事物,也害怕顾慧文精力不够主要是治国理政的能力不够,早朝时.顾慧文并不上殿与百官见面,而是将李寒或各部首长等一些重臣召入内殿开小会.

    小会开完后,李寒出来.领着百官在殿廷行礼后,宣布退朝.当然,如果所需要商量的事物太多或者是比较紧急,遇到小会时间过长,便照过去的习惯,让其他官员自行退朝.

    顾慧文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下令,如遇执政大臣奏事到辰时还未结束,"即一面放班",就是允许百官自己退朝,以后便定为制度.

    对于参加朝会的官员来讲,退朝即意味着上班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准备吃饭,故退朝又叫"退食".

    为了笼络感情,华夏警官在退朝后,都可在宫内饱餐一顿节度使府请客的"朝食","退食自公"遂成典故.

    "退朝"与"散朝"又有微妙区别散朝应该把吃过朝食的程序也计算在内.而此时已是中午了.

    参加朝会,是华夏警官每天按时上班的第一要务,凡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或朝班失仪,都属于违纪,均有处分条例.

    之所以对朝会的纪律做出如此规定,是因为耀日,拜月等帝国中央权威不盛,皇帝集权不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早朝百官的随意性,在三大帝国的早朝中,所有的官僚都可以无故不参加早朝.

    当然,李寒知道一味的示强也不行,所以他规定了,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朝参,谓之"放朝",也就是说,只要遇到这些时候,百官都可以在家休息.

    但放朝不等于放假,班仍旧要上.即使是正常天气,警官在退朝就食之后,亦多要去各自所属的机关"署事",也就是办公.至于那些没有资格出席朝会的一般官员,以及属于办事员,勤杂人员范围的书吏,衙役等,也当在每天卯时即去机关工作.

    上班到下班之间的一个段落,中饭以后,照例有一段午休时间可供个人自由支配.

    各级地方机关的上班时间,与警相似,也有先参加长官主持的会议,然后各自办公的程序.

    按制度,包括各科书吏,各班衙役在内,所有的"做公"人员,都必须以击响云板七声为号,于每天黎明准时上班,然后书办分别领取各个科室的印章,衙役分别进入各自班次的岗位,以及秘书,侍从开启公堂之门等,亦都有不同的信号,一点不得含糊.

    华夏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

    如有一条"官人无故不上"的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供职的"边要之官",还要罪加一等.中,还有一条点名考勤的法令和解释,大意是:内外官吏应点名检查实到人数的,有时一天几次,频频点名,点名时未到的,每缺一次点名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点名不到,完全不来上班,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议处.

    当然,地方政府的考勤非常困难,李寒说过一条专门针对州县官的警告:"切勿于黄绸被里放衙!"因知天高皇帝远,地方衙署考勤制度的废弛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为了突出华夏政权的中央权威,早朝的时候,文武分两班入朝,文官走左掖门,武将走右掖门.

    入内后,先于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候鸣鞭,各以次过桥,诣奉天门丹墀,文为左班,武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立候,称为"起居".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谓之"金台".丹陛左右钟鼓司设乐,殿陛门榡间列"大汉将军",皆著明铁甲胄;御道左右及文武官班后各有校尉相向握刀布列.

    在文武百官排好队之后,顾慧文从御门出,锦衣卫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内使二人,一执伞盖,立座上,一执"武备",杂二扇,立座后正中.天顺后,执伞,扇力士移到金水桥南夹立,只留座上之伞及夹武备二扇;座上之伞,遇风劲时也撤去.

    顾慧文看了李寒递过来的这些上朝制度,只感觉脑袋一阵一阵的发晕,她忍不住伸出双手使劲的揉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正要反对,但是想到这是李寒费尽心机设计的,不由得无力的摆了摆手,低声说道:"小寒,就按照你设计的办吧!"

    至于其他的朝臣,都开心不已,特别是顾谷雪,她激动的说道:"小寒,那我们就开始排练吧!正好在接见各路使臣的时候用到,一定会震撼他们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