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正文 第七章 事毕终离京

正文 第七章 事毕终离京

书名:武帝之天龙八部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步枪打蚊子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权倾朝野伺候三代帝王的高太后,最终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在赵孝锡的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直到临死这一刻,她才将组建于太宗时期的暗卫指挥权,移交给赵煦.

    除此之外,请来皇室宗庙的老人,本朝的几名三朝元老,还有几位皇亲国戚,下达她死后不得治罪赵孝锡的遗训.如果赵孝锡打算离开,必须放其离京的遗言.

    对于这位皇祖母临死还庇佑自己,赵孝锡自然感动的泪水连连.可这种亲孙情,落到到场的大臣跟皇亲国戚眼中,赵煦这位君主似乎就没多少面子.

    都说人死如灯灭,可赵煦在高太后咽下最后一口气,也只是跪在床檐边沉默不语.相比赵孝锡同样无言,却泪如泉涌,两者的高下立见分晓.

    想起历史上对这位太皇太后的评价,赵孝锡非常清楚,这位祖母贵为后宫之主,行事却非常节俭,管理后宫也公平公正,尤其约束皇家外戚,不得仗势欺人.

    除此之外,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

    可以说,大宋能有今日的局面,这位太皇太后做了很多的事情.以至在她死后,不少百姓也是痛哭流涕,皇城内外都替其披麻戴孝,以纪念她这位太皇太后的功德.

    因为高太后的殡天,大宋朝堂也沉浸一片悲伤的气氛之中.当消息传到边关之时,所有的军事行动也不得停止下来,骑军上下同样穿戴起了白巾黑服.

    看到这种情况,同样在紧张调动兵力的大辽方向,也觉得长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骑军跟边军的不间断骚扰,确实给予他们不小的威胁.

    内乱未靖,边境又战云密布,耶律洪基同样感觉到心力交瘁.这次的反叛事件.给予他的打击同样不小.可他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大辽最重要的,还是平息内乱.

    只是内乱也并非如此好平息.女真部落的蚕食,加上残余反叛部落的反击.整个大辽,似乎也陷入了四面重围的境地,连耶律齐的死.都只是得到耶律洪基的一声长叹反应.

    尽管赵煦有些怨恨这位皇祖母对他的约束,可最终还是给予高太后极其尊荣的下葬仪式.封号宣仁圣烈皇后,找了一个皇道吉日将其下怨皇陵安葬.

    除了在京的王世子,全部出席之后,其余外放出京的王世子们.赶回厩,只来的及参加下葬仪式.而赵孝锡在这场葬礼上,也得到不少老臣的称赞.

    从高太后殡天到入葬.赵孝锡都不离不弃,始终跪在灵堂守灵.根据太皇太后的贴身太监传出的消息,这位郡王爷从高太后去世,滴水未进也未开口说半句话.

    如此赤诚的孝心.任何上了年纪的大臣,都忍不住说句‘孝子贤孙’.可除此之外,很多人也开始担心,接下来这位掌权的皇帝,会如何对待于他呢?

    就在墓室关上的那一刻,坚持了七天七夜的赵孝锡.终于直直的在满朝文武大臣,还有那些赶来的王公贵族眼前,丝毫没有知觉般倒了下去.

    这一倒,令葬礼现场的文武大臣们,也被吓了一跳.这个时候,徐王府那位,据说好象伤心过度时日无多.如果这位皇帝也过世,那别人会怎么看待赵煦呢?

    太皇太后刚死,大宋朝唯一的皇叔也过世.那怕事情不关赵煦,可别人会怎么想呢?别人只会说,这位少年天子太过冷漠无情,连皇叔也逼迫至死.

    等到随行的太医,替赵孝锡诊治后道:"官家,郡王爷应该没事.只是这段时间,不眠不休滴水未尽,导致此刻他身体极度虚弱.抬回去,休养一段时间即会恢复."

    有了这句话,围在一旁的文武大臣,也忍不住长松了一口气.就算是对赵孝锡心情复杂的赵煦,也觉得心头轻松了一些,吩咐徐王府的人将其抬回王府休养.

    结束了这场国殡,赵煦终于名正言顺的成为大宋的皇帝.可很多文武大臣都感觉,这位应该为掌权而高兴的皇帝,似乎变得越发冷漠了起来.

    很多时候,这位皇帝都会在下朝后,来到高太后居住的宫殿下徘徊.这种现象,也令待在家中休养的赵孝锡,明白赵煦终于会有所醒悟了.

    看似大宋的权力全部集一身,可谁又知道,要治理好若大的一个天下.岂是件易事呢?

    以前高太后在世,赵煦这皇帝当的轻松,甚至可以说当的清闲.可现如今,没了高太后的帮衬,赵煦终于意识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孤力无援般的局面.

    正如后世有句话,有些东西,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想必此刻赵煦的心情就是如此,他终于明白,有位皇祖母帮衬是多么好的事情.

    现在贵为一国之主,他所做的每件事情,下的每条旨意,都涉及到万千百姓的生死.新旧大臣的争斗,更令赵煦觉得无比的头疼.

    在这种时候,赵孝锡终于再次进宫,面见了精神显得有些疲惫的赵煦.提出了打算离开皇城的话,这厩他不想再待人,没有一点人情味跟归属感.

    看着赵孝锡一脸平静的.[,!]面容,赵煦开口道:"你真的不愿意留下来吗?"

    听着赵煦的话,赵孝锡很平静的道:"回官家,微臣觉得太累了,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而且这个时候,微臣也必须到时候离开了.不走,只怕会令官家更为难!"

    是啊!最近那些新近提拔的文武大臣,都在鼓动着赵煦,替换骑军的统兵将领.这支赵孝锡一手组建的骑军,如今成了满朝文武大臣嘴里的香勃勃.

    为了掌控住这支目前大宋实力最强的骑军,赵煦也没有拒绝这种轮换.可这对于赵孝锡而言,又岂能随意接受呢?不走,留在厩碍眼吗?

    赵煦听到这里,终于狠下心道:"你走可以,但皇叔还有徐王世子,都必须留下来."

    对于这个问题,赵孝锡继续很平静的道:"官家,微臣的父亲,如今就算想走也走不了.可我兄长,还有母妃,微臣都要带走.就算官家不同意,微臣早晚会将他们带走."

    这话听的赵煦一怒,拍桌而起道:"赵孝锡,你不要逼朕!"

    对此赵孝锡还是那表情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如果官家执意将他们软禁在皇城,未来我们再相见之日,也只能兵戎相见了."

    听着赵孝锡的话,掌握了暗卫的赵煦,对于赵孝锡的实力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很清楚,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赵孝锡造反,就算威胁不了他的帝位,也会让大宋动乱不堪.

    根据暗卫统领的分析,放赵孝锡离开是最好的选择.至少从目前查到的情况,赵孝锡将手头更多的实力,都用于对付番邦各国,替大宋出力.

    如果这些力量,转移到大宋来,那情况会变得非常严重.最重要,那怕是大宗时期组建的皇族暗卫,如今也不能完全查清赵孝锡手中的实力.

    除了知道,赵孝锡拥有不少江湖人士替其卖命,组建了一个类似暗卫的谍报组织外.境外几支势力强大的马匪,也直属赵孝锡的心腹死士统领.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煦终于忍不住道:"好,既然你要走,那就跟我走的远远的.滚!"

    对于再次暴怒的赵煦,赵孝锡似乎还是那个样子,拱手道:"谢官家,微臣告退!"

    就在踏出御书房的那一刻,赵孝锡却停下脚步道:"小六,在你有生之年,我都不会与你作对.你完全可能放心,那怕你怎么想我,可我还当你是兄弟.保重!"

    抛下这句话,赵孝锡很干脆的离开了御书房,回到徐王府之后.也没跟皇城的任何大臣告别,通知徐王府的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厩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至于冒充徐王赵颢的中年人,不知是身体不行,还是这种冒充太过受到了惊吓.从太医那里得知的消息,这位中年人只怕活不了多久.

    面对这种情况,赵孝锡也只能将其留在皇城.而且从历史上知道的消息,这位徐王似乎也在高太后去世不久,因病成疾而过世的.

    看来这个冒充的中年人,最终还是替自家父亲挡了灾.那让他享受一把,当朝皇室的厚葬,也算前世修来的福气了.至于以后赵颢回归,还不知那年那月呢!

    就在赵孝锡准备出城时,一队皇城禁军却冲了过来.那位赵煦的贴身太监,突然尖叫道:"郡王爷,稍等!官家有旨意下达!"

    听到有圣旨,赵孝锡愣了一下,很快翻身下马道:"微臣接旨!"

    就在这城门口,这个小太监宣读了赵煦的旨意.听到自己这个郡王,竟然变成了实权的王爷,赵孝锡也觉得有些意外.可对于这个王爷的封地,赵孝锡却免不了露出一丝苦笑.

    只是稍稍犹豫不久,赵孝锡还是接旨谢恩.因为他觉得,有了这个封号,对他而言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事情.而且有了一块专属地盘,不是更好发展势力吗?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