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民国战神 > 正文 第19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正文 第19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书名:民国战神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钧申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自1910年橡胶股票神话破灭,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德国是一个极为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大量的先进的工商产品都需要靠向外销售,从而换取足够的原材料等等。

    世界经济萧条使德国经济也面临崩溃,这个时候德国容克财团又有向外扩张的意向,为了拯救经济,德国走上了以军备拉动经济的路线。英国为了迎接德国对其世界霸权的挑战,同样也投入了军备建设,双方立即展开了军备竞赛。

    四年过去了,协约国、同盟国的军备竞赛已经进入了尾声。四年,正好是商业贷款到期的时间,而德国的底蕴不经不如英国,说白了就是没英国钱多,四年的军备竞赛后,财政方面已经有点支撑不住了。

    这时候德国,经过四年的准备后,也对赢得战争信心满满。

    于是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开始寻找战争导火索。

    战争导火索这玩意,如果没有,则是可以制造的。于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就成为了同盟国的弃子。

    奥匈帝国将斐迪南大公派到了萨拉热窝视察,结果被人一枪给崩了。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ranzerdinand,1863——1914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的一个秘密组织派出了多名杀手,埋伏在萨拉热窝市内,准备行刺。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一个刺客向汽车扔了一个炸弹,但仅仅擦伤了斐迪南。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另一个秘密组织成员,年仅19岁有的教材写的是17岁的普林西普gavriloprincip,公元1894年7月25日—公元1918年4月28日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双双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assassinationinsarajevo。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在斐迪南大公遭受刺杀后,立即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

    奥匈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通知奥匈帝国,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匈帝国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但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英国的真正面目是在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二天才公开暴露出来的。7月29日,格雷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u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当德皇威廉二世最终获知英国参战的真正意图之后,曾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接受英国的调停。可是,奥匈已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军队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奥塞战争迅速爆发,俄法两国站在塞尔维亚方面,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停止总动员,遭到断然拒绝。德国于7月31日向俄国宣战,8月3日对法国宣战。8月2日,德国总参谋部为了实行施利芬计划,向比利时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德军借道比利时对法军作战,并限在24小时内答复。700万人口的比利时勇敢地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并向英国求援。8月4日,德国悍然破坏1839年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4路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获知德国有入侵比利时的意图后,于8月4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无条件尊重比利时中立。但德国宰相贝特曼对英国驻德大使声称:“国际条约不过是一张废纸。”于是英国便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对德国宣战。这样短短一周时间内,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在一片战争叫嚣声中纷纷亮相,卷入一场为期四年的战争。世界大战开始了。

    宣战,还是宣战!

    短短一个星期内,欧洲各国眼花缭乱的宣战中,战争爆发了。

    英法的强硬,主要是英国考虑到英国的生产能力不如德国,再拖下去尽管有钱,但却生产不过德国,还不如趁此时还有海军优势,与德国干一仗。

    此时的远东,一条条列强互相宣战的消息传来,沈凝云欣喜万分。

    “欧洲人真的打起来了。”郭士铭目瞪口呆的看着报纸,他是最早加入西北的高层人员,早年不仅负责精密制造业,还负责思想引导。

    而对他进行思想引导的,则是沈凝云。

    他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沈凝云向他推测了世界发展趋势,其中就包括这场欧洲大战。

    他立即跑到沈凝云办公室里,和沈凝云谈起精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沈凝云多郭士铭说道:“现在德国陷入战争,我们让德国生产零部件的模式已经不现实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扩大我们的精密制造业规模。争取在未来三到四年中,形成一个庞大的批生产线和工程机械生产线。”

    “这会不会太急了?”郭士铭有些不确定的问道,要知道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投资和工程机械投资,是需要很多钱的。现在西北资本的资金链已经拉得非常长了。

    “这场战争一爆发,资金将不再是问题。”沈凝云信心十足的说道,“欧洲人将会有大量的进口需要,我们可以趁机大规模出口物资,从而换取到大量的贵金属,资金链被拉长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不过,出口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还是内部建设。毕竟出口给别人,只是换到了贵金属,贵金属如果不用来向外部购买物资,实际上是不能吃的。”沈凝云继续说道。

    “如果我们能在四年内把农业机械化普及到一定规模,就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而投入到建设当中。另外,工程机械的普及,也能让我们中国的建设速度暴涨,建设速度将超出任何一个国家。”

    郭士铭点头道:“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四年内形成庞大的批生产线和工程机械生产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随着欧洲的大战爆发,孙绎龙也是大喜过望,要知道之前西北集团可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孙绎龙在郭士铭过来不久,也跑到了沈凝云的办公室,和沈凝云商议西北集团的策略。

    “根据之前的安排,我们在英国、法国、德国都囤积了大量的物资,总价值在十亿元左右。不过现在这些物资的市价还未开始上涨。”孙绎龙报告道,沈凝云指示道:“继续囤着,现在同盟国及协约国都认为战争会快速结束,不过这些物资的价格上涨的时间不会太远了。”

    沈凝云对此极有信心,因为堑壕战的发展,又没有战车出现,双方必然陷入长期的消耗战。因为欧洲的地形比较狭长,而双方战争的规模又足够大,这是形成消耗战的必须因素。一旦双方陷入消耗战,那么这些物资的价格必然节节攀升。有些紧缺物资的价格,到时候将是几十倍上百倍的飙涨。

    这十亿元左右的物资中,药品占了不少。而药品是上涨速度最快的。尽管这些物资价值在战争爆发前值十亿元左右,但是这些物资基本上都是西北集团自己生产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

    西北集团实际上要承担的积压成本没那么高。

    “另外我们租用的商船吨位已经达到了200万吨,这些商船我们是在运输价格上涨后转租出去还是让我们的远洋运输公司来经营?”孙绎龙对沈凝云问道,沈凝云想了想说道:“战争爆发后,德国一旦进行潜艇战,那么英法的商船损失必然将持续上升,到时候运费上涨是必然的。转租尽管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到时候欧洲运输紧张,必然会抽调大量商船去运输战争所需物资,但是我们除了向欧洲出口物资外,我们还要向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等海外市场输出商品,同时运入原材料。如果我们把商船转租回去,那么我们自己的运力就紧张了。还是保留大部分商船自己运营吧!把那些运输效率不高的小型商船转租出去吧!”

    欧洲爆发大战,利益不仅仅是向欧洲出口军火等物资,还有欧洲殖民者空出来的殖民商品市场。

    忙于战争的列强,他们的殖民地商品输出被打断,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中国商品此时已经具备向外扩张的能力,那么如何把商品运到目的地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因此之前向英法租用的商船,就不能全部转租回去。

    商船对于西北集团来说,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制造能力。如今西北集团虽然也大力投资造船业,但是造船能力每年只有35万吨。

    毕竟之前世界经济大萧条,英国又有上千万吨的商船,运力严重过剩,造船没什么利润,西北集团的造船业基本上是靠自身的运输需要及海军订单发展起来的。

    不过现在欧洲大战爆发了,沈凝云和孙绎龙经过一番商议后,立即在造船业上加大投入,争取一年内将商船制造能力从35万吨提升到80万吨排水量。这时候造船不愁不赚钱,等德国的潜艇一开动,英国的订单就会如穴般在世界挥洒。

    造船业的利润,将高达200,而且这还是在钢铁价格上涨后的利润。也就是说,一艘商船的单价,起码是之前经济萧条时期的三倍到四倍左右。

    这时候造一艘商船,就相当于之前造三到四艘商船的产值。这总赚钱速度,和开加速器没什么区别。

    而在国内各省,则全力加大投资。

    为了增加投资,孙绎龙和沈凝云商议后决定,让西北银行再度发行50亿纸币。

    这50亿纸币的投入,将缓解资金链的压力,这絮币投入市丑,经过西北银行的贷款运作,产生大量的广义货币。100块钱经过银行贷款运作后,甚至可以贷出将近1万元。

    虽然说资金链问题缓解了,但是对贵金属的压力却是增加了。

    西北银行发行的纸币是金圆券,即外部可以用金圆券兑换贵金属。一旦贵金属无力兑换,那么整个金融体系都将崩溃。

    西北银行再度增发纸钞,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行为。因为之前西北银行发行的纸币已经非常庞大了。

    不过此时欧洲资本忙于应付战争,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西北金融发起恶意冲击。加之大量出口即将到来,只要撑到那个时候,西北金融体系就非常安全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战争虽然爆发了,但是大量的出口不会立即产生。而西北集团又开始大规模投资,必然有一部分钱将流出中国,这期间将是最难熬的时候。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西北政u此时一直没有取消战时生产,依旧以提防日本为理由,在西北政u治下各省继续展示生产和消费限制。

    一旦取消战时生产,那些战争券虽然不能兑换贵金属,但是却要消费大量财团生产出的商品,财团生产商品要原材料、工人等等,贵金属就会产生一部分外流的现象。

    “等我们取消战时生产的时候,到时候内部市场消费将无比繁荣,加上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届时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超梦幻时期,经济的繁荣程度,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沈凝云对孙绎龙说道:“到时候百业兴盛,投资回报率极高,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大量的贷款给民资,然后引导民资将钱投入到道路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上去。等战争一结束,投资神话一破灭,我们再掐断贷款。到时候就会有大批的民资破产,而他们建设起来的资产,我们将低价收走。”

    这种养猪手段,是各财团玩得极为顺溜的。

    好处十分明显,利用市场的利诱,快速的将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及需要建设的东西都建设起来。

    等建设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掐断贷款。这时候整个国家大部分企业都要还银行的钱,银行的钱又只进不出,市面上的钱不断的减少。到时候就通货紧缩了,建设起来的资产就大部分被财团低价收走了。

    此时的形势,已具备了养猪的条件。

    西北财团向民资提供资金、技术,让他们去搞投资、建设,大规模的贷款下,整个中国的经济都将腾飞。到时候不要担心什么就业率的问题,只要肯工作都有活可干。四亿多人口的劳动力将被集体调动起来。

    民资建设的东西,可以深入到一个小商店。而财团的投资就没办法这么深入了,因此民资获得大量的资金后,中国民生首先将迅速发展起来。

    民生的发展,必然带动大量的消费,重工业也就会随着轻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迅速发展起来。

    沈凝云此时心里已有计划,即是抓紧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中国在这四五年内疯狂发展一波,将道路、水利、农业、工业发展起来。

    四五年后,掐断资金,使中国经济陷入萧条,财团开始大规模收割。收割完成后,内部必然已经因为经济萧条而造成大量失业,内部矛盾就会显露出来。这时候则可以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重新拉动经济,并走向对外扩张的大时代。

    到时候对外战争即拉动了就业,也转移了内部矛盾。而且可以攻占大量的领土版图及经济殖民地。从而将资源做大,使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1914年8月4日,右翼德军侵入比利时,遭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占领布鲁塞尔。此时,法军的几个主力集团军却在按照“第17号计划”发起对德军左翼的进攻。然而,初期的战斗表明,“第17号计划”糟糕得很。在格林,法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在进攻萨尔堡和莫朗日两地德军的防线中,被打得焦头烂额。右翼德军在占领了比利时后,其5个集团军的近百万人马,像一把挥舞的镰刀,从比利时斜插入法国。走在最右面的是克卢克指挥的第1集团军,约30万人,被视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进军的主攻部队。该集团军于8月24日由比利时进入法境。8月25日,德军攻占那慕尔。霞飞为阻滞这支德军右翼部队的前进,从格林战场调集兵力,组建了法国第6集团军,由毛老里任司令。

    9月2日,德军克卢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挺进到距巴黎仅有15英里的地方了,霞飞指挥的法军主力为阻遏德军右翼所作的努力已告失败。巴黎人心惶惶,法国政u也牵往波尔多。

    而著名马恩河会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了。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第1集团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法军首次使用汽车共1200辆把第6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克卢克发觉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所部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第2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6日,法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8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第1集团军的包围态势。同时,德第2集团军业已暴露的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9日,德第1、第2集团军被迫后撤。德军在其他地段虽略占上风,但鉴于第1、第2集团军所面临的态势,毛奇于10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

    德军的撤退,意味着德国唾手可得的胜利已经破灭,英法联军成功的抵挡住了德军,使战争开始进入焦灼的消耗战。

    这翅战双方投入兵力150万,伤亡达到了50多万。

    汽车则在欧洲战场上证明了其作用,而此前一直对西北陆军使用汽车不怎么感冒的英法,突然醒悟了过来。

    英法率先向西北政u发出了订单,第一笔订单却是汽车订单。

    西北的军用汽车,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

    西北汽车制造厂趁机坐地起价,将汽车价格硬生生拉高了两倍,但是英法还是捏着鼻子买了三万辆,而且还被捆绑销售了一大批的燃油。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