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淬血山河 >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近交远...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近交远...

书名:淬血山河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骠骑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李宗仁通电辞职,湖南的混乱找不到了负责人,蒋介石反倒显得比李宗仁更加烦乱。

    蒋介石的办公厅内气氛凝重,杨永泰先是望了杨威一眼,见他低着头没有反应,这才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小心谨慎地沉声道:“校长,如今李宗仁通电辞职未必不是好事,两湖既然已经乱了,不如就趁乱行事。另外一方面,李宗仁通电辞职之事对于其他势力必然也有着一定的冲击,眼下乃是大好的机会。”

    杨永泰的策略乃是近交远攻,联合李宗仁控制冯玉祥,眼下李宗仁既然已经甩手不干,不如趁着此时的大好良机将两湖势力逐个攻破,虽说李宗仁手下的军长各个骁勇善战,但现在群蛇无首充其量也不过是游兵散勇而已。只要将李宗仁手下的军队收编过来,对付冯玉祥便不是问题。

    对于杨永泰的计谋,眉头紧皱的杨威不由自主摇头道:“校长,在下倒是认为近交远攻不如远交近攻,只有联合了冯玉祥和阎锡山,才能瓦解多方势力的合纵之阵,在此时动武实在不是上策之选。”

    杨威屡次三番地在蒋介石面前否定杨永泰的谋略,已经早就令这位参谋长心生不满,终于忍无可忍地爆发道:“本参谋长实在想不明白杨总队长究竟居心何在!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时乃是用兵的最佳良机,趁乱才能操控大局,若是错失良机,试问杨总队长能够付得起责任吗!”

    身高尚不及杨威的杨永泰气势汹汹地跳脚怒吼,一张嘴几乎就能咬到杨威的鼻子,对于这种咄咄逼人的举动,杨威如同看戏一般,饶有趣味地打量着杨永泰,直到蒋介石摆手叫停的时候,杨威才缓缓开口道:“参谋长,动兵打仗不论输赢都是耗损元气的事情,既然有不战而胜的办法,为何非要大动兵戈?更何况李宗仁手下的那几位军长都是难以撼动的角色,此时出兵,杨参谋长就有把握大获全胜?”

    杨威的问题直指杨永泰的要害,与桂系开战,不说杨永泰,就算是蒋介石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尤其在听到这句话之后,蒋介石更是忍不住点头,恰如其分地被杨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蒋介石目光如炬地望着杨威,已然将希望寄托在了这位智囊身上,只见杨威凝神触目了片刻之后,不徐不疾道:“时至如今,与桂系一战乃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在开战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远交近攻节时省力,更易稳操胜券。且当初之所以打定从李宗仁下手,乃是因为此人难以应付,除此之外的冯玉祥与阎锡山,倒都是可以以计谋攻取的。”

    依照杨威之前的分析,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用经济来买通,阎锡山则以政治相挟,如此一来不费兵戈就能将阎锡山和冯玉祥拉拢到手下,到时候桂系就算不肯看风使舵,也必然是士气全消。

    蒋介石对于杨威的计划非常满意,当下商定增加冯玉祥西北军的军饷,与此同时电联阎锡山,商议在除掉白崇禧之后,请阎锡山负责北方大局。

    杨威的计谋可谓是旗开得胜,经济实力匮乏的冯玉祥和贪慕官职的阎锡山很快便被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所打动。

    截至此时,桂系在北方已经完全被孤立,纵然白崇禧三十六计也好三头六臂也罢,都挡不住蒋介石所部势力铺天盖地而来。

    只是在杨威看来,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在蒋介石对于时局非常满意的时候,杨威突然提起了白崇禧的部队,据杨威所知,白崇禧所统之兵乃是湘军旧部,均为宁汉分立时收编唐生智部而来。

    杨威突然提起白崇禧的部下,令蒋介石略有不解道:“杨总队长莫不是在打白崇禧部下的主意?”

    杨威立刻笑道:“校长,这怎么能算是打他们的主意呢?白崇禧的部下本来就是收编自唐军长处,借他玩玩也就算了,可该收回来的时候总要收回来的。”

    在杨威来看,最好挖的莫过于自家的墙角,唐生智手下的战士既然能被白崇禧收编,为何不能跟着唐生智回老家?在和蒋介石商议良久之后,蒋介石为唐生智批拨巨款,命唐生智亲自前往天津去“探望”自己的旧部。

    当初被白崇禧收编乃是无可奈何时的下下策,令唐生智手下的将领心中一直不是很自在,现在看到唐生智亲自前往天津,不但对他们没有责难,反倒是大发慈悲地送上了足够厚的红包,自然令人无法拒绝,当下便欢呼雀跃地归顺了唐生智,理直气壮地造了反。

    有了杨威的计谋,蒋介石这次算是彻彻底底地将白崇禧的墙角挖烂了,本来还准备了三计傍身的白崇禧现在连出牌的本钱都输得一干二净,纵然是手眼通天的白崇禧也无计可施,只好趁着天津动乱之时乔装易容,无比狼狈地逃离了天津。

    如此一来,桂系的长蛇阵已经名存实亡,现如今纵连南北的湖南已经是一盘散沙,为首的白崇禧也落得奔走逃命,蒋介石没想到自己居然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便瓦解了桂系,如此一来便只剩下了蛇尾李济深。

    李济深曾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在党内威望极高,虽然在蒋介石看来李济深与桂系乃是一丘之貉,可是却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作为定论对李济深下手,否则只会引起公愤。

    但是,现在的李济深乃是蒋介石的一块心头大患,两广若是与两湖联手,蒋介石之前的费尽周折就全都毫无效用了。

    作为蒋介石的智囊,杨威缓声安抚道:“校长莫要担心,与李济深之前的周旋还需从长计议。两湖的溃乱形势,相信李济深也是看在眼里,相信如若是聪明之人,自然明白该如何转变对待湖南湖北的态度。”

    凡事说来轻松,蒋介石依旧愁眉不展道:“那若是不转变呢?”

    杨威十分笃定地沉声道:“拔河的双方越是有力,绳子就越容易断掉,李济深总归要做出一个选择,不管他站在哪一方,我们都是稳操胜券的。即便是李济深不想转变,也定然会有人会逼他转变。”

    那次谈话的当时,蒋介石对杨威的话还是抱有一定质疑的,但是在之后不久,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李济深竟然主动生出了事端。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