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淬血山河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明之...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明之...

书名:淬血山河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骠骑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寇既不可追,君亦不可拒。

    若为麒麟首,一家独大居。

    唐生智望着抄在纸上的两行诗文,心中满是澎湃不已的感慨。

    前两句的意思很明白,指明了唐生智现在处于两难境地,既不能去直攻西北军,也不能拒绝蒋介石的命令,简直是落入了左右为难的时刻,但后面两句诗文明显有柳暗花明的暗示,而且,似乎不只是柳暗花明那么简单而已。

    再加上拜丈大师为唐生智测字的结果,为唐生智指明了一条辉煌无比的反戈之路。

    倒戈对于唐生智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尤其迷信神佛的唐生智现在有了大师的指点,更加的肆无忌惮,在佯攻西北军之后,唐生智立刻调转枪口,直奔东南吉位而去。

    民国十八年十二月,蒋唐战争爆发,唐生智突然放弃了对西北军的攻击,而是向蒋介石发起了挑战。

    其中最为不解的恐怕就是西北军代理总司令宋哲元,以当时的情况,唐生智若是再发动进攻,西北军恐怕只有溃败一种结果,但没想到唐生智就在即将胜利的关头放手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蒋介石的主力军都在前线攻击溃退的西北军,南京的情况如危石悬于头上,正是杀人放火的大好时机,而唐生智则在此时选了一个极佳的帮手,那就是比唐生智更加反复无常的石友三。

    早在唐生智拉拢石友三之前,石友三便对蒋介石有所不满,当初将石友三拉拢过来之后,蒋介石一直安排石友三在原地驻守,并明令禁止石友三的部队接近南京,按理来说这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到了石友三眼里,却被当成了蒋介石对自己的警惕和不信任,心术不正的石友三立刻觉得蒋介石拉拢自己不过只是缓兵之计,早晚有一天枪口是要对准自己的脑袋,于是乎,心胸狭窄又好猜疑的石友三在唐生智提出反蒋的第一时刻便答应了唐生智,和他穿上了一条裤子。

    唐生智在郑州发表讨伐通电之后,坐在办公室中的蒋介石额头冒起了冷汗,连声哀叹自己决策失误,没想到用唐生智替代杨威攻打西北军,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然而对于唐生智突然叛变的事情,杨威似乎丝毫不显焦急,在安抚过蒋介石之后,杨威拍着胸脯信誓旦旦道自己有办法解决唐生智。

    蒋介石此时俨然已经将杨威当成了救命稻草,严肃道:“杨军长有何妙计?打算何时发兵出征?”

    对于杨威的部队,蒋介石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至少在之前的几次看来,杨威非常有可能打败唐生智,但是谁知道杨威却面露难色地摇头道:“校长,在下的部队驻扎于千里之外,现在动兵出征恐怕已经为时过晚。”

    自从杨威来到南京就任教导总队之后,蒋介石虽然答应杨威调派部分兵力进入南京,但是其他绝大部分部队依旧驻守于杭州,杨威此话之中虽然没有埋怨的意思,可言下之意便是蒋介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初若是让杨威将部队调派过来,现在也不至于落入如此兵力匮乏的境地之中。

    蒋介石皱着眉头道:“既然如此,杨军长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此时的杨威脑海之中早已想到了对付唐生智的对策,神秘一笑道:“山人自有妙计,还望校长切莫担心。”

    可就在杨威拍着胸脯打下了包票之后不过几天,山响的爆炸声便打破了南京城的安宁,石友三带领部队靠近了南京城外沿,以一江之隔向南京发动了攻击,几十门福博斯大炮并做一列,城外炮火冲天,城内一片混乱。

    蒋介石乃是在炮声中被惊醒的,连忙派杨威带领部队前往城外防守,领命的杨威迅速调派工兵连,短短一天之内就在城外建筑起了无坚不摧的防御工事。

    然而,当蒋介石将重望寄托在杨威身上时,杨威却只是带人在城边防察,却并没有做出还击的表现。

    用杨永泰的话来说,杨威不过只是会弄虚作假掩人耳目,若真正说起攻城略地便黔驴技穷了。

    对于杨永泰的万般鄙夷,杨威却也不过是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向蒋介石解释道:“校长,此时南京城兵力匮乏,若是运兵与石友三对抗,待到他日唐生智攻入时,岂不是无力反击?更何况,以石友三的脾气秉性来看,此举不过是示威而已,属下以性命担保,石友三绝不可能攻入南京。”

    做出保证的杨威十分自信,像石友三这种最善叛变之人,向来是习惯了依仗靠山行事,却根本没有独揽天下的本事,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不敢有,现如今唐生智尚在河南,石友三即便是闹出天大的响动,也断然不敢贸然攻城。

    事实证明杨威的判断相当准确,在进行了几天的炮轰之后,南京城外的攻击莫名其妙便停止了,示威过后的石友三悄无声息地退了兵。

    望着石友三率领部队撤离的场面,杨永泰愤愤不平道:“校长,石友三果然是鸡鸣狗盗的小人之流,但既然如此为何不乘胜追击?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将其一网打尽,削弱唐生智的实力!”

    杨永泰的计策刚一提出就遭到了杨威的反对,他望着蒋介石诚切道:“校长,以杨威之见,此时示弱并非不是好事。”

    在杨威看来,既然此时的石友三和唐生智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自己现在出兵虽然能够将石友三一网打尽,但是却容易将唐生智逼得狗急跳墙,到时候两方夹击攻入兵力匮乏的南京,即便是杨威,恐怕也无力回天。

    更何况伤十指不如断一指,即便是击败了石友三,也无法让杨威感到任何成就感,倒是唐生智才比较符合杨威的胃口,现在示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降低唐生智的警惕和担忧的大好机会,对于唐生智的狂妄自大,杨威早就深有体会,与其暴露自己的实力,倒不如让唐生智先自我膨胀一阵子,毕竟,越是虚妄的东西,便越是脆弱。

    在石友三退兵之后,杨威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了对付唐生智的计策。

    此时与唐生智兵刃相见太过浪费,与之相比,杨威倒是想出了另外的办法。

    看来还要拜托那位在唐生智心目中犹如神明一般的拜丈大师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