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穿越之养儿不易 > 正文 第二百章 面熟

正文 第二百章 面熟

书名:穿越之养儿不易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寂寞的清泉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孙先生考校完两个小子,三人便一起出了书房.陈之航出来同孙先生谈了几句小胖墩的学习情况,孙先生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如今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心性也较以往沉静了许多.虽悟性不是极高,但若持之以恒发奋努力,且方法得当,还是有希望搏取功名的."

    这个评语已经让陈之航心花怒放.要知道小胖墩原来的先生说他是"汝子玩劣,不可教也."

    他笑着感谢孙先生对他儿子的的格外栽培,先生的知遇之恩他们父子永远会铭于心,云云.

    孙先生笑着摆手说道,"该当的,李大人帮了我们芊芊那么大的忙,还请贤侄替我多多拜谢."

    正说着,霜姐跌跌撞撞跑去抱住了孙先生的腿,奶声奶气地喊到,"外公,霜姐儿要抱抱."

    孙先生满眼宠溺地把霜姐抱起来,指着陈之航让她喊叔叔.

    霜姐儿就甜甜地喊了声,"叔叔."

    陈之航又笑容满面地跟霜姐儿说了几句话.

    看着这个场面,王巧儿心里极不是滋味.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没有父母兄弟为自己谋划,已是处于下风.奈何有能力的亲表姐又不帮衬,想到这里不由地对江又梅又多了几分怨念.

    饭摆在正房厅餐,两桌,中间隔了一个屏风.孙先生拿着碗酒先站了起来,说道,"小女得以脱离苦海,全仰仗各位及各位的亲人相帮,大恩不言谢,我在这里敬各位恩人了."

    说完,孙先生一口干了碗里的酒.男人们都客气着也把碗里的酒干了.

    女客这边,朱氏和孙芊芊也端着装了米酒的杯子说着感谢的话.

    李氏笑着客气道."咱们是亲家,该当的."

    就在大家都笑语宴宴,气氛融洽的时候.小卫氏又没管好嘴巴冒了把.

    其实这次她也是好心,想着替江家的人谦虚谦虚.但话说得不好听,让人高兴不起来.她拿着杯子豪气地对朱氏说,"孙亲家甭客气,我们家现如今是官身了,我们家的亲戚哪怕再不济,也不是别人能够欺负的.以后若受欺负了尽管说,有咱们当依仗你们谁都不用怕."

    她这句话说得朱氏满脸通红,她们家咋不济了?但知道小卫氏的个性也不好跟她一般见识.只好干笑着.

    卫氏气得骂着小卫氏,"这桌上吃食那么多,咋还塞不住你那张猪嘴."她没注意到,这句话好像把大家都骂了进去.

    江又枣红着脸在桌下偷偷扯了扯她娘的衣裳,小卫氏莫名其妙道,"咋,我又说错话了?"

    小卫氏的话羞得小包子满脸通红,孙先生是他崇拜的老师,咋不济了?便说道,"孙先生是教书育人的好先生.最是受人尊敬."

    实诚的小胖墩说得更直白,"大外婆你是说错话了,孙先生不只是举人.还教出了那么多的秀才,咋不济了咧?"

    小卫氏不敢骂小包子,冲着小胖墩骂道,"哎哟,你个死孩子,咋跟你爹一样讨嫌,……"

    "不想吃饭就给我滚回家去."卫氏瞪眼骂着她,小卫氏狠狠瞪了小胖墩一眼就不敢说话了.

    除了小卫氏的这个插曲,这顿饭吃得还算乐呵.

    回家的路上.碧水桥边要跟陈家人分手之际,李氏快赶几步笑着跟陈之航说."贤侄回家好几天了,只让人送了些东西过来.咋没去家坐坐?明天让巧儿弄几个下酒的好菜,你来陪江二叔喝几盅."

    旁边的王巧儿抿嘴笑着说,"我姨夫前儿还念叨着好久没和陈大爷一起喝酒了."

    陈之航对李氏笑道,"哎哟,可不巧了,我明天正好有事要去县城一趟.这样吧,改天我有时间了,一定请江二叔来家喝酒."

    说完,向李氏躬了躬身,就扶着和江老爷子告别的陈老子向自家走去.

    后面的江又梅看到这个场面,心道希望李氏和王巧儿看清形势,别再往前凑了.

    过了碧水桥,孙莹莹把江又梅拉到一旁低声说,"你哥哥说他已经帮你看好了一大片良田,大概有个上千亩,让你有时间了去瞧瞧,相中了就可以买下来."

    江又梅想多买些田,就想着到汉平县去买,正好种精品小麦和青华香米,自己有收益,将来推广小麦的时候也让哥哥有个政绩.年后江又山走之前,江又梅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

    "好,等过几天让念儿请几天假跟我一起去."江又梅点头道.这么大的买卖若不让小包子在场,过后会闹腾死.

    回家后,江又梅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包子.又肉疼地砸巴着嘴说,"上千亩良田,都买下来就要花掉近万两银子."

    结果,还被小包子鄙视了,摇着头说道,"妇人的眼界果真不够开阔,这是买了只能下蛋的大金鸡,还心疼啥咧?"

    江又梅有些零乱了,这是一文钱要掰成两文花的抠门小包子吗?

    小包子大概看出了娘的疑问,鼓着眼睛说道,"娘亲算算帐就知道了,一副《东方不败图》换上千亩良田,怎么算都是咱家赚大发了.只有那郡王爷舅舅才是个冤大头,那.[,!]张画能当饭吃吗?那千亩良田多好,这辈子咱们都不愁没饭吃了."

    江又梅摇头暗叹,熏陶了小屁孩那么多年,结果还是个没有品味的土财主.

    二月十三日下午,哄睡小丸子后,就让人把谭老头请来南山居说了这件事,问他们是否能耽搁几天,陪自己去汉平县买田地.

    谭老头立即点头同意,说,"谢谢大奶奶这么看得起我们,我们能去,去多久都成.田里左右不过就那些事,家里的人多,他们看着些就是了.而且,汉平县我大儿还曾经去过多次,几年前肚子吃不饱,几个儿子一到农闲就出去打短工挣钱.汉平县是湖汉省跟咱们西川省的交界处,离家里近些,所以我家老大常去哪儿."

    江又梅一喜,说道,"谭大哥去过那里更好,我正愁无人识路咧."

    她把谭老汉和谭老大带去,不仅因为他们父子懂田地的优劣,她还有个私心就是如果地买成了,想让谭老大在那里当庄头,这家人江又梅信得过.

    二月十五日一早,江又梅看着小丸子还在熟睡中,亲了亲她的小脸,狠狠心转身就走了.去汉平县要坐四个多时辰的马车,怕女儿受罪,江又梅就不带她去了,想着反正她上个月已经断奶,就把她放在家里让小夏带着.

    江又梅可以预见小丸子长时间没见到自己会如何闹腾,第一次离开女儿,她心里也是极其不舍.

    他们几人寅时末从家里出发,天才蒙蒙亮.

    江又梅和小包子,春桃,狗崽坐在马车里面,谭家父子坐马车外面,林进赶车.他们走的是官路,还算比较平坦.

    大概走了两个多时辰,进入了山区,道路崎岖不平,颠得他们直想吐.谭老大说,进了这片山区就是湖汉省的地界了.

    午时,马车终于过了山路,进入了平坦路段,来到了一个露天集市.

    说是集市,就是一大片空地上,几排乡民坐在那里卖些东西.谭老大当初是用脚力走的这段路,比较熟悉.他说这里的乡民由于太分散,离镇上又远,所以四乡五邻逢五便来这里摆些自家种的菜或手工活之类的东西卖,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集市.

    小包子刚才就说饿了想吃东西,点心到是有,但甜食现在大家都不想吃,就想着下车看有没有什么吃的.

    几人下来找了一圈,只有一个供人喝水的茶肆.几人正失望之际,一个三十左右岁的妇人过来笑着说,"几位是找吃食的吧,这个集市都是些附近的乡民在做买卖,都是自家带干粮,谁也舍不得掏钱买吃食,所以也没有食摊.几位大爷太太们若不嫌弃,我家离这里不远,就在那里,"她指了不远处的一片村落,"离这里也就不到一里的路段,我给贵人们炒几个小菜,打个尖.咋样?"

    江又梅看这个妇人虽然一身补丁却是干净爽落,便有了几分好感,点头应允.

    那妇人一看江又梅点头,都乐疯了,赶紧回身把一个还有些山茹,鞋垫的篮子拎起来在前头带路.

    她家在村子的边上,一进村便到了她家.一个土墙院子,几间茅草房,乡下大多数的贫困之家都是这个样子.

    他们的马车一进大门,迎面便走过来一堆孩子,一二三四五六,共六个,一马的小子,穿得都是补丁撂补丁的衣裳.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还被大的抱在怀里.

    王大嫂嘴里骂着,"这群猴崽子们,闪开点,别惊了贵人."

    又笑着对下了马车的江又梅母子解释道,"乡下孩子不懂规矩,太太少爷别介意."

    正说着,突然狗崽冲着外面一阵狂吠.江又梅回身往大门外一看,远处一个穿着灰色素衣的年青尼姑坐上一辆牛车,牛车就向村外驶去.

    这个尼姑十分面熟,好像在哪见过.

    小包子说,"娘亲,那个人好像是小紫姐姐."未完待续

    ps:谢谢雨vs笙,落花微雨中的粉红票,谢谢康小坏的圣诞袜.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