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逃宫弃嫡 > 正文 195岁寒知松柏

正文 195岁寒知松柏

书名:逃宫弃嫡  类别:网游动漫  作者:唐妡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li>  张明德先给老大算命,后来老八找了来,本来是算命的

    结果谈起太子,张明德就自告奋勇,说认识江湖义士,原意效仿荆轲

    老八就把这事说给老九和十四听了,老大那,估计是张明德自己说的

    这和老八要杀太子还是有距离的吧。对太子不满肯定是有的,但说杀太子,他还未必有心。也就姑且一听,跟九、十四说了一把,就没了下文,不了了之。

    对太子有杀心的是老大,当初太子要上奏没有谋刺之心时,老大断然拒绝,还是老九的提示下,老四的坚持下,不得不代奏了。即使是有此心的老大,也没敢私下谋刺太子,只想着借康熙的手~

    老大给康熙说起张明德的事,是因为康熙告诉他死了这条心,肯定不会传位给他。老大以为康熙对太子彻底失望了,以为康熙容不下太子了,所以就自作聪明提起张明德的事,顺道儿想拉弟弟一把,日后弟弟得了势,不会错待自己的

    可惜,他犯了康熙的忌讳,一,太子是康熙三十多年的心血,就算失望了,也容不得别伤害;二,康熙希望兄友弟恭,兄弟请杀让他又惊又怒。再加上,大阿哥先前希冀大位的心思太明显,康熙本就有了芥蒂,此话一出,更是暴怒。

    由这个触了逆鳞的老大口里举荐的,自然也跟着被迁怒。“大贵”,含义很多吧,一般想到的是贵,权贵,富贵,位高权重之类的。可是因为大阿哥有心皇位,他口中的“大贵”也就被理解成了“大位”。雍正的手下还找给老四测出个“万”字呢,这不是更加司马昭之心么?“万岁”!

    不过,老八的政治思想真不敏感,如果是老四,说不定就杀灭口,死无对证了,不会留把柄。这一点,老大和八爷党的其他都是通病。所以以群分吧。老大急躁鲁莽,单是不懂眼色这一点,就害害己;老九更是说话不着调,看不清形势,胜真性情,待义气,而且还挺有间谍的技术;老十也没花花肠子;十四个性爽直,喜怒见于形色,也不懂得阳奉阴违;老八多少好些,知道雍正上位前途莫测,但也不能直接摆脸上啊,而且不够有城府,明显康熙不喜他即位,想顺着康熙讨一次好,居然直接跑去说“要不自己装病吧”,这不是挑明不利于康熙的形势,让更堵嘛。再者,就连“结党”也流于表面,没有狗头军师,没有培养私有的势力如“血滴子”、“粘杆处”之类的。

    总的来说,老大和八爷党,能力虽有,但缺乏帝王心术,所以摸不透帝心。反观养康熙身边受其言传身教的老四,对康熙的喜好和想法却是深知杜明,深谙讨好帝王之道,夺嫡手段也高明多了。能被康熙看重,总是带身边的十三,自然也是受益匪浅。老四和十三能走到一处,也不是没道理,手段心机样样不差,也都足够隐忍克制。

    张明德这事,暗中做掉是最合适的。如果只是太子的事,上报给康熙就行了,可惜牵扯到算命的事,就有些得瑟炫耀的味道了,上报给康熙就是脑子秀逗了(所以说老大不行啊)。

    老八打死护军九十六那件事,是醉酒的情况下打死了,本意就不是灭口,自然就不隐蔽。事后老八又下不了狠手,只是嘱托了家属不声张~要是狠下心,要么拿更重要的危险,要么找个由头一家子远远地打发了,路上弄个意外事故什么的~

    所以说,老八玩阴谋诡计真不行~

    粘杆处是干什么的,倒是真没有考察过~不过老四有自己的特务机关是肯定的,当初有个大臣家里喝酒什么的,后来,雍正问他,他老实答了,雍正很满意,还把他们私下说的话搬出来~

    说老八一废里无辜,这不是笑话么?第一,讲老八要杀太子的,是老康,“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第二,太子被废后,老康为了端了他的势力,特意让老八去管内务府,结果他居然借这机会去拉拢心;第三,老八后来连老大也想杀,当然这是老四说的可以说是孤证不可信。但不管如何,当处其时,说老八无辜被牵连进去,倒还不如说十三呢!不过很赞同说的老八等很缺乏政治头脑,换言之,夺嫡失败是自己根本没那能力不能怨别

    另外,请问这血滴子粘竿处是老四的杀机构见诸哪个史料啊?大臣家喝酒什么的,家拿来论证雍朝的密折制度的到这就变血滴子啦?还什么要是换老四会杀了张灭口,老四又不是某些那么傻啥事瞒得过康师傅吧?他只会捆了交给老康,要说,老八既不杀也不交,他留着张明德分明是等他找去杀太子么?只能再次证明利令智昏。

    一废开始,康熙的话个很侧目,尤其是给论罪时。他还讲太子生而克母呢。“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谋杀二 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这句话是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父子最冰点时说的。事实上,最后定成这个罪名是有个发展过程的。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倘果同胤禩聚集党羽,杀害胤礽……”这个是开始。提出要杀太子的是老大。“今钦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但是老大不是说要杀太子,而是他以为康熙要“钦诛胤礽”,所以上赶着表白去了。老大是有杀心,但没杀胆。即使如此,也足够康熙暴怒了,苗头也不行。然后,康熙审理结果尚未可知时,就下了判定,“聚集党羽,杀害胤礽”,顺道加上了老大推荐的老八“倘果同胤禩……”

    【九月二十八】,凌普案责老八“所查未尽”“妄博虚名”。很明显,是前面事件导致的迁怒。即使没有前面的事件,这件事也左右为难。当时,康熙已经对废储的仓促之举有后悔之意。这个案子,重了,打太子的耳光,不合此时康熙要放太子一码的心意;轻了,康熙也不乐意,贪污伸到皇帝的口袋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查办的,怎么做都是错。更何况是“后必大贵”、他认定“谋刺太子”的老八,罪名就成了“所查未尽”、“邀买心”。

    【九月二十九日】,张明德审理结果仍未出。“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这时,已经康熙的判罪,已经从“胤褆倘果同胤禩”的从谋,变成了“其党羽早相要结”的主谋,还是“蓄谋已久”。啧啧~这康熙一旦讨厌了谁,那可是要多恶意,就多恶意,还是自幼就是奸的,“朕素所深知”。丫的,要是八爷自幼柔奸,脑子坏了要八爷掌管内务府?还是您老早就慧眼如炬,就等着老八凌普案上露狐狸尾巴了?

    “【不日】,张明德一案审结,【十月初二日】,康熙帝因之谓胤禩闻张明德狂言竟不奏闻”,瞧瞧,事实摆眼前,罪名降成“竟不奏闻”了~

    随后,百官举荐,出尔反尔,欲立太子,群臣反对,固执己见,再立太子,复又废黜,提议再册,予以否决……这个过程中康熙心情的一波三折,就不赘述

    直到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父子之恩绝矣”的当口,这罪名又回复成“觅谋杀二 阿哥”了。

    太子是有罪还是无辜,康熙翻来覆去,反正都是他说了算。

    老八有何罪状,又是康熙变了又变,全凭帝心。

    客观的说,“闻不上报”的判决是最公正的。但是,前面也说了,这件事还牵扯到“后必大贵”的内容,不适合上报。不过,私以为老八没有想这么深,他是没把这事放心上,没当成回事,只认为是江湖术士的一句戏言而已。

    此外,关于凌普案,“所查未尽”,究竟未尽多少?真心希望可以给提供具体资料,让看看自己是不是美化老八了。以老八的性格,与宽和,不把事情做绝是可以理解的。再说了,这情给的是太子,康熙不是标榜兄友弟恭么?老**太子是错,老八给太子留情面又是错,康熙乃这颗飘摇纠结的心就不能落个实处么?

    注意老八开始查凌普案、老大被责、凌普案结老八被斥的发生顺序。个推测老大推荐老八请杀太子的事,老八并不知晓。一、老康没有公开,否则不会单独处置老八,对老大的处罚留到镇魇太子一事(可以阴谋地怀疑,这是康熙恨极,故意安排胤祉陷害老大的,否则,以前面没有实证的罪名不足以圈禁老大)。二、老大也不会自己跑去说老八留有余地是性格使然。如果是因为知道了此事才故意宽办,觉着以老八的政治敏感度,反应还没这么灵敏。此外,没有政治头脑,不代表没有做事能力,请不要偷换概念。输的是帝王心术而已。

    d

    s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