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浩漫仙途 >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眼角一滴泪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眼角一滴泪

书名:浩漫仙途  类别:武侠修真  作者:奔向原野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随大队伍回到皇宫的公孙密及其随行大臣直奔紫宸殿向皇帝请罪.

    虽然,他们的进谏和请求是为天下百姓和仁义人心,于情于理也不算犯了什么大错,但是他们也深知皇帝的脾气,害怕皇帝一怒之下降罪于大家,所以在平息了事件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向皇帝请求原谅,以求能消解皇帝的怒气.

    皇帝背对着他们负手而立,寻思着该怎么对付这群破坏他计划的大臣.

    众大臣们伏地下跪,连头都不敢抬起,整个紫宸殿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又凝重,连根针掉地都能听得出来.

    这群人精一样的家伙啊!皇帝暗暗地咬了咬牙.

    他能怪他们吗?他们这么冒死进谏总的来说也是为了他好,他不是不懂得这一层的意思.可是,他就是不爽,不爽自己每次想要激进霸道一点时他们就搬出仁义道德那一套来镇压住自己,他们这么做从道理上确实没有错,只是,他很不喜欢,很不喜欢.

    他略略测过头,正好瞥见跪在地上的公孙密,心里的气更不打一处来.

    宰相啊宰相,承蒙你的尽心尽责,江山才稳固了十几载,可是在你那忠诚又无辜的眼神之下执政的朕,仿佛一个木偶般,线总是被你抓在手里,朕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朕要改变这种关系,不想再让你左右朕的决定了.

    所以,朕要渐渐地架空你的势力,让其他人来替代你.

    如此想着,他心里的迷茫立即消散.

    "宰相留下来,其他人都回去吧."许久之后,皇帝开口说,依然没有转过头来.

    众大臣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赶紧谢恩退了出去,只有个别大臣为公孙密而担心,退出去时不放心地看着依然跪在地上的公孙密.

    但愿辩雨来得小一点吧!

    皇帝缓缓地转过头来,望着跪在地上的公孙密,冷傲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他冷着脸在龙椅上坐下,居高临下地望着他.

    从皇帝这个位置望下去,跪在地上的公孙密显得那般的弱小,弱小得仿佛一阵风都能将他吹散,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瘦弱之人的轻轻一句话也能像山一般富有重量,皇帝的心里咯噔的一声,到口的话又生生地咽了回去.

    公孙密抬起头,望着眼前辅助了十二载的比自己小十岁的皇帝,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他竟然微笑,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皇帝在心里暗忖.

    公孙密缓缓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双手递给皇上:"皇上,这是臣的请辞书,臣年事已高,恐怕不能再为朝廷和皇上分忧解难了,请皇上准许微臣告老还乡吧."

    刘公公立即将请辞书递给皇帝,皇帝打开扫视了一遍便合上,往前倾着身子,冷声问公孙密:"宰相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微臣想请辞,告老还乡."公孙密淡定地答,好像一切都早已想好似的,皇帝微闭上眼睛.

    与他并肩十二载的一幕幕忽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早年的惺惺相惜,中期的默契,后期的分歧,这心路历程正好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

    接下来呢?

    皇帝其实早已有了一位能胜任宰相之位的人选,而且此人选更加懂得顺他的意,他反复观察了那人三年,但依然还是下不了决心辞掉公孙密.

    这次公孙密自动请辞,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皇帝一边暗自高兴一边又忍不住的伤心.

    这伤心是为何他一时也说不清楚.

    拿着公孙密的请辞,听着公孙密这简洁无奇的理由,他竟然有点不知所措.

    刘公公不断地用眼神请求皇上,意思是公孙密乃开国功臣,而且年纪也才五十多岁,请皇帝莫要因一时之气而失了国家栋梁.

    而皇帝也深知公孙密的脾性,他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早已做好准备了的.

    那么,这个时机正好是他为请辞所等待来的吗?

    公孙密啊公孙密,你这是让朕想教训你一下都无从下手啊!

    想到这,皇帝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他这些年里经常与自己唱反调的场面,原先的那点不舍立即被不喜所代替,因而淡淡地开口说:"很好!既然宰相有此意愿,朕也不做强留,但是念你辅助朕十二载,功高劳苦,所以朕很舍不得你就此离开,加之要确定新的宰相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所以朕决定先给你一个月假期回乡休息,等你休息回来之后再做最后的定夺吧."

    "臣谢主隆恩!"

    "先下去吧!"

    公孙密便静静地退了出去.

    次日一早,公孙密便偕同夫人回了乡下.

    朝殿上,看着宰相之位空缺的大臣们纷纷在心里起疑问,但是谁也不敢向皇帝问缘由.

    "宰相因身体问题休假一个月!"见众大臣面露疑问,皇帝淡淡地说.

    然而才没几天,皇帝便感到了力不从心.

    各种各样的事务扰扰,使他终日不得安宁,宰相候选人虽然也很尽心尽责,但是处事能力与公孙密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

    "皇上,请恕臣斗胆说一句,宰相作为辅佐国君之要臣,必定要心中有大格局,大谋略,又能洞察世事,体贴民情,所以,从目前朝廷众臣来看,最合适的还是公孙密啊!"一日退朝之后,刘公公对着整日愁苦不堪的皇帝说.

    皇帝看了他一眼,说:"朕又没说真的要辞退他."

    这边才刚说完,那边便有信使求见.

    皇帝赶忙宣准.

    信使将一封信交给了他.

    那是邻国国君写来的信,信中表示对臻国的修真者很是好奇,希望能有机会前来见识一下.

    邻国叫踏国,是一个崇尚农耕与游牧的大国,踏国国土面积比臻国大一倍,经济能力和武力也都比臻国强,之所以能和臻国和平共处与臻国有修真者的存在大有关系.

    看完这封信,皇帝暗暗庆幸,好在没有去澔翰山举行大会,否则一切都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皇帝立即下旨召回公孙密.

    信使很快回报说公孙密一人云游去了,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宰相,臻国还是不能没有你啊!"皇帝凝望着辽远的山脉,眼角忽然涌出一滴热泪.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