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七品封疆 > 正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中的意外

正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中的意外

书名:七品封疆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普祥真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买炮?"李炎卿听到这句话,心莫名的一紧.一群训练有素的人马,带着海量的黄金,购买大炮.这些事凑到一起,似乎是个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件,自己貌似又卷到什么旋涡里去了.

    他用眼一示意,那名李天梁的部下,就被几个锦衣官校礼貌的请了出去.这是抢功的时候,也是要想方设法捞业绩的时候,以保密为名义,就可以排斥大多数人在里面分润.

    从蛋糕做大的角度,李天梁营兵的功劳是少不了的.但是买炮这个事,涉及到谋反大事,他营兵系统首先就没有理由牵扯进来.其次,他派来的军官级别太低,压不住这两人,被排斥出最核心的圈子,也就不在话下.

    "说,买什么炮!谁要买炮!全给我说清楚了,否则的话,我会让你后悔生出来."瑞恩斯坦亲自上阵,又是一阵老拳打过去,屠千里眼下出气多进气少,人命去了大半条,也就什么都肯招了.

    这些人在中原做了太多案子,不但白道要杀他们,就连黑道也饶不了他们.尤其这些人不肯给名门大派上供交保护费,也不在黑道拜码头,属于无依无靠的孤雁,在连番追杀下无处立足,就只好找个地方投奔.

    眼下大明朝最能收容这种人的地方,就是叙州都掌蛮.那里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形险恶,一直以来都为都掌蛮的领土.

    这些蛮人素不服大明天子.只是名义上臣服,实际上却俨然国中之国.他们那里设土官而无汉官,不纳任何赋税.也不承担大明任何徭役,拒绝编户齐民.所行法度只用古老族法,不依大明律令.

    每遇灾年,就由头人带领人马下去抢劫,寇掠周边府县,劫掠钱粮,杀戮汉人子民官吏.满载而归.成化年间朝廷曾发大军二十万进剿都掌蛮,却顿兵于九丝城外.受地形限制,不能再进.四年之久,仅克大坝一地.糜费不知多少钱粮,又因为疫病丛生.部队减员太大,最后只落得狼狈收兵.

    有了成化之征这个败北的记录,朝廷对都掌蛮也多提招抚,少提用兵,反倒让其越发骄狂起来.公开招降纳叛,收纳亡命之徒.而都掌蛮自身的生产力并不发达,这些汉人投奔过去之后,多能对其进行指导,对于都掌蛮来说.也是难得的人才.

    屠千里等黑道枭雄投奔之后,甚得阿苟头人的赏识,在其身边充当侍卫.这次跟着火旺头人来到香山.则是带了一笔庞大的经费,置办武器大炮.

    "这是一位新去投奔的汉人提的建议,说以九丝之险,若得火炮防守,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好局面.只是他曾想在叙州铸炮而不成.就说西洋炮最为威猛,打发了我们前来买炮."

    按他所说.这都掌蛮近年来颇收拢了一些江洋大盗,绿林枭雄,自觉得实力强硬,便又动了不臣之心.以往的寇掠州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想要的是驱逐汉官,全有四川一省,再席卷湖广,吞并云贵,划地称王.

    这四省不但面积大,而且多有土人,全都面临着土官流官的问题.按他们的想法,只要自己挑起大旗,到时候必然有各地的土人群起响应.这些土人基数大,人口多,可以凑出庞大的兵员,足以将大明的本土部队驱逐,最后逼迫大明皇帝低头.

    "按那来投的汉人分析,当年大明以二十万人马攻打九丝不克.如今大明北有蒙古,南有倭寇,又能抽的出多少兵力攻打九丝?只要顶住了大明前期攻势,就能让官军不战自乱.到时候联系水西安氏,永宁奢氏,播州杨氏等土司起兵同反,不怕不能成功."

    都掌蛮积累多年,倒也着实有些家底.他们训练三军,练了一支十分精干的军队出来.这次派出来的,就是这支人马中选拔出来的精锐,所带的也是上好的军械,同时还有采购军火的款项.为的就是购买一门佛郎机大炮外加一部分火枪回去,充实九丝山的实力.

    李炎卿这回吃亏,就是因为撞上了铁板,遇到的根本不是江湖好汉,武林高手,而是四川土人的军队.

    这些川人是按着军队的标准进行选拔,即使放在战场上,都得算做精兵.他的公人装备再好,战斗力再高,也只是衙役中的翘楚,对上正规军自然吃亏.事实上,要不是他装备精良,平日粮饷给的足,这五百多人真未必够那些川人打.

    从他们的武器上,也能找到官府独有的徽记,证明其来自官府控制的军匠处出品,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兵器对砍中,他们也丝毫不落下风.至于是什么人出售军械,屠千里碍于身份,所知有限.但从他提供的几个名字里,也完全能在四川掀起一轮风暴.

    除了军火外,按屠千里的供述,九丝山还囤积了海量的食盐,大批的粮食,为的就是一旦举起反旗,好与朝廷打持久战.

    李炎卿道:"买炮?你们怎么和大佛郎机人联络,又如何能买的到火炮?"

    大明朝廷在西洋军火购买上都不方便,在卜加劳炮厂建立前,想从西洋人手里买军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他们不介意卖枪,但很介意卖炮.

    想买一门火炮,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代价还非常大.所以大明.[,!]宁可用自己的仿制红夷炮,也不愿意去买西洋炮.这些四川土人,难道比自己人还有路子?

    "是我们这里一位江湖上的朋友,听说认识一位大有面子的主.而那位大有面子的主,又认识一个西洋传教士.这传教士从中牵线,听说代价是允他盖几个教堂,并且劝几位大人物皈依.有了这个代价,那位传教士才为我们联络了这大炮采购的生意.只是那位江湖朋友,在前两天的追击战里吃了一刀,若是他活着,倒是能说出与谁联系的."

    一个重要的军火走私线索在此中断,但是这个倒难不住瑞恩斯坦.他冷笑一声"你们这么多人,这么多兵器,怎么进的广东?还有,那门大炮你们就算买到手,又如何运回四川?"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