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草根三国传 > 正文 第三卷 第二回 非止一处

正文 第三卷 第二回 非止一处

书名:草根三国传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水瓶座杰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数日之后的入夜时分,姜游在淡水的府坻。

    自从数日前姜游与李雪感觉到北方的事情不太对头之后,姜游与李雪就分头行事。姜游在淡水码头这里向北方来的百姓问询,从这些北方百姓的口中直接打听北方的情况;李雪则赶回了莽甲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现在二人一碰上头,脸上都满是凝重之色。

    “老哥,你这里问得怎么样?”

    姜游用力的摇头:“很不对头。老曹在摆平了袁氏之后曾经北征过乌丸,有把乌丸给打服了的,另外匈奴的左贤王不是因为怕老曹,才把蔡琰给送回了中原的吗……哦对,蔡琰现在可没去过北地。反正我的意思就是按现在的年代,乌丸、匈奴、鲜卑没理由活动会那么频繁。我这几天所问询的百姓中有不少偏北一些的北方居民,他们当中最多的,一年中居然被抢了七次!”

    李雪哑然:“七次?那他们还有命活下来?”

    姜游叹道:“这一类的多数都是些老人家,躲在墙根里的时候,那些五胡游牧连杀都懒得去杀他们。可是他们村子里的钱粮器物,还有青壮男女,都无一例外的被掳去了北地。剩下的这些老幼没办法活命,就迁移到了天津沿海的地带。天津一带我们与老曹有合作关系,武备能力比较强,小规模的五胡游牧不敢来惹,所以相对来说要安稳一些。而这些人要吃饭活命,却又没什么地可种,就只能挤到我们的船上来了……雪腐你那里查得怎么样?老曹不应该会任五胡部族这么猖狂的啊!”

    李雪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才轻叹道:“老哥,你别怪我说话直。北方现在变成这种样子,搞不好与我们有关。”

    姜游耳朵一痛:“你说什么?北方五胡游牧不安份,怎么会和我们有关?一个至北,一个至南,这八杆子都打不到一起去吧?”

    李雪摆了摆手:“老哥你听我说,这里面的关系比较复杂,得一样一样的说清楚才行。嗯……先从哪里说起呢?”

    说着从袖中摸出记事小本,仔细的看了看之后道:“先从原有的历史进程说起吧。按原有的历史进程,老曹是于建安十二年冬北征乌丸,然后一举把乌丸给打服……也就是郭嘉病死在柳城的那一仗啦。那一仗之后,老曹威震漠北,乌丸与南北匈奴都不敢惹到老曹,老曹也就有了对其他地方用兵的时间。可是十年之后,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老曹是派了他的黄须儿曹彰出兵平叛。大概是打了一年的仗,反正到建安二十四年的夏中,曹彰还赶上了曹刘之间的汉中争夺战。不过老哥啊,这些都只是书面上的资料,具体的实际情况会是什么样,只怕我们谁都说不清的。”

    “你的意思是?”

    李雪郑重的道:“一直以来,五胡游牧对北方的骚扰不断。如果是大规模的侵攻,的确是会被中原地区的当权者马上打服,但这都只是暂时的和明面上的。小规模的劫掠与搔扰,由于对当权者来说无关痛痒,一般也都懒得去理会,倒霉的就是边境百姓。”

    姜游道:“这个我也知道,只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李雪道:“北方的百姓一般都比较彪悍尚武,难道就真的会不作出自行的武装对五胡游牧进行防御与反击?更何况老曹这种强硬派,也不会坐视五胡对自己地头的骚扰不理。民间自发性的武装,只要不危害到他的统治,他也是很支持的。换句话说,如果是按照原有的历史,建安十二年到建安二十三年的这十年,五胡游牧即便是对北境有所骚扰,其小规模的队伍也一样会被民间武装给打回去,至不济也不应该会发生现在这种北方百姓被过份的劫掠而被迫大规模南迁的事。”

    姜游皱了皱眉,已经大致有猜到李雪想说的话。

    李雪接着道:“老哥啊,打仗要有人的,特别是现在这种冷兵器的时代,一打起仗来可以说就是拿人在往上堆。北方的百姓如果人数够多,自发性的武装实力自然也不会太差。现在问题的关键点就在这里,我们夷州自建州以来,前前后后的从北方弄走了多少人口?”

    姜游又皱了皱眉:“不会太多吧?我们夷州本土的人口才不过八十万左右,从北方弄来的人口算到顶,最多也不过三十万左右。这三十万的人口,对北方防务的影响会有那么大?”

    李雪道:“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的船载能力有限,这些年来弄到我们夷州来的人口是没有太多,用老哥你的话了不起也就是三十万的样子。可是老哥啊,北方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苦寒之地,人口基数本来就不怎么多。三十万?真算起来我们基本上是把北平一带的州郡都给搬空了啊!这里我再给你算一笔帐。”

    本子往姜游的面前一递……

    东汉顶峰时期的人口约为四千万左右,但是随着东汉的衰败,这个人口基数一直在不断的减少。再从东汉桓灵时代算起,天灾瘟疫不断,也一样的没个完。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的混战,都直接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减少。再如曹操,本身也是个出了名的屠夫,时不时的就会对敌人的州郡来个屠城,官渡之战时还一口气就杀了袁绍的七、八万士卒。

    多了也不说,这七、八万的青壮男丁是什么概念?曹操在占据冀州之后校验户籍,说冀州可得兵三十万。以此诂算,整个冀州当时的人口应该是在一百万左右。可是崔琰提醒曹操,冀州在袁绍的治理下乱成一团,再加上打了这么久的仗,户籍数字不怎么可靠,由此不难看出当时冀州的实际人口可能最多也就是在七十万左右,而且缺少青壮劳力……都打仗打没了的说。

    而冀州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州,连冀州都只有个七十万人口的话,比较苦寒的并、幽两州又能多到哪里去?如果按司马昭代魏时的户籍统计,魏蜀吴三方几十年间只有局部性的战事,核心地区的人口损耗并不多,到司马昭代魏时,魏境总人口也才不过五至六百万之间,而且多数都集中在司隶、青、徐、河内、河中这些相对繁华的地区,北境人口能有个一百万左右就很不错了。同一时期的蜀只有九十四万,吴则只有二百三十万。

    有点扯远了,就此打住。总之北境在相对安稳的几十年后,人口才不过在百来万左右的话,那么在原有的历史上,建安二十来年的时候,人口总数应该是不到一百万的样子。而其中的大部份,应该是处在冀州、河中这些地方,并、幽两州的人口绝不会太多。不过这些人口集聚在一起并形成自发性的乡村武装的话,对抗一下小规模的五胡骚扰劫掠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问题就来了。李雪假设曹操在与袁绍的三个儿子,还有之后的对乌丸征讨时期,北境人口约在七十万左右的话,那么这十年来最多也就是增长到八十万左右。而夷州拉走了这当中的三十万,北境就只剩下了五十来万的样子。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想过安宁的日子,迁居之事又由夷州带起了头,北方的居民在心态上,又会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呆在会被五胡游牧侵扰不断,日子都过不安稳的地方?而天下间,也不是只有夷州可去。就近一些的冀州、青州、徐州是老曹的直属地头,军兵防务充实,五胡游牧不敢过去,不是要比并、幽这些地方好得多吗?

    再以此而论,现在北境的百姓能有个三、四十万就很不错了。而人口数量已经少成这样,百姓们又居住得比较分散,自发性的武装防备力量自然就弱得可以,五胡游牧一过来,又哪里能够抵达得住。再于人口越走越少、而越少又越容易被抢之下……

    “天啊!如果你的分析都是正确的话,那我们这都是做了些什么?”姜游一声惊呼之后,手掌就重重的拍到了桌案之上。

    李雪黯然摇头道:“小蝴蝶振一振翅膀,会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风暴……哥,我本来以为泉州之战是我们这俩穿越者引发出的蝴蝶效应的一个暴发点,可是现在看来,我们留下的暴发点很可能不止这一个。如果北方人口继续这样锐减,使北方失去了原本应该拥有的自我防备力量,我担心五胡乱华的事真的可能会提前发生。”

    姜游沉吟道:“这种事,老曹应该不会坐视不理吧?”

    李雪道:“老曹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不过把刘备与乌丸放到老曹的面前,你认为老曹会优先对付哪一个?”

    姜游默然道:“当然是刘备……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老曹晚些时候还要和刘备争夺汉中。”

    李雪道:“我算了一下,原本的代郡乌丸反叛应该是在建安二十三年,然后由曹彰率兵出击去摆平。而现在是建安二十一年,五胡游牧的活动已经这么频繁,的确应该有我们所引发的负面效应在里面作怪。不过依老曹的处事方针也很可能会提前把曹彰给派出去……但是说实话,我担心的还不止是这个。”

    姜游道:“怎么?”

    李雪道:“如果只是乌丸与南北匈奴,以他们的实力,事情可能不会闹得太大,但现在的问题是鲜卑怎么也掺了一脚进来?史料上说鲜卑的大人……这个大人有部落盟主的意思,而现在的鲜卑大人是轲比能,他在建安二十三年带了几万游骑南下,正好碰上了曹彰的部队,看过曹彰的作战之后就直接请了降。而我是这么想的,鲜卑有所举动,应该是受到了乌丸反叛的影响,想跟风捞好处。但是现在乌丸没有正式的反叛,鲜卑怎么会动了?当然,目前鲜卑的动静还不大,只是来了一些游骑打打劫,但我们可以认为鲜卑这是在进行试探。如果发觉北境的防备力量已经弱成了这个样子,那鲜卑接下来会怎样?”

    姜游沉吟道:“如果换作是我,我会趁机大举南下。不管老曹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也先把好处捞足了再说。而万一轲比能没有再如原有的历史上那样碰上曹彰并且向曹彰请降,并、幽这些北方州郡不就乱了套了吗?”

    李雪道:“这也是我担心的事。此外我还有一个很担心的地方。”

    “什么地方?”

    李雪道:“鲜卑在没有好的机会的前题下,应该不会轻易南下,可是现在……哥,我怀疑有人在暗中大玩手脚,想趁着老曹与刘备争夺汉中,中原兵力比较空虚的时候捞足好处。”

    姜游奇道:“谁?孙权?他离了那么远,怎么弄也弄不到那里去吧?”

    李雪摇头道:“不太可能是孙权。不过老哥,我们一直都忽略了一个人,一个呆在北方多年而且很有些野心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属境与鲜卑基本接壤,完全有能力与鲜卑、乌丸、南北匈奴取得联系。”

    姜游猛然醒悟:“你是指辽东公孙氏?”

    李雪点头道:“从公孙度这一代起,公孙氏的人就没几个像话的。公孙度曾被老曹封为武威将军、永宁乡候,可公孙度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然后就把印绶给扔到库里去了;公孙康稍好一点,但也在辽东拥兵数万,老曹兵至柳城的时候,他送去了二袁的两颗人头,没与老曹发生什么战事。这事看上去好像是挺和平的,但实际上公孙康保留下了辽东的完整战力;前两年公孙康病死,现在是没什么用的公孙恭继位。公孙恭是没什么用,可是他身边的公孙渊却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后来还夺了公孙恭的位。所以据我推测,如果公孙氏真的勾结了五胡的话,那就肯定是公孙渊在里面搞鬼,一方面扩大公孙氏的地盘与实力,另一方面公孙渊这是在设法夺得军权,然后好把公孙恭给……”

    话到这里李雪没再多说,只是伸指在颈间轻划了一下。

    姜游见状略一沉吟,马上就吩咐道:“你马上去安排一下,派细作去辽东方面打探一下消息。我记得我们的商队与辽东方面也有些往来,弄几个细作过去打探消息应该不难的。”

    李雪望望姜游,轻轻的点了点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