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草根三国传 > 正文 第三卷 第十一回 错有错招

正文 第三卷 第十一回 错有错招

书名:草根三国传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水瓶座杰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曹操与姜游同时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那是错在什么地方?

    确切的说,他们是同时错在了对对方的心态上。(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从曹操的角度来说,曹操虽然答应借地头给姜游,但看似豪爽,实际上却不可能会不对姜游有所防备。再考虑到姜游的海上实力,曹操下达给天津守军的命令是姜游的兵马一抵达天津,天津守军就无条件的撤回南皮,将天津的防务完全交给姜游。

    曹操这是一个两手的准备。往好的方面说,姜游如果是真心北征五胡的话,曹操的兵马及时撤离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双方军兵共居一城,却因为主君不同、命令不一而引出什么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此外姜游的军事能力很差,曹操是早就知道的。万一姜游来到天津后,与五胡争战不利,天津产生出什么危险,之前撤回南皮的兵马也可以及时的对姜游进行救援。

    再往坏处说,天津的兵马撤回南皮,本身就是对姜游的一种防备。这里的防备还有二,一是曹操怕天津守军要是不调走,姜游没准会打自己这万余天津守军的主意,简单点来说就是会把这万余天津守军给并吞掉,这在军阀混战的时期可是常有的事;二则是姜游如果是在天津有点什么不对劲的举动,事先就把天津的万余守军调回南皮,自然是增强了南皮对姜游的防备。

    现在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曹操在天津的问题上仍然犯了多疑的毛病。说实话,也容不得曹操不犯这个多疑的毛病。在那种军阀混战的年代,把自家的后院借给别的军阀,那得冒多大的险?

    现在问题转到姜游的身上。姜游明知道老曹生性多疑,也料想到老曹的城不会借得这么简单,却怎么都没想到曹操既然答应了借城就会命令守军直接撤退。也就是说,姜游忽略了老曹在明面上的事情上往往会比谁都豪爽的问题。而由于担心老曹的借城会有诈,姜游只派荀恽带了三千人去天津试探,结果就是荀恽的三千人一到天津,天津守军按照曹操的命令直接走人。

    天津守军也是不得不走。一则老曹的命令没人敢违反,二则也是怕荀恽的部队会玩什么暗中偷袭的花招。对于荀恽请他们留下来镇守的请求,在没有得到老曹命令的前题下那更是不敢答应。你想啊,荀恽现在是只来了三千人,可是万一大部队就跟在后面,而且准备把原天津的守军给吃掉再充实自己,那原天津的守军岂不是里外不是人了吗?最后就闹得荀恽不得不只以三千人勉强的接管了天津的防务。

    由于曹操与姜游对对方心态的错误判断,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与通讯不够灵通,姜曹双方在天津换防的事情上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直接导致了天津在一段时间之内的防务薄弱。

    从姜游与曹操在徐州谈判完成时开始算,姜游要十多天之后才能回到夷州,可曹操当时就能派人去天津下达命令。徐州快马赶到天津,以当时的陆路条件大概是二十天左右,算一下就是曹操的命令抵达天津的时候,荀恽的舰队正在半道上。

    再接下来,荀恽的舰队再过个十天半月抵达天津时,天津守军的撤军准备早已完成,所以荀恽的三千人一到,天津守军大致的交待一下之后立马走人,荀恽连拦都拦不住。这时荀恽即便是有提出请天津守军仍旧驻防到夷州的主力部队抵达,天津守军也是要向曹操请示过之后才能够予以答复,在得到老曹的命令之前,仍旧是要撤回南皮再说。这个请示,一来一回间至少也得要一个月多些才行,再连上行军的时间,两个月之后才能重返天津。而实际上有这两个月的时间,姜游的后继部队都能够抵达天津了,还要原天津的守军协防个屁!

    总而言之,荀恽与天津守军这一交接,天津这里就产生了两个月的防务空虚期,毕竟让荀恽只以三千人马接管天津防务也未免太少了点。而曹操的守军这一调动,不可能会不惊动到五胡游骑,稍一打探就得知了天津眼下防务空虚的事。再对五胡游骑而言,天津这个近几年与夷州贸易不断的港口可是个油水十足之地,不趁此机会狠狠的捞上一笔那真是对不起自己。

    于是乎,荀恽接管天津防务仅仅十来天之后,五胡游骑就冒了出来劫掠天津的周边,天津周边就跟着有些乱了。而荀恽只有三千人,本人又不擅长军事,所以现在除了死守天津,不令天津主城有失之外,根本就不敢有其他的举动。唯一好就好在荀恽一接管天津之后,马上就派出了快船回夷州向姜游请援,希望姜游能够尽快率军抵达天津以增强防务,即便是姜游的主力部队准备工作仍未完成,也应该先增调个几千人过去。到十多天后五胡游骑开始劫掠不断的时候,天津主城与港口间的联系被基本切断,荀恽是率军死守城中,舰队则是不得不离港返回夷州。

    荀恽先派回夷州的快船带给了姜游天津防务空虚的消息,姜游则是见信哑然,心说老曹你撤军是不是也撤得太干脆了一点?好歹也得等我的大部队到了以后再撤?而这个消息向陈宫、二荀他们一说,陈宫与二荀马上就分析出天津搞不好要出事,随即建议姜游先将已准作好了充份准备的一部份北上部队派往天津增援。

    姜游也不敢怠慢,你说这仗都还没开始打,借来的城就先出了事,传出去会有多难听都还是小事,万一这个预定的立足点没了,那自己北征五胡的事还有个屁的戏!所以一番忙碌之后,姜游带上了高顺、邓艾、陈宫、貂婵,还有八千陆军、二千女兵,再连同相应的海军登船先行赶赴天津。另外在海军方面,黄忠因为没去过北境,暂且留在夷州统领夷州海防,甘宁则率领原海盗舰队为姜游护航。

    徐庶还没从珠崖赶回来,荀攸则是先留在夷州打理后继部队的事。到所有的准备完成之后,则由徐庶与荀攸率领夷州的主力部队赶赴天津。

    姜游的舰队走到半道就上就遇上了正在赶回夷州求援的荀恽舰队。得到这个讯息之后,姜游当即下令舰队全前进,务必要尽快赶到天津,并且把天津的势态给稳定住。

    话多且烦,只说姜游自夷州出,经过一个月的海程抵到天津的时候,船尚未近岸,众人就都感觉到港口那里的事态很不对头……

    “怎么可能!?来天津的不都是些五胡游骑吗?纵有劫掠也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啊!”

    高顺对着望远镜细观了一阵,随后默然摇头道:“主公,这种事很难说的。我年少时在幽、并之地多年,深知五胡部族的轻骑来去如风,见利而进、不敌则退。而天津与我夷州互市数年,民皆富庶,必然早就为五胡部族垂涎多时。今见天津兵马不足,当然会大起其众而来抢掠。再以他们的作风,主公若是晚到一月,这天津只怕就已成了一片无人焦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服饰习俗的话,正在港中为患的应是乌丸各部。”

    陈宫接上话道:“五胡部族中以乌丸距天津最近,要举大众而至,乌丸也会是最先抵达的。”

    邓艾一直在远观岸头,此刻忽然出声道:“主公,这些乌丸兵马的势头不对!末将斗胆请主公下令,全船放缓行进!”(不能真的把邓艾的口吃写出来?就这么着。)

    姜游奇道:“怎么了?”

    邓艾道:“此间距岸头约十五里,乌丸胡骑应能远望见主公舰船。而眼下艾观港岸中的乌丸胡骑虽有退势,但却退而不乱……”

    因为口吃的毛病,邓艾说话慢,这会儿也表现得很急,反正就是希望姜游能马上命令舰队减前进。姜游有感觉到邓艾肯定是有什么想法,当下也就下令舰队暂且减。

    减命令下达之后,邓艾也调平了些心态,然后才向姜游徐徐的道:“艾适才试想了一下,十五里的距离,胡骑肉眼虽能看见海上船影,但必然看不真切。而我夷州诸将是因为各有望远镜在手,却能将港岸诸事看得清清楚楚。现在胡骑退而不乱,大有设伏奇袭之意。如若主公舰船齐至,胡骑见主公兵马舟船众多,势必于时退还……”

    听邓艾说话会让人觉得很累,而这时姜游已经大致的听出了邓艾的意思,直接就出声打断了邓艾的话道:“士载你是想乌丸胡骑多集于此的机会,狠狠的打上一仗,尽可能的先多消灭一点敌人?”

    邓艾赶紧拼命的点头。

    陈宫在一旁接上话道:“宫以为士载此策可取。乌丸胡骑来去如风且神出鬼没,集大众于此的机会甚是难得。若是主公兵马齐出将其惊走,这些乌丸胡骑便会化整为零,灭之不易且劳神费力。到不如现在就先以利而诱之,将其尽集于此,然后主公驱大军围而掩杀。若是此战一战功成,乌丸各部人心皆震,必然不敢再轻犯天津,似如此对主公驻军于此,行缓图渐进之略必有莫大裨益。”

    姜游点头。这个道理就和曹操在与马交锋的时候,曹操听说西凉援军越来越多,他却越的高兴一样。与五胡游骑打游击那是累死人的活,现在他们聚到了一块儿,那不乘机狠狠的打上一仗干嘛?

    念既至此,姜游马上就下令舰队停船,不再向天津港岸靠近。而此令一下,邓艾立马就站了出来请命道:“主公!末将不才,愿率两千精甲先行登岸诱敌!!”

    (十二月,马上圣诞节,对瓶子工作的酒来说是最忙的一个月,而且现在还要照顾家里的老爹,每天的更新量实在是有些上不去,还请友们见谅。为表歉意,瓶子今天把《废柴剑仙录》的头一回放在了瓶子的qq空间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先看看。瓶子qq是84101719,空间可以直接进,不用加好友。就这样。)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