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草根三国传 > 正文 第三卷 第六十八回 战之根本

正文 第三卷 第六十八回 战之根本

书名:草根三国传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水瓶座杰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年轻人都有求知与好奇之心,而姜游的话已经明显的调起了姜岚与姜霜的求知与好奇,因此都眼巴巴的望着姜游,等着姜游诉说这五胡应该如何去打。大文学再看姜游不紧不慢的灌了杯酒,闭目深吸了口气之后却突然蹦出这么句话:

    “国虽大,好战必亡……昭姬与阿柔有教过你们这句圣贤之言?”

    姜游没来由的冒出这么句话,弄得姜岚与姜霜同时一楞,都不明白姜游突然来这么一句是什么意思。不过姜游接下来的话却更是让俩兄妹一头的雾水:

    “放tmd的狗屁!!”

    姜岚兄妹闻此国骂而哑然。“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圣贤之言他们一点也不陌生,在他们尚未被姜游强行的派去船队出海历练之前,一直是蔡琰教他们读识字,这些圣贤之言他们自然是学得不会少。而此刻姜游用“狗屁”来评价这句话,这可着实令俩兄妹很是不解与意外。

    姜游看看俩兄妹的反应,哂笑道:“圣贤之言又怎么样?所谓的圣贤之言就全都是对的吗?岚儿、霜儿,你们要记住这句话,就是所谓的圣贤之言即便是对的,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与因素之下也会是错的。而这句‘国虽大,好战必亡’就是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却不见得是对的一句。”

    俩兄妹中姜岚的大局观要比姜霜强得多,闻言之后便若有所思的道:“父亲言下之意,是指我们夷州强行介入本来与我们无甚利害关系的北境五胡之乱,并为此调集了兵马、钱粮、器械无数,很容易使我们夷州的各州郡财衰民竭,最终……”话到这里姜岚皱了皱眉并收住了嘴,不愿说出后面比较难听的话。

    姜游很欣慰的向姜岚点了点头,赞许道:“岚儿,你年不过二十,却能看到此间的利害轻重,为父很开心。记得为父当年,也是在你这般年纪的时候,可远不及你。”

    姜岚又皱了皱眉,很明显是心有不甘的道:“父亲谬赞了……父亲,且恕孩儿直言,父亲方才言及‘国虽大,好战必亡’,大有顾忌我夷州因北境战事而致财衰民竭之忧,介时不但于内会生出太多变故,于外只怕也会给了江东孙权以可趁之机。如此说来,岂不是这五胡贼人,我们不能再打下去了?”

    姜游笑了:“为父可没有这么说过。这五胡贼人如此令人深恶痛绝,我们又为什么不打下去?至于财衰民竭的担忧嘛……岚儿、霜儿,你们方从夷州过来,应该尽知夷州近况,那你们到是说说看,为父率大军来到北境已近两年,且这近两年的时间之中除去养军、征战之外,还要救助那么多的难民,为此从夷州调集来的钱粮、衣物、器械可以说不计其数,而我们夷州又有没有因此出现财力吃紧之事?”

    “呃!这个……”

    姜岚的目光马上就甩向了姜霜。夷州的政事基本上都在李雪的手中掌控着,而姜霜腻在李雪身边的时间要远比姜岚多得多,因此对夷州内政方面的事,姜霜要远比姜岚清楚得多……话说李雪其实是不介意姜岚也来腻一腻自己,但问题是姜岚可没胆子去腻李雪来着。大文学十来岁之前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还好说,到年纪稍长一点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这个问题上姜霜是有优势的,没事就缠着李雪、韩柔,或是几位姨娘一起睡,枕边几句悄悄话一说,知道的事自然会比姜岚多。

    却见姜霜在接下姜岚问询的目光后沉思了片刻,继而便摇头道:“没有……依稀记得在我和兄长来北境之前,我缠着雪姨,求雪姨同意我与兄长登船出海的时候,好像有听雪姨提及我们夷州的财政在这两年中不但没有出现什么吃紧之事,反到是比起父亲尚未出兵北境之前还增长了两成有余……”

    姜游与李雪能够直接通讯,对这些关系着已方命脉大局的事情其实远比俩兄妹要清楚得多。不过眼下不是扯这些的时候,所以也不愿说得太细,因此微微的笑了笑再接着刚才的话道:“那你们兄妹好好的想想,我们夷州麾师数万来到北境征讨五胡,耗去了那么多的钱粮器物,按圣贤所说的‘国虽大,好战必亡’,近两年的时间下来,我们早就应该财衰民竭、弊端丛生了对不对?可事实呢?却是我们越打越有钱。”

    姜岚与姜霜此刻的脑子都有些不够使,人也有些犯懵。这并不是说他们兄妹人不够聪明,而是他们兄妹的思想观念毕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当然了,更搞不懂的是姜游在这个时候提及这些事情到底是有何用意。

    看看俩兄妹那很是迷茫的神情,姜游知道现在得好好的提点他们一下,于是稍稍的整理了一下思绪后问道:“岚儿、霜儿,数百年前的战国七雄之中,属哪国最为好战?”

    俩兄妹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自然是秦国。”

    “那么后来是哪一国扫平其他六国,进而一统华夏?”

    “还是秦国啊!”

    “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距离我们并不远的事。自黄巾之乱后,天下诸候并起,而在这些诸候之中,属哪家诸候最为好战?”

    “呃……”俩兄妹有些不确定,彼此低声的交流了几句之后,姜岚才很是迟疑的道:“是、是曹公吗?”

    姜游微笑以对:“不用置疑,天下诸候中就属老曹最为好战。想他自离开当年的讨伐董卓联盟并回到陈留之后,几乎就是无年不征、无岁不战。要是按照‘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言论,老曹他早不知该灭亡多少回了。可事实却又是如何?当今的华夏神州,他老曹十据七、八!”

    姜岚与姜霜对望了一眼,各自点头。

    姜游接着道:“圣贤所说的‘国虽大,好战必亡’不是说没有道理,而是太过片面。这么说,那些圣贤大多都只会舞文弄墨,几乎就没有谁懂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军事。他们只是凭着自己有限的观点来评价事物,很少能从别人的角度来推想事物,因此他们所说出来的话,往往都是局限性极多的。”

    话到这里姜游顿了顿,随即举杯自嘲道:“刚才骂完了皇权,现在又在诉说圣贤的过错,这要是流传出去,为父想不被天下的士子、学士千夫所指都难!”

    姜岚与姜霜心头一凛,心里都明白姜游道出这句自嘲的用意。大文学骂完皇权再骂圣贤,这可不是当时的人们所能接受得了的事。当时的汉庭已经没什么威信可言,骂几句可能还无所谓,可把圣贤也骂上了的话……撑起当时天下政权的是士子阶层,而士子阶层都以圣贤为标榜,姜游这么骂圣贤的话若是流传出去,诂计姜游就别想再招纳到什么人才,而且麾下现有的人才也会走得剩不下几个。

    姜游这时又灌了杯酒,摇摇头笑道:“好了,不说这些招人骂的话,跟你们说点实际的。岚儿、霜儿,你们给我记牢了,但凡是战争,不管是打着什么样的名头,其最根本、最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或是说绝不能放弃战争所带来的利益。任何的战争一但背离了这个‘利’字,哪怕打出来的名头再好、再响,到头来也只能是在穷兵黩武,然后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

    姜岚迟疑道:“父亲,我们不是要征讨五胡,为我大汉百姓扫平胡患的吗?为何父亲现在却在言一个‘利’字?”

    姜游叹息道:“傻孩子,不言不行啊!我们与五胡部族不一样。他们都是些强盗,来劫掠我们中原百姓,做的都是无本买卖。抢着了,他们就丰衣足食;没抢着,不过是饿几天肚子。可我们要守护、要维持、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太多。这么说,五胡打过来不能算是什么战争,说得难听点就是强盗在打劫;可我们打过去的话却是实实在在的战争,一点都不能马虎。想扫平胡患,不是单纯的动刀动枪再砍砍人就行了,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是在做些什么,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在做的事稳稳妥妥的做下去。”

    为了让俩兄妹能更明白一些,姜游又详尽的解释了起来。

    在华夏历史长河中,主动对外用兵的例子并不多,不过好就好在在姜游所处的时间点有那么几次。

    春秋战国时期,秦、赵、燕都有北境之患,这些可以说的并不多,因为赵、燕都是死守,没有过什么主动出兵的事;秦虽然有蒙恬率军北上,但碰上了皇权之争也就没了戏。

    入汉之后,汉高祖刘帮曾经主动出过兵,可惜打得相当之失败,这也就没什么说头了。

    再接下来就是汉武帝的北伐,这才是姜游重点向俩兄妹解说的事。

    汉武帝倾全国之力终于将匈奴打怕,只可惜这一仗汉武帝仅仅是为了报仇与扬威,背离了战争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利益的原则,最终的结果却是虽胜犹败——

    战胜匈奴之后,汉武帝虽然掳掠回来了大量匈奴的财产,即牛羊马匹,却没有将这些战利品发散到民间以补充民间过度消耗的国力,反而是作为其战胜匈奴的一种炫耀之物圈养了起来。如此一来民力不但没有得到补充,还因为要帮汉武帝光耀脸面,又额外的增添了一笔喂养众多牛养马匹的负担,到后来甚至连汉武帝自己都觉得头痛。

    事情到了这里,如果只是这个样子到也罢了。可是后来匈奴向汉庭臣服的时候,汉武帝一方面为了展现出所谓的大汉皇权天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甩掉令自己头痛的麻烦,竟然将缴获来的牛羊马匹赏还给了匈奴!这样一来匈奴虽然战败,可实际上却无异于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到是大汉经此一事,打空了几十年的积蓄,整体的国力倒退了不知多少,直接导致在汉武帝之后再无力向外征讨,从而坐视匈奴等五胡日渐坐大,同时也给了“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个言论一个绝佳的参照与借口。

    姜游说完这些,心中很是不平的叹了口气。不过这时姜岚与姜霜已经想明白了一些,姜岚更是开口问道:“父亲之意,孩儿有些明白了。我们攻讨五胡,就是在发动战争。而如果是想将这场战争打下去,打得五胡元气尽丧,再不敢犯我华夏,我们就毕须要从这场战争中取得足够的利益,保证我们的国力不会因为战争而财衰民竭。”

    姜游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个道理。秦朝的灭亡并不在于其好战,而在于其用政残暴,从来就不让百姓安居乐业之故;汉武之败,则在于其在战争之后,不知道要将从战争中取来的利益散发给百姓,令百姓得以补充过度消耗的财力。天下诸事,以人为本,要是百姓连自己的日了都过不好、过不安生,谁又会理你要打的仗是多么的该去打?”

    姜霜冰雪聪明,而且对内政方面的事远比姜岚要清楚,这会儿恍然大悟的道:“女儿明白了!父亲虽然出兵将近两年,耗去我们夷州钱粮无数,但是从北境所掠回的财富却要多上几分。像几次征战,父亲缴获回来的大量马匹,除了可用于组建骑兵的马匹之外,其余的全都送回了夷州,以较低廉的价格转卖给百姓。百姓得马,行止劳作间省却不少气力,而我们的卖马所得资于军用,再转手向百姓购置粮草,并未向百姓强征过钱粮。如此百姓与我们的财力皆未受损,反到是各得所需之物,这、这根本就是一个双赢之局!”

    姜游补充道:“不止如此。数战下来,我们俘犯了大量的战俘,转运回夷州之后,这些战俘就是极为低廉的劳动力。想我们夷州虽可称富甲天下,但时至今日诸多的郡县依旧是地广人稀,对劳动力的需求极大。现在有这么多的战俘成为劳动力,不管是耕种,还是开矿、制造,我们夷州所得到的国力补充都是不可诂算的。

    “当然我们也别太狠,让他们吃饱饭、睡好觉,并许以以工代罪的或五年、或十年之期,之后他们就可以成为我夷州寻常百姓,相信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抗之意。肯投降的人都是想过安稳日子活命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怕死的人,只要日子能过得不错,想想也就行了。再者我们夷州的生活富足,等他们在夷州诸郡县生活习惯了,诂计是放他们回北境,他们都会不愿意……

    “孩子,软刀子很多时候要比硬刀子要厉害得多。硬刀子了不起也就是把人杀了一了百了,可是软刀子却能磨尽一个人身上的锐气!

    “说了这么多,我想你们也该明白了。五胡我们一定要打,但在打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如何从五胡的身上取得利益,否则我们就会得不偿失,扫平胡患的夙愿也会因此而成为一句空话。”

    姜岚与姜霜一齐猛点其头,姜游嘴上挂着笑,心中却有些郁闷,因为还有很多话,姜游实在是不能向这俩宝贝孩子说出口。

    “国虽大,好战必亡”?如果没有利益,那这句话说得是很对。可是在世界历史上,就是因为好战而强极一时的国家何其之多?

    大航海时代时期的西班牙好战?可是西班牙从美洲掠回了多少的财富?在其强盛之时,整个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敢与其相争。

    英国好战?为了利益,英国不惜与西班牙大打出手,最终英国的殖民地更是遍布全世界,英国自身的财富更是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可英国与西班牙本身的国土才多大?

    再放到近代,日本是经济强国,可是其发展国家的钱与资源,几乎全是从别的国家抢掠去的!每每想起此事,姜游总是会无比的痛恨在日本投降时,中国为什么要放弃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结果却是使日本的战后经济得到了喘息。再到现代,小日本敢在一些事情上叫板,不就是仗着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吗?中国人一向讲究的“仁”,也不能是这么个“仁”法!

    ——————

    姜游正在这里郁闷着,姜岚与姜霜却已经将姜游之前的话消化得七七八八,姜岚更是开口问道:“父亲,扫讨五胡的大道理我们懂了,只是接下来,父亲又打算如何去做?”

    姜游回过了神,再理了理思绪之后道:“哦,眼下已然入秋,北境天冷得又早,我们的首要之事是优先安置好流民百姓。相应的钱粮衣物,你们雪姨早就准备好了,迟些时候就会送来。到明年开春,我会组织众多的流民恢复生产,同时准备以屯田制来安置百姓……”

    北境的情况不像夷州,用半强制性的屯田制反而比较好管理,难民们也比较好接受。另外这时用屯田制,也便于军事方面的调动与保护,此外再就是比较好推广适合北方种植的耐寒高产型农作物。

    军事方面,姜游是要求俩兄妹趁着秋冬农闲的时间,去组建以灵活机动,适合草原作战的部队。兵源方面姜游不愁,因为在右北平决战结束,百姓与难民逐渐安定下来之后,由蔡琰亲自主笔的幕兵榜文一发,心中满是怒火与仇恨的青壮投军者极多。

    不过眼下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姜游与李雪,还有陈宫等人一致认为能不从夷州本土调集物资最好不过。至少等到明年开春,积雪消尽之后,才会派出小股的部队去草原上转转。以前不是只有北境胡族来中原劫掠吗?现在咱们就反个个儿,该由咱们去劫掠劫掠五胡部族了。而且咱们是打着报仇雪恨的旗号去,没有人会手软才对。就算是有手软的人,让他们也去难民营看看,相信手就绝不会软上半分!

    至于辽东,姜游不急。反正辽兵的主力精锐全都交代在了西塞山,元气大伤的公孙渊在几年之内绝对兴不起什么风浪。且相对于急于征兵自守的公孙渊,姜游的右北平与天津其生产恢复能力肯定要强过辽东太多,等姜游这里的气力一复,接下来就是公孙渊的死期!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