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明末之虎 > 正文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

正文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

书名:明末之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遥远之矢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接到李啸之令,南方的唐军第一镇,第六镇、第七镇、第十四镇、第十五镇这四镇兵马,则从山东到到河南,从湖广到四川,这几千里之地上,乘大顺军北上之际,乘虚对大顺发动大规模进攻。

    唐军的进攻迅猛而凌厉,完全打乱了大顺的计划。

    李自成等人本以为,他们这番与清军联系,乃是十分机密之举,且又对唐军加以抚慰,以期能尽可能麻痹他们,却没想到,唐军彻底看穿了他们的小伎俩,反而立即出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唐军这一番大规模进攻,如洪水来袭,气势滔天,上千里的战线上处处开战,已然抽调兵力北上的大顺,根本就无法及时应对,只能仓促抵抗,各自为战,很快就陷入一片混乱的局面。

    很快,唐军这边捷报频传。

    诸如陈留、睢阳、兰阳、偃师等河南中北部城镇,皆是顺利被中路唐军顺利攻下,而凭着秦岭天险支撑的西面顺军,则只能是咬紧牙关苦苦支撑。

    面对唐军汹涌的攻势,李自成这边惊慌万丈,已然顾头不顾腚的他,又急急将已派往北面的三十万大军分出一半,重新将其调回南部,以期阻挡住唐军的凌厉进攻。

    由于唐军的南方的进攻,本来就属于策应与佯攻性势,见大顺军抽调回了一半进攻北方的兵力,遂亦降低了攻击的程度,开始稳扎稳打,很多地方,渐渐与其形成了胶着之态。

    这样的状态,其实亦在李啸的意料之中。

    因为,现在的他其实进攻的重点,反而是要渡海而击的满清。

    大顺毕竟地盘广大,兵马数量极多,相应的,现在的满清局于东北一隅,地盘面积倒是小得多。况且现在满清已将十五万兵马调往锦州,正准备开赴宣府北路与山海关,其国中兵马数量已是空虚得多,故正好给了唐军下手的机会。

    就在清军兵马刚到锦州不久,正分兵两处,前往宣府北路与山海关时,乘着水师船只,一路劈波斩浪跨海而来的的唐军四镇兵马,已然杀气腾腾地赶到营口。

    第二镇、第十一镇、第十二镇、第十四镇四镇兵马总共二十余万,乘坐着约五百多艘大小舰船,在夏日南风的吹送下,经过了十多天后,终于到达了营口外海。

    营口海岸上那些原本无所事事的清军,忽地从瞭望台中,看到这般铺天盖地而来的唐军舰船,几乎吓得屎尿失禁。

    警报的声音,铺天盖地的响起,岸上的清军有如无头苍蝇一般四下乱窜,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加以应对。

    要知道,现在营口的守军,不过仅有一千余人,如此是这铺天盖地而来的唐军对手。

    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

    营口的驻军以最快的速度弃了海岸防线,全军退守数十里外的耀州城。与此同时,当地守军将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数名信使,疾疾赶往盛京,去向清廷急急禀报。

    而唐军千里奔波,终于到达营口,亦是人马疲乏不堪,而未追杀这些北逃的清军,而是任其散去,然后全军在营口海岸扎营,准备稍做休整后,便再度往北推进。

    经过一天一夜的打马奔行,在接连跑死了数匹骏马后,唐军入侵营口的情报,终于在深夜时分,传到了多尔衮府中。

    此时,正准备入睡的多尔衮,听到手下这般信报,惊得几乎从床上直跳而起。

    不是吧?!

    唐军行动竟是这般迅速,在自已还未来得及与顺军一道合攻北境之时,竟气势汹汹地打上门来了。

    “那,那你可曾看清,唐军所来,究竟有多少兵马?”多尔衮声音发颤,明显有些乱了分寸。

    “禀摄政王,唐军舰船,密密麻麻,足有数百艘之多,而登岸的唐军兵马,更是一望无际,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不过,以奴才粗估,只怕有数十万之众呢。”

    听了来使的禀报,多尔衮不觉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么,若真有数十万唐军跨海而来,那现在国中空虚,兵马不过十余万之众,光凭这点兵力,想要对抗数十万唐军,岂非笑谈。

    更何况,现在乃是夏天,唐军的海船丝毫不用考虑会有诸如大海结冰之类的风险,可以从容给这数十万唐军运输粮草辎重,让他们安心作战,自已想以时间消耗来逼得唐军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亦是完全不可行。

    这样一来,自已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速速将阿济格与多铎所统领的十五万兵马召回,全力在辽中一带对抗唐军,方可还有胜算。

    只不过,唐军已然近在眼前,自已哪怕立即去向阿济格等人通知,等到阿济格等人退兵回来,只怕这黄花菜都凉了。

    更何况,阿济格等人就算全力撤退,那辽西一带必然空虚,已然没有压力的北面唐军,说不定还能趁机抢占辽西一带的空城,甚至重镇锦州,亦不可保。

    这真是一个令人想起来,都能冷汗直下的结局。

    只不过,现在唐军已至,大清的回旋余地已是极小,哪怕再不情愿,自已也只能咬紧牙关硬顶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又是一声长叹。

    真没想到,唐军会有这般计策,倒是反过来彻底地打了自已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下,所有的主动权皆在唐军这边,自已只能被动应对,这种感觉,简直想想就憋屈。

    多尔衮心乱如麻,斥退信使后,便立即进宫,去见太后布木布泰。

    此时,布木布泰业已歇息,听到多尔衮深夜到来,料知定有大事,遂速速起身召见。

    多尔衮入得殿来,亦不多礼,立即将唐军来到营口的消息,向布木布泰紧急禀报一遍。

    听完多尔衮的叙述,布木布泰顿觉全身发凉。

    她凭着女人的直觉,下意识地感受到,数十万唐军此番来到辽东,只怕大清王朝真要大祸临头了。

    数十万唐军啊,兵精将锐,装备精良,又有强力的火器助阵,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野外决战,都是极其强悍而可怕的存在。清廷精兵远出,现在国中驻守的兵马,真的还有能力挡住唐军前进的脚步吗?

    望着脸色惨白双目失神的布木布泰,多尔衮已猜到了她现在心下在想什么,便压低声音道:“太后勿忧,我打算立即派人,却将阿济格多铎所统率的十五兵马召回,令他们立即撤兵返回盛京,一定要保住我大清都城不致有失。这是万分重要之事……”

    “摄政王,纵然阿济格他们统兵及时返回,能得全我大清都城,但辽中与辽南各地,兵马数量皆是薄弱,又如何能抵挡住唐军的进攻呢?”未待多尔衮说完,布木布泰就急急地说出了自已的忧虑。

    布木布泰这番发问,击中了多尔衮的软肋。

    他知道,现在清军各地的剩余兵力,哪怕加上三顺王的兵力,也不过十余万,根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就算临时全国抽调壮丁,组建新军,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不过徒费钱粮罢了。

    只不过,在自已的情人面前,多尔衮不打算把这般严酷的现状向她一一表明。

    毕竟,现在辽中与辽南一带的严峻局势,就算告诉了她,又能有何办法加以补救,只会徒惹自已的情人愈发难过伤心罢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脸上挤出笑容,安慰她道:“这些地方,皆有我大清军兵,以及三顺王之兵马驻守,虽然初其艰难,亦可勉强守下来。而现在,本王会再紧急从全国范围内选调壮丁,拉入军伍,使守军数量愈发壮大,各地官军防守的任务,亦可轻松一些。”

    多尔衮虽这般说辞,只不布木布泰脸上的忧色却半分都未稍减。

    她本是极聪明之人,当然知道,多尔衮说这番话语,只不过是为了安慰她罢了。这辽中与辽南之地的守军,想凭他们抵挡住数十万精锐唐军的进攻,只怕基本不可能。

    不过现在的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也只能点头同意多尔衮的做法,让他立即下去传令,尽快做好抵御唐军的准备。

    多尔衮亲笔撰写旨令,第一道,便是传给阿济格与多铎,要他们见信之后,立即率领全部珍马全力回返,力求在唐军赶到盛京之前,入驻盛京确保都城安全。

    第二道,便是分别传给三顺王,要他们就地做好防备工作,严防唐军分兵来袭,确保其驻地不致失守。

    第三道,则是令时任兵部尚书的济尔哈朗,于全国范围内,紧急征兵,但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不分族群,全部就地征为壮丁,或组成新军,或编入现有部队之中,以确保有更多的兵力用于对抗唐军。

    这个深夜里,清军使者奉了多尔衮之令,急如星火般往各地传信,而到了天亮之后,休息了一夜的唐军,终于开始北上进攻。

    二十余万唐军,一路北上,以铺天盖地之势袭来,一举将那小小的耀州城团团包围。

    见到唐军兵马数量如此之多,城中的守军,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奶奶的,唐军的兵马数量,足有守军的数十倍,又有多达数百门巨炮助阵,这仗还怎么打!

    就在城中守军惶惶不安之际,城外有唐军哨骑飞马而来,张弓搭箭,朝城中激射而来。

    这杆箭擦过一名守军的耳朵掠过,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不过,待其拾起一看,却发现前杆上绑了白布,上面用满汉两种语言写了数句短语。

    守兵不敢怠慢,急急地走下城头,将此箭交于城中主将。

    此时,唐军第二镇镇长安和尚,也就是担任四镇总指的他,在城下见到这名清军守兵拿了箭信去上交,不禁脸上露出淡淡笑容。

    他知道,只要这城中守将不傻,在见了此信后,都会知道,到底要作何决断了。

    毕竟,安和尚在信中,已向其表明态度,只要他们在一个时辰内出城投降,便可留其全军性命,城中百姓亦是一人不杀,甚至个人财产亦可全部保留。特别是开城投降的主将,安和尚还打算额外开恩,让他一家人带着财产回返盛京。

    能在这危如累卵的孤城中,得到这样的好的投降条件,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而之所以安和尚决定先对耀州城进行劝降,一是为了邀揽人心,二则是唐军刚刚上岸,急需一个稳固的落脚点。这样的话,这耀州城自已保全得越完整越好,唐军便可以此处为根据点,向清国各地发动进攻。因此,唐军才会在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按兵不动,反对这座小城耐心劝降,以期得到满意的结果。

    不过,他也并未掉以轻心,依然喝令全部的火炮皆做好准备,四面围城,准备万一敌军不肯投降,便全力攻城。

    果然不出其所料,就在约半个时辰后,城头便有动静,数面白旗高高挂起,接着四座城门大开,那城中守将带着城内两千余名守军,垂头丧气地出城投降。

    唐军终于得到了自已想要的结果,兵不血刃地拿下耀州城,为这次北伐作战,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安和尚捋须大笑,立即令人收降这支清军兵马,然后便立即派人入城,接收城中重要府库与官署,迅速地对这座耀州城实现了全面占领。接下来,唐军便强制性地将这些投降的守军与城中百姓,全部押往营口海岸,让停泊在那里的水师船只,将他们全部转运到山东去安置。至于那名投降的满洲守将,安和尚为了奖励其开城投降之功,遵守前诺,放其与一众家属北归,准予离开耀州。

    其实,之所以放这主将一家离开,一是为表示唐军宽大为怀以麻痹各地的守军,让他们不愿与唐军对抗到底,二则是为了给整个清廷通风报信,让他们知道,唐军此番前来,究竟有多么壮盛的兵力,足以威慑整个清国。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