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与南宋同行 >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拯救南宋大兵黄祖(中)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拯救南宋大兵黄祖(中)

书名:与南宋同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小样有型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吴大鹏问清楚了地点后,感觉那里好像是在五道河和六道河之间的位置。

    这个时空的土著可能无法对付流求岛南部地区密密的植被……他们选择了偏北的地区。

    六个人在商讨的时候,吴大鹏说:“我带队去吧,你们哪个人工作都比我忙,也比我有用。

    我带上两把手枪,一支微冲,五个手雷,足够用了。”

    万士达摇摇头不同意,说:“第一次搞这样的行动,你一个人带队,不合适,怎么也要有一个照应……我和你一起去。”

    大家觉得这样合适,吴大鹏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次行动,那七十几个土著是前锋。

    当他们知道了自己家乡的噩耗时,人人以头抢地,声音悲切……八道河地区原本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一下子被打破了。

    七十多个人的悲伤也是有足够大的力量了,很多人停下了工作,在看着这面。

    吴大鹏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这时跳上了高处,大声地说:“你们在我们这里认真的工作,我们付你优厚的报酬……但是,你们被人欺负了,你们哭什么?!能哭死敌人吗?!我们会帮助你们找回公正的!!没有人可以随意欺负这里的人!!!杀我们的人,必死!!!天不报,我们来报!!!”

    吴大鹏的声音响亮,差不多震动了整个八道河地区了。

    七十多个土著停了哭泣,他们也开始怒吼了,不知道在喊什么……

    一百个先前从黄祖厢首手下挑出的杂役厢兵们,也在嗷嗷叫着,要救出他们的厢首……

    二十个半大小子的眼睛红了,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

    连万士达都在心里感动了一下,然后马上平静了。

    这是最低级的煽动手段了,但是吴大鹏抓住的时机很好,而且喊声震天,马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了,那二十个半大小子都激动起来了。

    看来手段不分高低,只分时机啊。

    好多人都纷纷请战!

    那个自称有才华的铁匠胡镇北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他也要请战。

    他说:“某有才华,火绳枪法,除了二十个小哥外,某当属这里的第一了……为何不能战?”

    吴大鹏说:“你五天才能打造一支火绳枪,你要是也去了,谁来打造?”

    “这不怪某,帮手太少……”

    “所以你更应该留下来干活了!”

    铁匠胡镇北一时间无语,答对便给这方面他哪里是吴大鹏的对手?

    最后,吴大鹏和万士达决定再带上一百个杂役厢兵,还有二十个半大小子就够了。

    杀人和打猎不一样的,他们也许要见一见人血了。

    当然,前提是,他们是去主持正义的,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暗示。

    鲍威队长说:“吴主家放心,我们定能战争他们!”

    郭勿语副队长说:“那些野人凭甚抓我们的人,还杀我们的人?他们有刀,我们有火绳枪!”

    说完他举起手里的火绳枪向着队友们喊:“我们有火绳枪!”

    队友们马上热血上头了,也都马上举着火绳枪喊了起来!

    吴大鹏和万士达对视了一眼,感觉这个小子有培养的价值……学得挺快。

    他们马上开始做了相应的准备。

    所有的土著一人一口钢刀,那一百个杂役厢兵,分成六十个长枪手,四十个弓箭手。

    说到弓箭手,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

    黄祖厢首带的那些人中,原本没有这么多弓箭手。

    吴大鹏现从三千多人中挑出来一些曾经当过弓箭手的杂役厢兵,一测试,又挑了挑,算是凑够了四十人。

    一开始时,吴大鹏马上命令工匠加工英格兰长弓。

    这家伙对电影《勇敢的心》中,那个长箭如雨一样扎入对方的队伍中的场面印象深刻。

    再加上看《侠盗罗宾汉》的印象,他想改一改大宋所谓的反曲复合弓的制造方法。

    中国自汉代以后一直使用的都是反曲复合弓,威力和同期欧洲皮弹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为什么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到了欧洲后,就能进入屠幼模式了。

    但是大宋的所谓反曲复合弓加工起来太费事了!

    大宋时期不仅对制弓在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对具体的工艺步骤也有细致的规定。

    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白然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

    春天时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上述繁复的工艺程序,需跨越两至三年时间。

    在大宋的制弓作坊中,由于各项工作可交错进行,流水作业,故每年都会有成批的成品,但就一张弓而言,其工时是无法缩短的。

    所以到了八道河地区后,想要开展制弓工作,吴大鹏一听到要两年后才能制成弓,他不由得不恼火了。

    吴大鹏对大宋的工匠说:“什么这个季节那个季节的,不就是一个温度问题嘛!”

    那几个大宋工匠想了想后,摇头说:“非也,一把好弓要应时而生……”

    吴大鹏一时无语,他没有办法和他们讲科学道理。

    吴大鹏试着依古法自己制作一张长弓。

    他直接选择了紫杉木,这个在八道河上游地区找到了,要不用榆木也行。

    他挑选了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木节的地方,开始指挥大宋工匠加工了。

    让他们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四厘米见方,长度约一米二的弓背材料。

    他们事先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把相对柔软木心,放在弓背的中部,因为木心相对耐压缩,而那个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两头的位置。

    通过切削,把弓背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

    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这样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

    所以,吴大鹏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

    这样,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后,就可以在两端五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这种长弓就没有大宋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

    吴大鹏坚决不让大宋工匠用火烤的方式驯弓,那样绝对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前面那些忙活就白折腾了。

    吴大鹏命令大宋工匠把那个弓背逐步适应弯曲。

    他让他们事先做了一个专门的托架。

    专门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然后把弓背的一端拉上弦垂直固定在地上,另一端坠上重物,这样一天天的加大重物的重量,不能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

    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点点。

    当达到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满弓开度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

    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麻油或是鲸鱼油也行,用来作为防潮保护层。

    油干了,便可以挂弦。

    弓弦是用鹿筋或鹿皮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

    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

    那种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会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大宋工匠们用挂重物的办法测了一下弹性系数,发现大约是45公斤的力。

    大宋工匠说:“不到一石呢……”

    吴大鹏不爱听了,说:“十石的更好,你能拉开吗?!”

    大宋工匠没有搭理他,开始试弓了,结果最远距离一百二十米,五十米内可以平射。

    大宋工匠说:“过于近了……”

    吴大鹏说:“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就是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用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

    你说说看,你们的弓箭加工需要多少个工种的熟练配合?又要多少这个料材那个料材的?”

    大宋工匠说:“过于长大了……”

    “嗯,这话对了,可以用一米的好吧?会了吧?全给我改成这样的,不要大宋样式的!”

    大宋工匠觉得自己的技艺受了低估……要知道一张神弓制成,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哪里可以这样随意……但是,他是吴市舶,他说得算了。

    就这样吧,四十个弓箭手准备齐了。

    事实上也幸亏这些弓箭手都有过训练的经历,经常练习后还是很快熟悉了这种长弓。

    郭子仁当时拿着一米长的长弓说:“吴主家,不好看呢……像根棍子。”

    吴大鹏拍了他的脑袋一下,说:“屁!好看有什么用?关键时能保命就行……”

    但是半大小们练了练,拉开倒是行,但是水平太差,以后再慢慢练了,不着急的。

    但是这一次行动,就不必让他们带长弓了。

    在吴大鹏的设想中,这些半大小子们是应该手持火绳枪,肩背小长弓的样子,那多威武。

    但是那帮子半大小子不太乐意,这个也只能慢慢来了。

    当组织好队伍后,吴大鹏和万士达在沙滩上检阅了他们。

    他们两个也是全副武装,挎着微冲,大腿上套着手枪套,腰间挂着手雷。

    他们两个觉得自己很威武,但是其它人没有这样觉得,因为没有见过厉害。

    这其中,二十个半大小子们的队伍最整齐,一百个杂役厢兵也勉强,七十多个土著就是山贼的样子了,但是他们远比其它人要凶恶,杀气最足了。

    吴大鹏又说了一番煽动民族团结的话后,众人的心气更足了。

    他们排着队伍上了三条海船……其实两艘就够了,但是吴大鹏估计能带回一些俘虏,所以就算是多加了一条。

    他们借着东南季风,恶狠狠地向着北方扑去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