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华彩重生 > 正文 第六章 试水

正文 第六章 试水

书名:华彩重生  类别:侦探推理  作者:孙少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中山路是东海市的名片,这段长1500米的街区堪称东海“母脉”。历史上,东海市曾经多次被外国殖民者侵占。1897年,德国侵占东海,并制定了东海市最早的总体规划,选择在东海村,即现在的东海天后宫西侧开辟了商业区和官厅街,将现在的中山路沿线分为两段,南端命名为斐迭里街,由德国等欧洲侨民居住,史称欧人区;北段属国人居住,史称“华人区”,俗称大马路。

    1914年开始,rì本取代德国对东海进行了8年的殖民统治,这条路改名为静冈町,至今还保留了一些rì本商号的遗迹。1922年,中国收回东海,更名为东山路。1929年5月22rì,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路。百年中山路成为东海历史进程的缩影。

    中国zhèng fǔ收回东海主权后,东海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山路逐渐繁荣起来,亨得利、宏仁堂、盛锡福等国内老字号都在中山路上扎了根,许多东海的老字号也凭借中山路而活跃起来,顺兴楼、chūn和楼、聚福楼、天真照相馆、万宝金楼、国货公司、东山大戏院、福生德茶庄、环球文具、海滨食品等包括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在内的东海老字号在这里的崛起让中山路商业中心的地位渐渐凸显。

    20世纪30年代老东海人有句俗话:"身穿谦祥益、头戴盛锡福、吃饭chūn和楼、看戏去中和、看病宏仁堂。"东海人的吃喝玩乐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中山路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在商品流通领域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八十年代中期,中山路是东海市范围内唯一一个大规模的商业集中区,逛中山路,是那个时代的女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而逢年过节,中山路也是东海市民置办年货的最重要的目的地。

    中山路的繁华也带动了中山路周边地区的火爆,即墨路、四方路等几条与中山路紧邻的街道也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小商品市场,而那些走在改革开放cháo头的个体户成就了这里的红火与繁荣。

    荣友东最近一段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元宵节之后,荣友东就从单位里办理了停薪留职,怀揣着荣老爷子拿出的两万元就直奔广州,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荣友东跑遍了广东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寻找着为荣家积累第一笔资本的机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中国向世界敞开的第一个窗口,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面对国门外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的人们在经历了短暂的震惊和迷茫后,马上就兴奋了起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正在透过敞开的国门向中国人招手,而jīng明的广东人率先张开臂膀迎接着世界的拥抱。

    荣友东知道,在这个时期,广东地区的率先开放不仅在思想上带给内地以极大的冲击,在物质上更为内地缺乏生活情趣的人们树立的追逐cháo流的目标,蝴蝶衫、喇叭裤、双卡录音机在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总体来看,这个时期生活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成为更高的追求,这样的社会环境给予一部分有头脑的人累积财富的机会,而荣家人恰恰就看到了这一点。荣老爷子在荣天正的诱导下坚定了振兴荣家的决心,而最具商业头脑的荣友东无疑成为为荣家赚取第一笔财富的排头兵。

    经过大半个月的考察,荣友东决定先从资金占用量小、流通速度快、零售单价低的服装、饰品和rì用百货商品入手。荣友东通过朋友介绍,与广州大大小小数十个从事商品批发业务的批发商建立了联系,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在广州从事面向全国的商品批发业务的人中还很少有外地人,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本地人。广东人的jīng明众所周知,貌似天生的商业头脑让他们成为了中国个体工商业中的佼佼者,然而,广东商人还有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那才是他们得以成功的保证,就是诚信。

    与广东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谈,不管多好的哥们,只要有了商业上的往来,都会在合同签订前jīng打细算、斤斤计较,然而一旦买卖谈成,合同签订了,诚信的广东人即便在这笔生意上不赚钱,甚至赔钱,也一定会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到底。

    荣友东在东海市运输公司,做的就是长途货运的工作,地方去了不少,也是见多识广的人,广州来过多次,对于广东人做生意的特点也是非常的了解,这回到广州来,为的是自家的生意,自然就更加的用心。陆续与数十个渠道商的沟通与洽谈,倒也让荣友东交下了不少的朋友,还开发出了十余个稳固的供货渠道,而荣家通过这些渠道形成的供货网,基本上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进到市面上能见到的绝大多数zì yóu流通的商品了。

    荣友东花了一万五千多元,从这些渠道商手里以样品的名义进了一批最新款的流行商品,包括蝴蝶杉、喇叭裤、牛仔装、长筒袜、体型裤、电子表、文具、卡带和双卡录放机等十几种流行商品,用蛇皮袋和纸箱封装好后,联系了还在运输公司时有密切合作的当地兄弟单位,凭关系在往北方运送进口机械设备的卡车上见缝插针的硬生生的挤出了空间,把大大小小的七八十件蛇皮袋子和纸箱塞了进去,随车运回了北方。

    广州进货还算顺利,接下来,荣友东还得赶回东海建立销售渠道,将这些货顺利的销出去才算完整的做完了一次买卖。当时没想第一次下广东就进这么多货,只是想过来摸摸cháo水,进点样品回去试探一下东海市的市场状态,等荣友东到达广州做了一番考察之后才清楚的意识到,在这个时代,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展,国内的交通也不甚发达,基本上广东这边的东西拿到内地都能够流行起来,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能挑到不错的货。于是,荣友东临时决定,先进货,回到东海市后再建立销售的渠道,这样就节省了一次往返广州的时间。

    1985年4月4rì,这一天,英女王签署了将香港归还中国的法案,rì不落帝国终于向伟大的中国人民低下了高昂的头颅。这一天,荣家老五荣友东在广州最早的五星级酒店——广州白天鹅大酒店宴请了荣家这首笔生意的合作伙伴,既是表达谢意,也是为将来的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以陆家振、黄海、高博为首的广州当地几个最重要的渠道商都应邀前来,荣友东爽朗乐观的脾气让这些人都乐意结交,然而更重要的是,荣家虽然初涉商界,但豪气的作风也让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将来很重要的一个客户,所以也都想进一步的拉近与荣家的关系。

    一餐饭吃完,荣友东与同是年轻人的几个当地批发商就都成了哥们,与陆家振、黄海、高博还拜了把子,陆家振年纪最长,成了大哥,荣家老五在这里年龄反而不是最小的,做了二哥,黄海和高博分别成了老三和老四。做了一家人,这生意上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获得了更大的进展。荣家从此在广州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荣友东乘飞机返回东海时,运货的车还没过长江,至少还得有个三四天才能顺利运到东海。荣友东利用这段时间,先在中山路北段,原公路局附近租下了一间库房,等货到了就可以直接入库,然后又通过荣家老三荣友朋一个哥们的关系拿下了即墨路黄金地段一个转让出来的摊位,也不需要做什么大的装修,货一摆上就能开张。

    将广东新鲜时尚的商品批发到东海,利用这个时代物质相对匮乏的商机零售赚取利润,这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个体户发家的第一步,荣友东也准备用这种手段为荣家积累财富,他相信,只要他比其他人更用心更拼命,就一定会比别人收获更多。

    ……

    荣友东进的第一批货顺利的到达了东海,几乎是同时,荣家的第一份产业,在中山路核心商业区内的一个零售的摊点也正式开业了。客观的说,见过些世面的荣友东还是有点眼光的,又有广州几个结拜兄弟的着力推荐,荣友东这次进的货,在流行xìng上至少比同一条商业街的其他摊主都领先两三个月有余,再加上荣友东能说会道紧着吆喝,没用一个月的时间就销售一空,利润更是翻番的,刨除承租摊位和租用库房的钱,还有一万多盈余,应该说,荣家这第一单生意还是相当成功的。

    只是,这样的成功未必能让荣家大少荣天正看在眼里。在荣天正看来,这种小商小贩式的干法未免太原始了,如果靠这种办法去进行荣家的资本积累,绝对是行不通的,一个摊点的销量再好,也一定有一个理论上的最大销量,即使能够将利润再翻一倍,也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期内累计起能够用于大展拳脚的资本,而这波依托于南北方流行时间差的商业机遇,会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领域来而逐渐消失,这是荣天正绝对不想看到的。瞅准一个机会,就要利用各种手段从中攫取最大的利润,这是荣天正对于商业的最基本认识。

    荣天正决定再次利用神童的身份把荣家往前推一把。;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