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明1639 > 正文 第21章:战略包围

正文 第21章:战略包围

书名:大明1639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欧龙光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现在的军事局的领导班子,最高位的是秦翼明秦局长,继而是副局长李邦华,李邦华是朱慈烺跟皇帝老爸要来的工部侍郎,根据历史对李邦华的记载,朱慈烺分析得出军事才是他的特长。

    从朝廷调来的人当中,除了李邦华外,还有一个叫陆完学的,此人善人练兵。所以朱慈烺让他负责练军事项。而负责战备物质调度的人是杨廷麟,说到杨廷麟,他本来还在卢象升任事中的,朱慈烺知道杨廷麟这个人为人正派,且军事上有一定高度的学识。于是派八百里快马把杨廷麟从大名府接了回来,昨天才刚到涿州。朱慈烺任命他为战备物质调度官长,若论职高,已经相当于朝廷兵部侍郎了。

    以上军事高官中,除杨廷麟,其他都接受过朱慈烺的军事理论课程。另外李,陆二人还上了朱慈烺的思想教育课程,这个思想教育课程,实质上是朱慈烺威逼他们来坚持他的诞生在涿州的新思想。不单止二位,以后每一位从朝廷调来的官员都要进行这样的思想教育。否则让他们用儒学那一套来管理新企业,新部门,那根本就等于破坏发展。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参谋部,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不管是战略还军事行动都必须掌控在朱慈烺手中。所以参谋部没有任命大官长,倒是参谋部里面有十来个实习官员,这些实习官员都是朱慈烺从文化部或者各营中调来的一些有军事理论基础的官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那个只有十三岁的超级神童夏完淳。

    这场紧急会议主要围绕着“如何阻止虏军劫城”这个问题进行商讨,会议一开始朱慈烺就将他的战术方案提了出来。以他的战术方案作为基础让军事局官员们进行完善。军事部的官员们并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朱慈烺的方案。当然这是朱慈烺已经在他们的心目建立起“太子说的就是对的”信仰。

    整个商讨进行了一个时辰多一点。最后确定为,派出三万建制骑兵分成三队,在他们打进文安城之前对他们进行武力sāo扰。

    虏骑哪里最弱就打哪里,什么时候最弱就什么时候打。利用行军偷袭,夜间袭营等偏攻战术来瓦解虏鞑子的战心。将他们逼回霸州城。

    另外就是迅速对虏军作出战略包围。这一点,朱慈烺早些rì便想好了,并且有了部分行动。把卢象晋调到营州驻军为的就是这点,现在的多尔衮还没有反应到他的后路已经被朱慈烺断了。尽管他已经意识到今年的明军特别强大。凭他现在剩下的军力,再留在中原不走,非覆没不可。可他认为明军虽然猛了许多,但相对他们的后金勇士还是有些起落的。所以他才会有着去掳些钱粮和人口再回建州吧。一场入塞,空手回去会被人看不起不说。地位也要一落千丈。

    该次会议的最后阶段就是商讨这个战略的包围。现在卢象升大军驻守大名府,朱慈烺和高起潜驻守涿州,涞水。营州有卢象晋,就差兴洲,天津三卫,房山,三地。只要把三地驻上大军,那么就等于把虏鞑子给团团围住了。

    军力朱慈烺有的是,现在就是派谁去驻军成了一个大难题。一个有据城而守又有出城与虏骑正面交锋能力的武将。确实有点难找。

    经过几番商讨后,朱慈烺决定让黄得功和周遇吉两人各领大军分驻房山,兴州,黄得功和周遇吉都是京营里的参将,朱慈烺逃宫时,被卢九德带了出来。跟着朱慈烺一路闯到现在。二人的能力不单止历史有记载,朱慈烺和军事局的官员都有目共睹。所以会议上,提出二人名字的时候,竟一致通过了。

    现在房山和兴州驻军的合适武将已经选了出来,就剩下天津三位了。这个位置确实有点让人头痛。因为天津三卫离霸州只有一百多公里。也是所有驻军城中,离虏军最近的一个。对于这样的一个驻军地,就不是具备了城池防守和出城作战的能力就可以胜任的了。所以驻天津三卫的将领,除城池防守,出城作战的能力外。还必须要有与虏军作战的经验以及武将本身存在着一种让虏军感到恐惧的威望,这种将领难找啊。

    针对这样的一位将军,会议上军事局的官员都吵红了眼。最后还是未能吵出一个理想的人选。

    最后军事局的官员不得不把目光投到朱慈烺。坐在首席上沉默了好久的朱慈烺,见大家都在看着他,笑了笑。终于发话了。他说他已经有适合驻守天津三卫的人选了。

    此话一出,会议室顿时喧哗起来。都急切地问朱慈烺是谁,让他别卖关子。

    朱慈烺有意地吊了吊他们的胃口。然后才慢慢地开口,说:“马英怡”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