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双谍传奇 > 一百十三、 遗祸

一百十三、 遗祸

书名:双谍传奇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闻绎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这一天的夜里,杜自远是在严重的恐惧中度过的。他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细想着左少卿对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最危险的,就是那个“水葫芦”呀!第一,他已经潜入华北局情报部内,并且可以接触到核心机密。杜自远心中因此恐惧!第二,“水葫芦”已经向保密局密报,国防部内有一名代号“槐树”的**特工。杜自远想到这里,就是一身的冷汗。第三,万幸的是,“水葫芦”不知道“鱼刺”的身份。但他把录音带的事通报给了中情局特工梅斯。梅斯已经知道了左少卿的真实身份。这个“水葫芦”或者梅斯,只要一张口,就可以把左少卿的身份泄露给保密局。那样的话,左少卿必死!杜自远脸上身上都流着汗,心里更是痛不可忍!

    最最糟糕的是,他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他只能存在心里。他不能向南京地下组织报告,也不能用电报向华北局情报部报告。任何一条途径都可能被“水葫芦”察觉。那样的话,凤英必死!凤英必死!

    杜自远心里真的痛不可忍,更是恐惧难挡。

    一直考虑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拿定主意。他从床上坐起来,写了一封密信,说明有关“水葫芦”的情况,最后用油纸和蜡,将密信严密地封起来。

    天亮以后,他找来一名他最信任的交通员,把这个密信交给他,指定他必须当面、亲手,将这个方小说西交给华北局情报部的某位领导。除这位领导外,不能交给任何人。“你要以党性做保证!”他极其严肃地说,“人在,这个方小说西在。如果遇到危险,立刻将这个方小说西销毁。你要以党性做保证!”他再次重复这句话。

    这是一名四十岁出头的老交通,经验丰富,谨慎细致。他郑重地向他点头。

    但是,这位老交通却在路上出了事。他在河北廊坊过关卡时,受到敌人的怀疑和追捕。他在临牺牲前将这个蜡封的密信扔进火里。

    杜自远等了两个月,未见交通员返回。上级在给他的电报中也未提到此事。他明白,交通员出事了。他又写了第二封密信,交给另一名可靠的交通员送走。

    但那时,国内的局势已经非常混乱。华北局情报部秘密离开山西。杜自远指定的那位领导工作调动,去了中央。这位交通员辗转奔波,直至全国解放也未能找到那位领导。他不得不返回南京。但杜自远此时也离开了南京,不知所踪。

    这位交通,是一个严守秘密工作规则的人。他为自己未能完成这项任务而自责。他将这封密信密封在一个小瓷罐里,深深地埋入地下。这一埋,就是整整七年。

    在秘密战线里,有太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也有太多的秘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最可痛的,是那些秘密消失的人,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只是想告诉各位看官,这个“水葫芦”在很长时间里,无人怀疑。

    七年后,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交通,在南京码头上当缆工。他偶然看见一位赴外地上任的省委书记在南京码头下船。他认出这位省委书记就是当年华北局情报部的那位领导,他埋在地下的密信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都是后话了。容在下慢慢叙述。

    第二天夜里,左少卿再次来到“旋转门”海棠间时,她对门上的门牌看了一眼。她回头看看走廊里无人,轻轻拔下门牌下面的钉子,推着门牌转向一侧。门牌的下面出现一个小小的纸条。她取下这个纸条,进入房间。

    纸条上只有四个字:“今夜送货。”她明白,军火交易终于成功,今夜就要起运了。她心里感到一丝轻松,这个任务终于告一段落了。

    老天开眼。就在左少卿看到密信的这天夜里,下起了淅淅淋淋的小雨。至午夜十二点时,小雨变成了中雨,且持续不断。

    雨夜,永远是秘密行动的好时候。

    潮湿的风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飘动着,也飘动在南京的轮船码头上。

    常福穿着一身便服,站在码头边的雨篷下,看着空旷无人的码头,看着雨水冲刷着苫布下的货堆和停靠在码头上的一艘渡轮。

    廖凤山悄悄地走来,站在他的身边,轻声说:“常先生,快了吧?”

    常福点点头,“快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廖凤山,“廖会长,这是你的那一份,请收好。”

    廖凤山从信封里抽出一张支票,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将信封收进怀里。他问:“常先生,这个生意结束后,你怎么着?”

    常福向不远处站着的两个士兵点点头,“我不知道,可能还得回去。”他眼睛里藏着忧虑,小声说:“廖先生,能帮我一个忙吗?”

    “什么?你说。”

    “能给我弄一支枪吗?现在。”

    廖凤山注意地看着他,点点头。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支小手枪,“这是我自己用的,你拿着吧。只是,兄弟,不可鲁莽呀。”

    “我知道。只是为了万一。”常福把手枪插进裤子口袋里。

    这时,他们都听到隆隆的汽车声。片刻,十几辆蒙着帆布的载重卡车开到码头上。有人从值班室里跑出来,向卡车挥着手。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开上渡轮。一些士兵从卡车上跳下来,四面察看着。

    从渡轮里跑出一个人,打着一把雨伞,在卡车之间穿行。他每看见一个士兵,便递给他一个信封。那些士兵靠在卡车旁,打开信封看,互相露出笑脸。

    十几分钟后,渡轮一声长鸣,缓缓地离开码头,顺江而下。

    常福和廖凤山默默地看着。他们知道此后大约的过程。渡轮两个小时后会停靠在一个小码头上。按照约定,第二十军的一个连会在那个小码头上担任警戒。卡车上岸后,会停在一片小树林里。到夜里时,卡车会继续南下,直至共军游击区。共军会有一支部队在那里接货。

    至此,军火交易结束。

    董正明从阴影里走出来,轻轻地咳嗽一声。常福回头看他一眼,知道生意已经结束,他也该走了。他转身和廖凤山握了一下手。

    廖凤山轻声说:“兄弟,保重。”

    常福什么也没说,转身向董正明那边走过去。董正明向他点点头,张开一把雨伞,陪着他一起向远处的汽车走过去。

    常福上了车,一回头,发现两个士兵并没有过来,而是向另一边走去。他的心不由纠了起来。他把右手插进口袋里,握着那支手枪。

    汽车开出去很远,最后停在一条僻静的小街里。董正明熄了火,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枪。常福的手从裤子口袋里抽出来,手枪贴着身体,对准董正明。一声轻响,他的大拇指拨开保险。

    董正明回头看到他手里的枪,抬头盯着他,轻声说:“兄弟,不要这样。我这支枪是准备送给你的。”他停了一下,“你还要吗?”

    常福伸出左手,把他的枪接到手里,这才把右手的枪收回到身边。

    董正明笑着向他点点头,“兄弟,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可以松一口气了。这辆车也是送给你的。”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常福手里。“兄弟,多保重。”他拿起身边的雨伞,推开车门下了车,向小巷里走去。

    常福一直盯着他的背影,直至他消失在小巷里。他谨慎地看看周围,发动汽车走了。十几分钟后,他看见路边停着两辆汽车。他在后面停下车,小心地看着。

    前面的车门开了,一个人下了车,站在雨水里。正是蓝小雁。常福也下了车。蓝小雁看见他,立刻向他跑过来,一声不响地扑进他的怀里。常福搂着蓝小雁,向前面的汽车走过去。

    左少卿坐在汽车里,摇下车窗看着他,然后把一个牛皮纸袋递出来。她默默地注视着常福,“常先生,再见了。”

    两辆车无声地开走了,只剩下常福和蓝小雁。他们站在雨水里,拥抱在一起,许久,才互相搀扶着进入车里。汽车启动后,渐渐隐没在雨夜里。

    常福和蓝小雁,就此消失。

    ,。

    n

    s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