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孤汉 > 正文 第五十三章:庆功宴(4)

正文 第五十三章:庆功宴(4)

书名:孤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薄饮淡雪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董卓的话已经很明白了,在场的也都不是蠢人,只是这猜测太过伤天和,一时间没人往这方面去想。而渐渐地回过神来,慢慢的变了脸sè。

    “杀一儆百,数十万。。。两位老将军难道要将南北黄巾全部的战俘处死?”

    第一个发出声音的还是刘备,脸上带着牵强的笑容看着董卓,似乎希望后者回答这只是一个玩笑。这样没头没尾的发言实属无礼,更何况现在应该是董卓和张风的谈话,本来没有一介都尉插嘴的份。

    “处死?嗯,稍稍有点不对吧。”

    董卓想起了刘备是谁:卢植的学生。作为一军之帅,董卓还是知道手底下有什么将领的,而且刘备北海之战也算可圈可点。

    不过正因为想起了刘备是卢植的学生,而卢植和那两位老将军的关系,董卓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种恶意,将话说的有点蜿蜒。

    而听见董卓说不是要处死黄巾,刘备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苍白的脸sè也恢复了点点红润。下意识的抹掉了心情放松后猛地冒出来的虚汗,刘备拱手正准备对先前的无礼发言致歉,却听见了董卓接下来的后半句话。

    “只是两位老将军想筑京观而已,处死黄巾,那不是目的,只是过程罢了。”

    何谓京观?

    垒败军之尸于路旁,封薄土而成高冢。

    也就是说两位老将军打算用黄巾的尸体在洛阳周边垒作高塔,借以威慑天下。活人自然不会让你随便垒起来,也就是说,处死黄巾战俘是必然的程序。

    脸上还挂着放松的表情,刘备的心中却仿佛跌入了深渊般没了感情,怔怔的看着一脸玩味的董卓,脚步轻晃,竟是心情几度变转,身体受不了这样的刺激而失了力气,眼看这就要倒下。

    不过就在刘备要倒下时,关羽上前拖住了刘备,而后者回过神后紧抓着胸口,神sè痛苦,竟是一时有口难言。

    仁者之士,不过却是妇人之仁。

    看到刘备的表情,董卓轻声一笑。刘备为何会如此董卓倒是知道,无非是受到太大的刺激了,这样的刺激显然只能是京观之事,不过会对此事反应如此大,刘备倒是心善,没见其余诸将虽然变了脸sè,不过都没有什么反应吗?

    至于为什么是妇人之仁,因为在董卓眼里。两位大汉老将的做法并没有错,虽然不合时宜。

    大汉先是干旱,又逢兵祸,早就民怨沸腾,虽然大乱之后民众渴望大治,可是遗憾的是现在的朝廷并没有大治的本钱。而世家才从汉室手中抠出了兵权,正是yù求不满,想要更多的权力的时候,又怎么会主动平息民怨。

    所以两位老将军以生死间的恐惧来强行压制下民怨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算做错。不过遗憾的是终究是人老了,自然老眼昏花,看不出来汉室已经没救了,就算压得住一时,也压不住一世,只会让不久后的报复更加猛烈而已。就算给了汉室时间,汉室仍旧回天乏术。

    不过既然老将军没做错,那么自然就是刘备的反应过激了,这样的仁义与宋襄公半渡不击,乱阵不攻一样,妇人之仁,实在愚蠢。

    倒是关羽让董卓高看了一眼,站在以个人武勇出名的凉州的,董卓自然看得出关羽有几分斤两。不过也就多看了一眼,不是自己的对手,更何况跟着这样的主公迟早被害死。

    收回了目光,看着从刚才开始就一直沉默的张风,董卓对于调戏这样的年轻人倒是乐此不疲。年轻就意味着冲动,很容易沉浸到自以为的“正义”中,做出许多疯狂的事来,但是终究只是自以为的“正义”。

    当事后发现做错了时那种信仰崩溃的表情,

    挺有趣的。

    “有利则为民,无利则为贼。两位大人对这样的害怕放任这些黄巾的话,会给天下流离失所的人照成这样的假象,那到时离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末rì就不远了。实际上,益州之地不是也有五斗米之乱么。两位大人的担心也不是无的放矢,所以本中郎有些拿不定主意。张将军觉得如何?”

    带着蛊惑般的笑容,董卓慢慢说道。不过这样的笑容却没有被张风看在眼里。

    有利则为民,无利则为贼。

    张风耳里只回响着这一句话,陌生的熟悉感,在脑海里翻阅了一遍,张风猛然想起这不就是自己和关羽信念不合时自己说过的话吗。也就是说,两位大人的想法其实和自己是一样的?那么自己不是应该同意这样的做法吗?

    可是那是数十万人的死,黄巾之战酣战数个时辰,站到脱力,战后也不过就死伤数万人而已。而且如果说张风亲手所杀之敌更是只有百余人而已。而现在一言却要决数十万人之生死,同意的话,张风怎么也说不出口。

    就算轻如鸿毛,数十万人累积起来也该重于泰山了。

    “我。。。”

    注意到张风的自称不是正式的“某”,而变成了比较随便的“我”,董卓就知道现在张风内心里如何的天人交战,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失礼的称呼了。

    还差一把火。

    轻笑一声,看到张风神思不属的面sè,董卓相当的开心,拿起一杯酒慢慢的抿着。正思索着如何加这把火,就看见那边的刘备回过了神来,一把推开了关羽,不顾形象的焦急的说道。

    “校尉大人,万万不可啊。黄巾号称百万,其实其中以妇人、幼童居多,所谓战俘,其实不过百姓,都是大汉子民,都是无辜百姓,何以要遭此杀劫?”

    看来不用加火了。

    刘备的话还没让张风有所动作,董卓倒是看着沉默的张风,挑笑一抹,端起酒杯遮掩了笑容。

    听了刘备的话,本就处于混乱中的张风一下子怔住了,刘备所说的话也让张风有了一种即视感,似乎在哪听过。还停留在黄巾之战的思绪很容易就找到了这熟悉感的出处:黄巾大帅,张牛角。

    都是无辜的孩子。

    哪里无辜了?

    如果无辜,百姓岂会流离,生灵岂会涂炭?幽冀之地,民众背井离乡,宁愿死在迁徙的途中也要远离黄巾不就证明了黄巾乃是大汉毒瘤吗?荒无人烟的村落,行人二三的城市,仿佛百姓如泣如诉的脸,血与泪中控诉着黄巾的暴行。

    黄巾无辜?只是张牛角的自美之言。

    除恶务尽,自己绝不会被迷惑!

    “玄德所言甚是,黄巾亦是汉民,为贼时自是无奈,某等只有相杀。但是既然黄巾以降,这般做法却是有伤天和。”

    张风渐渐打定了主意。而在张风开口前,却是又有一人站了出来支持刘备的说法。

    公孙伯圭?同门之友,出言相助也是当然。

    瞄了眼开口的人,张风并没有怎么在意,不过倒是接上了公孙瓒的话。

    “既是汉民,当遵汉律。杀人者死,汝岂不知?”

    张风带着嘲讽口气的话语一出口,在场的众将脸sè均是一变。刘备一脸的难以置信,董卓脸上笑意渐浓,而公孙瓒则是一时哑口无言。

    张风反驳了公孙瓒,却是说明了张风更加属意两位老将军的做法。对于这点,刘备无法接受:为了天下之乱早rì终结,百姓少流血而兴起刀兵,最后却要成为刽子手?

    不仅如此,刘备心中甚至还有一点被欺骗的愤怒,这倒是因为刘备一直不觉得张风是嗜杀之人,一个幼童怎么会嗜杀成xìng。可是现在看来,事实正相反。

    “校尉大人是打算把战俘交给两位老大人于洛阳筑京观吗?”

    刘备声音里诡异的平静,却是能让人轻易的感受到满腔的愤怒。

    “非常时行非常事,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好一个迫不得已。有谁逼你去杀人了吗,只是想要无辜民众的鲜血让你的功绩功绩更加鲜艳而已吧?汉室之危,全是由于你这些醉心权力之辈!”

    愤怒到口不择言,虽然现在只是在宴席之中,可是刘备此时的话也无礼之至。

    刘备的话成功地挑起了张风的怒火。冷冷的眼注视着刘备,迎着那毫不退缩的眼神,张风语气森寒。

    “刘都尉此言未免不妥,莫不是想要以下犯上?”

    “属下不敢,只是校尉大人的做法,在下不敢苟同。”

    两人的眼神撞出一片火花,平静的对话下却是锋芒暗藏,让旁人忍不住抓了一把冷汗。至少站在刘备身旁的公孙瓒就对刘备的强硬相当惊诧。

    对于这个同门师兄弟,公孙瓒一直就保持着温和、但是无甚主见这样的印象,可是现在的刘备哪有平rì里的一脸随波逐流的和善,脸上写满了坚决。寸步不让的与张风对视着,哪怕对方的身上已经溢出了丝丝杀机。

    “如此说来,就算某下令将俘虏交予两位大人,刘都尉也会抗命不遵了?”

    一挑眉毛,张风话中杀气凛然。手掌搭上长剑,大有只要刘备敢说是,就拔剑砍人的架势。

    两人的僵持吸引了周围jǐng戒的士兵的注意,不过在这些凉州军士兵犹豫着要不要干预时,主位上的董卓却是轻轻摇了摇头。

    这番闹剧正是jīng彩之时呢。

    “上令不仁,属下不敢从。”

    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