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齐天下 >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大齐武安君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大齐武安君

书名:大齐天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蜀中布衣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领风sāo数十年。蒙武,乃是继上将军吴逊之后,大齐又一赫赫战神。

    蒙武出生在功勋卓著的将门世家,先辈早在秦朝时期便是声威赫赫的名将。秦朝时镇守九原的大将军蒙恬、文武双全忠直刚毅的蒙毅、辅助大齐圣武帝开创大齐基业的上将军蒙仲,襄文帝时平定西凉的上将军蒙骁……

    近两百年皇朝兴衰家族悲欢,铸成了蒙氏一族刚毅尚武正直忠义的家风,世代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军争臂膀,而蒙氏的子弟们更是遍及军中,成为大齐军队的中坚力量。

    蒙武本为蒙氏庶出之子,这庶出便是指小妾所生的儿子。在礼法森然的chūn秋战国,庶出之子是没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与财产的。

    到大齐立国时,家族世袭制被冲击得名存实亡,才能的重要xìng大大超出了身份的重要xìng,嫡庶大防也大大松弛,庶出子弟也多有取代嫡长子而为正宗继承人。

    虽大势如此,然则要突破这些传统礼法,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难处之一,庶出子弟必须有过人才能与特别功勋;难处之二,嫡出长子须得确实平庸无能。二者同时具备,庶出子弟才有入主正宗的可能。二者缺一,庶出子弟便只能成为凭借自己实力去奋发的寻常士子。

    然则,这两者同时具备的机遇,偏让蒙武遇上了。

    蒙武少时便有英才之名。一次,大父(爷爷)蒙骁召集蒙氏本系旁系百余总角孩童在后园讲授兵法韬略,向柳树下盘坐一帮童稚悠悠发问:“为将之道,当以何为重?”

    一阵窃窃私语后,当先的一个红衣孩童站起身来昂昂高声:“回大父,蒙奇有答,为将当以智为重!孙子有言上兵伐谋,谋略高低决定大战胜败,譬如孙膑桂陵马陵之战,譬如秦赵长平决战,便是以智取胜的典范。”

    “大父,孙儿认为当以勇为重!”又一孩童站了起来,竟是嫡长子蒙建,他胸有成竹地开口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为将若不以武勇称道,必是庸庸碌碌!昔rì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非凡勇气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武勇何人能当也?”

    “大谬大谬!”一个年纪稍大的少年摇头起身道:“战国之际魏国上将军吴起爱兵如子仁爱非凡,与士卒同甘共苦,亲自为士卒吸吮脓疮,全军上下莫不乐与其共同生死,孙儿认为为将首德在于仁。”

    “错,该是忠,忠义者名臣大将不可或缺。”少年刚坐下,又有童声响起。

    “不对,该为严也,威严才能服众!”

    “错也,该智!”

    “大谬!该是勇!“

    孩童们各执一词争吵不休,大院内顿时嗡嗡哄哄响成一片。已年过七旬的蒙骁不禁摇着白头喟然叹息道:“诸子如此见识,蒙氏一族的昌盛只怕也要到此终了!”

    此时的蒙武不过是一个八岁孩童,生得矮小黝黑犹如山猴,坐在树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听着兄弟们的争吵,却是一言不发。

    蒙骁正要转身离去之际,眼光不经意瞥过这不起眼的角落,见孩童蒙武紧绷着小脸正襟而坐,便漫不经心地随口问道:“蒙武,你在那愣怔个甚?

    “蒙武以为,诸位兄弟之言皆是大谬也!”先是一句**的评断,蒙武霍然起身侃侃道:“智、勇、仁、忠、严皆为大将所必须,岂有轻重之分!为将者手持兵威震慑四方,盛世当保家卫国护佑黎民如大父蒙骁,乱世则靖国安邦息止兵戈如先祖蒙仲,顶天立地敢为天下之先,为将者自当以天下为重!”

    话音落点,百余双眼睛错愕地望着这平rì木讷内向的孩童,吵吵嚷嚷的大院顿时寂静了。良久之后,蒙骁才捋着白花花的胡须大笑道:“善哉善哉!此子未来不可限量也!”

    到了蒙武十七岁那年,年轻的上将军吴逊奉宣武帝诏令征伐南越,大军结集时公开招募十名幕僚,蒙武前去应试,在万千士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军幕府中一名参赞军机的幕僚。

    在吴逊这般绝代名将前,筹划谋略的幕僚本就像明月旁的晨星一般黯淡无光,可是蒙武通权达变聪慧过人,并不在大战谋划,战场方略上下功夫,而是专一从细处小处着眼,每当上将军吴逊制定出大战方略时,蒙武便细心疏理将方略制定成条条缕缕的具体事物,如大军集结时间、辎重输送路线、斥候穿插位置、骑兵步兵的衔接配合等等,几个月下来颇得吴逊的信任,当大战结束后,蒙武已成了执掌大军幕府的中军司马。

    两年之后,上将军吴逊奉命北击匈奴,迁升蒙武为右路大将,从雁门关外的岱海草原出发,率领五万骑兵风驰电骋般飞驰yīn山脚下击溃盘踞于此的匈奴左贤王部,与亲率左路大军的吴逊大败匈奴于漠南,立下不世功勋,成为大齐新一代杰出将领。

    大父蒙骁弥留之际,亲自聚集蒙氏本系旁支族长,宣布由庶子蒙武继承蒙氏族领,承袭武安候爵位,蒙武正式成为了蒙氏一门的当代领袖。

    其后,上将军吴逊挂冠隐退,待安帝即位时,蒙武已是大齐执掌军务的太尉。然则安帝好大喜功,执意要亲率大军远征匈奴,苦劝无果的蒙武只得愤然告老辞官。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十万齐军在漠南全军覆没,安帝自刎而崩,此刻交州也传来南越复立叛乱的消息,大齐上下顿时一片混乱慌张。

    大乱最为考验领兵大将的胆识忠诚,蒙武在没任何兵符诏令的情况下,只身亲赴驻守齐阳的北军中垒部大营接掌都城防御,又与三公九卿拥立安帝长子陈政为新帝,平息了有可能发生的兵变暗涌。

    其后数年,举朝上下厉兵秣马,八年之后蒙武亲任上将军平定了南越之乱。

    按理说,此时的蒙武功勋卓著战功彪炳,又颇得大齐全军上下拥护,正是其大展手脚权倾朝野之际。然则,蒙武归朝第一件事便是以老伤复发为由请求告老解甲,天子感念其煌煌功勋,封蒙武为武安君,并擢升其子蒙贲为三公之一的太尉。

    大齐爵位共有二十一等,最高为王爵,除了当年圣武帝陈小白封义弟李忌为辽东王世代承袭镇抚幽州外,当今天子也只封了皇弟陈洛为洛阳王;而第二等,便是这君爵,蒙武本已是世袭先祖第三等彻候爵位,与三公等同,进爵武安君之后已位列三公之右。之右,便是之上,官员名册书写时的次序,右在左前,故右为上。

    告老解甲后,蒙武淡出了朝堂社稷之外,不问国事大政不见军中旧部,在府中专心致志地做了以灌园培土为乐的田舍翁。

    一次,唯一的学生上官若溪问他何故告老,老蒙武悠悠笑答:“当今天子本是危难继位,此际又值主少国疑之时,老朽在朝岂非平添功高盖主之嫌,不如顺势而退淡出朝局尽享田园之乐也!”

    就是这样一个声威赫赫的百战大将,却淡泊名利明锐如斯,怎能不让许多追逐于官爵财富的世人们敬佩不已。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