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齐天下 >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死嘱托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死嘱托

书名:大齐天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蜀中布衣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正在犹豫不决间,黑衣人眼角一闪,一个娇小婀娜的少女已立在了与他刚才交手的年轻男子身旁,低声问道:“主君,你没事吧?”

    闻言,黑衣人心头掀起滔天巨浪,再看少女面容,惊得眼珠子都凸了出来,气急败坏地吼叫道:“真田大人,这这这,怎么回事?你为何……”

    “你在对我说话?”夜飞燕秀眉一蹙,颇为不耐地望向了黑衣人。

    黑衣人急迫地开口道:“大人不是在辽东刺杀李信吗?为何竟在此处?”

    话音刚落,吴玄心中骤然一闪,瞬间明白了这黑衣人必定是失忆之前的飞燕的同伙,突兀变成敌我相见,难怪乎会如此惊讶。

    “对不起,我名为夜飞燕,并不是你口中的真田大人,休要套取近乎。”夜飞燕冷冷一句,丝毫不为所动。

    “真田琉璃,你难道要背叛风魔宗?”黑衣人又惊又怒地吼叫高声,显然大觉不可思议。

    “还是那一句话,你们认错人了。”夜飞燕冷哼一声,哗啷抽出长刀遥指黑衣人对吴玄道:“主君,这个头领交给我对付便可。”话音落点,人已如鬼魅般向前飞掠而去。

    黑衣人心头惊怒交集,对真田琉璃的突兀叛变恍若梦中,此刻见她已是毫不留情地汹涌杀来,急忙提起长刀凝神应对。

    两人身形倏忽交集,只闻“叮”的一声金属撞击,黑衣人只觉一股无可抗御的巨力透刀而入,胸口如被雷击,竟吃不住势子,跄踉跌退。

    夜飞燕得势不饶人,又是凌空跃起乘胜追击,几个志能便见首领负伤,急忙抽刀上前抵挡住了她的攻势。

    夜飞燕冷哼一声,手中长刀化出百千刀影,鬼魅般在志能便们的强猛攻势里从容进退,刀锋到处,总有人倒跌丧命。

    与此同时,吴玄三人也加入了战局,一人长刀肆掠,一人银枪翻飞,一人双锤抡舞,转眼之间原本围攻他们的四十余个志能便只剩下了十来个人。

    黑衣人见他四人如此厉害,急忙呼喝着手下结成一个临时战阵狼狈不堪地慢慢退至山崖边,一望身后的陡峭山崖,他心知突围已是不可能,心头一横大吼一声竟跳下了山崖,骤然消失不见。

    见状,吴玄心头一沉,高声一句“飞燕随我来”,便顺着崎岖难行的山路向山崖下追赶而去。

    崖下灌木枯黄,树林参天,一条淙淙小溪曲曲折折地哗啦流淌,借着朦胧的月亮银辉,吴玄锐利地目光一扫周边十丈,哪里还有那黑衣人的身影。

    虽是如此,他还是与夜飞燕顺着山崖边细细地寻找了一圈,依然毫无所获。

    回到崖顶,战斗业已结束,五十余名志能便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了冰冷的山崖上,绯红的鲜血肆意流淌。

    见吴玄皱着眉头走来,景云迎上前来问道:“玄兄,那人逃了?”

    吴玄沉重地点点头,忍不住一声长叹。

    李希雅笑吟吟地开口道:“区区一人逃脱,玄兄叹息个甚来?”

    “小妹有所不知,”吴玄正sè地摇了摇手:“那首领的死活我并未放在心上,关键的是上古奇书《河图》在他手中,故才下山追击。”

    李希雅歪着脑袋追问道:“《河图》?那是什么书?为何我从未听过?”

    “我也不甚清楚,只知道上面画着一副深奥的图案,若要说内容,现在落入倭国人之手,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快来,这里还有一人未死。”不远处的安娜向他们招了招手。

    闻言,吴玄等人快步走了过去,便见一个身着青衣的老者正躺在血泊中兀自呻吟。

    青衣老者看到有人到来,摆摆手气若游丝地喘息道:“多谢…几位朋友相助。”

    吴玄记得刚才志能便便是从他身上搜出了《河图》,心念骤然一闪,沉声问道:“阁下可是越国上卿司徒仿?”

    “阁下何人?竟知道我的身份。”青衣老者努力地瞪圆双眼想要看清吴玄,然则始终却只能看到一个朦胧晃动的影子。

    “在下吴玄,上卿有礼了。”

    “你…就是吴玄,击杀,击杀青帝之人?”司徒仿说话间脸庞已是愤激红润,又是剧烈地喘息数声,长叹开口道:“唉,天意,天意也!”

    司徒仿闭目凝神良久,骤然睁开双目道:“老朽身中剧毒,已是命在旦夕,然有一事拜托阁下,敬请允诺。”

    “上卿但说无妨。”

    司徒仿长长地出了一口粗气,艰难说道:“吴将军,我原本有一奇书名为《河图》,不幸落在了倭国志能便手中,若…若有机会,请,请你前去倭国,寻回此书,拜,拜托了。”

    吴玄沉吟良久,见他大限将至,不忍拒绝,终于忍不住缓缓点头。

    “谢谢。”

    司徒仿无比欣慰地说了一句,伸出枯瘦的双手想要拉住吴玄表示感谢,然而眼中一丝光芒却渐渐熄灭,沟壑纵横的老脸也是舒展开来——辅助青帝雄踞荆州,堪称为一世英杰的司徒仿去了。

    吴玄幽幽一叹,对着他尸体长身一躬,心头却是堵得难受。

    ※※※※※※※※※※※※※※※※※

    渡过大河折向西方,吴玄等人赶路的速度骤然加快了。

    在大河南岸的官渡口,他们遇到了辽东王李信留下的传话信使,言明辽东王马队已于两rì前西去,并在虎牢关外扎营等候他们的到来。

    稍事歇整,六人飞马向西,沿着宽阔的弛道一通驰骋,第二rì黄昏虎牢关外的青山已是历历在目。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大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早在chūn秋战国时便是卡在华夏东西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之所以名为虎牢,却有着一个很出名的典故。

    西周周穆王酷好出游狩猎,曾率甲士三千东来围猎于大伾山,穆王弃车换马全副戎装,不料登至半山却发现一头斑斓猛虎伏在芦苇丛中,随行大臣急忙惊慌高呼:“虎伏葭中,我王后退。”

    周穆王的马前勇士奔戎见状一声暴喝,势如奔雷飞步赶来,扑入芦苇丛中与猛虎徒手搏斗,降服猛虎后将它关进大伾山一处山洞之内,洞口用大石堆砌阻挡,大书“虎牢”二字。

    chūn秋时期,晋国联络大小诸侯三十余国讨伐郑国,取胜后在大伾山建筑关城防备郑国东来,这座关城便称之为“虎牢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