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科技狂人 > 重生科技狂人 正文 第0970章 唐IT和互联网的高深

重生科技狂人 正文 第0970章 唐IT和互联网的高深

书名:重生科技狂人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杰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有必要指出一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争斗可不仅仅限于网景挑战哲儒软件之类的商业公司间恩怨情仇戏码,诸如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互联网结构委员会、互联网协会、万维网同盟等等行业机构,也是明争暗斗不断。

    究其根源在于,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已经没有人怀疑了,进而只要肚子里有点技术存货的家伙,就都野心勃勃地试图通过参加此类行业机构运作,动动嘴,伸伸手,达到青史留名的目的。

    举一个最讽刺的例子,1990年代以前,深受欢迎的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得意洋洋地宣称,和迟钝、嘈杂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的官僚作风相比,自己是一个更敏捷、更虚心、更开放的标准化实体。

    结果,最近几年,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的规模迅速膨胀,之前由短小精悍自然而然地带来的工作高效作风,基本上都消失了会议上,每个人都想表述对未来的创新看法,争来吵去,民~主倒是够了,可却没有集中来收场,导致络的概念、探索和应用。”

    “如果互联网能像生物的神经网络那样,针对各种外界变化,自动地做出正确的反应,那么,大家的忧虑和烦恼,岂不是少了很多。”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要想达到这个理想状态,首先得做到,每个网格,每个节点,都是对等的,拥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p2p的初衷,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

    在本次的de拉斯维加斯秋季展行业论坛上,除了“务虚派”罗伯特·梅特卡夫大声疾呼、“探索派”唐焕大谈实践等等之外,还有“务实派”直接为了真金白银大打出手。

    网景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巴克斯代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其直接点名道姓地抨击哲儒软件公司,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地位,大搞垄断,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不难想象,吉姆·巴克斯代尔的开骂,要比罗伯特·梅特卡夫、唐焕等人的“高深”话题,浅显直白了许多,可谓极具娱乐性,顿时引来了大量关注。

    首富先生在例行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便自然被问到了对此做何表态。

    “现在大家都在热烈探讨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自~由和平等精神,可也不免被有些人混淆视听地利用起来,以弱者姿态,博取同情。”唐焕淡淡地说道:“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网景公司在运作上的种种极具侵略性的举动你不能因为自己冲得太猛,撞得头破血流,便开始扮可怜,绑架舆论和道德大家竞争的就是技术上的孰优孰劣,扯那些没用的东西,有意思么?”

    首富先生对吉姆·巴克斯代尔上蹿下跳的不屑和轻蔑,简直就是扑面而来,一向反应灵敏的记者们,顿时精神亢奋起来果然可以大做文章了。

    又有一名记者尖锐地问道:“唐,最近有人发现,哲儒软件的操作系统studios,会根据用户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情况,生成一串与用户名字、地址相关的代码,即一个全球唯一识别码,而这个识别码又会通过studios的电子注册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传送到哲儒软件公司的网站服务器上。”

    “有分析认为,哲儒软件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一套软件是否被安装在多台计算机上,进而查找盗版软件。”

    “《纽约时报》甚至披露,哲儒软件公司已经通过这种方式,悄悄地搜集了一个有关用户信息的庞大数据库。”

    “更有一种传言,描述了哲儒软件公司和情报部门合作,在全球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studios里,隐藏了追踪和收集信息的代码。”

    “请问,唐,哲儒软件公司是否在产品当中,设置了可能泄露用户信息的‘后门’呢?”

    首富先生很有耐心地聆听对方,照着笔记本,飞快地提完问题后,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虽然简短,但却不失认真地回答道:“哲儒软件公司一向重视计算机的安全,尊重用户的隐私,会把选择权留给用户,由自己来做决定。”

    “具体而言,就我所知道的有,浏览器polestar为了增强使用体验,通过ookie技术收集到的数据,都存储在用户计算机上的安全区域,并且可以随时清除;至于那些被上传到网站服务器的信息,同样允许用户清除。”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确实导致了道德、法律等等层面的一些新问题。对此,哲儒软件公司一直保持着谦卑敬畏之心,和最广大的用户站到一起。其正在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讨论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软件使用许可协议的条款,来约束大家的行为。”

    虽然唐焕的回答有避重就轻之嫌,但记者们也心知肚明,他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毕竟有些潜规则,只要不是弱智,便都心领神会。

    反正,可以炒作的话题,已经有了。

    首富先生面对吉姆·巴克斯代尔大骂哲儒软件公司垄断霸道,让网景公司受到了不公平竞争的待遇,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不屑,并且反过来斥责,对方在技术高低比拼的正途上技不如人后,便气急败坏地走上了歧途,扮可怜,博同情。

    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唐焕的回击,可不是一般地让人难堪。

    除了热火朝天的口水仗之外,人们也注意到了首富先生提到的p2p技术和应用方案其行事风格一如既往地谋定而后动,当东西亮出来的时候,便已经一步到位地足够完善可用了,不用像微软那样,修修补补地来个“三部曲”。

    自然而然地,p2p在传输数据方面的独到优势,首先被大范围关注。

    p2p技术虽有版权,但却开源,可谓“大公无私”,没有那些狗屁倒灶的猜忌、嫌疑、杜撰。

    于是,几乎一夜之间,其软件便被安装到了难以计数的电脑上,p2p网络俨然成型。

    更有黑客竞速,只用三天的功夫,便推出了符合p2p规范的第三方下载软件。

    结果,连对技术最不敏感的普通互联网用户都知道了原来,下载能这么快!这么爽!什么图片、音乐,甚至视频,统统都可以酣畅淋漓地分享!

    现阶段,美国的普通用户,所最多使用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方式,已经普及了56kbps的接入速度;而商业用户最多使用的adsl,则至少是128kbps。

    这种水平,相比于十年前,简直就是飞跃,业界自豪得不乏一种宣称“网络带宽已经够用”的声音,比如专注调制解调器产品十多年的贺氏公司。

    现在p2p一出,顿时让各个线路提供商大呼吃不消电缆通信负荷居高不下,看来又要融资,大搞基础建设了,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哲儒等等设备供应商,则不动声色地做好了迎接采购风潮的准备。

    唱片行业则悲观地预测p2p无形当中助长了非授权数字音乐传播的泛滥之势,传统唱片公司的销售业绩,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打击。

    这些纷纷扰扰,只是p2p的通讯功能引起的,而认证功能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发酵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