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宦海风流 > 正文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四十一章 抉择(完)

正文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四十一章 抉择(完)

书名:宦海风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天堂发言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维州事件不仅直接导致太后党的败落,其后也牵连了众多中枢官员,几十名大臣或被贬或削职降罪。主张和议虽是政事堂会议通过,但窦刚身为首席宰辅,无法逃脱领导责任,原宰相制度中,当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从此事件后,终于改为诸位相公轮流执笔,窦派声势大损。

    最大的得益者是“侍中”卢士琼,随着大批重要官员的获罪和致仕,窦刚也以丢卒保帅的魄力避免了自己集团的伤筋动骨,一些把持的重要位置不得不让出,卢派党羽趁机占据其位,许多要职被卢士琼集团和落井下石的“李猫”李景俭故旧亲信瓜分。

    而“并州刺史”宇文成,为卢士琼同窗好,极为其士琼赏识,此次也在升迁之列。

    “启禀大人,衙外又有梧桐乡数十百姓递交请命……”王三进来禀告。

    丁晋挥挥手,沉着脸道:“让乡亲们回去,就说本官不准,再请愿也无用。”

    “这个。。。。”王三支吾道:“大人,这样……恐怕对大人名声不甚好。”

    丁晋烦躁地站起身来,在地走了几步,沉声道:“下去行事。”王三无奈,领命退下。王三所说的这件事情,正是和刺史宇文成地升迁有关系。随着帝国中枢这次巨大的政治风暴。连偏远的并州地方,都感受到了隐约的震动,地方官员们自有灵通的消息渠道,卢派渔翁得利、获得大胜后,宇文成地任命公文还没有下来。在整个并州官场。消息已经满天飞,便有那七窍玲珑之人,率先响应,在下辖县乡,为宇文成开始修建功德碑庙。

    这是免不了地官场风气。丁晋也压根没想“与众不同”。更何况这两年中。宇文成对自己确实不错,所以,文裕县修建碑庙。自不能落后于人,免得被人讥为无情寡义之辈。

    但问题却出在修建的时间。因为照估计。朝廷的圣旨最多一到两个月便能下来,既然修建碑庙是做给宇文成看的,当然要提前完工,总不能宇文大人走的时候,却给个半截,所以这就要求工期必须压缩在一月之内。而且各县已不知觉地形成暗中竞争,都想着个完工,好给将要高升地司一个惊喜。

    关键地问题却是现在正是一年中农活最忙碌地秋收时节,官府却要征用大批壮丁去修碑修庙,眼看着成熟的庄稼在田地中无法收割,如果近rì来一场大雨,丰收便要变成天灾,“以食为天”的农户们又怎能不急切?文裕县地百姓都知道丁县令是个温和之官,所以便大着胆子来县署递交请愿,希望官府能宽限几天,允许壮丁们回家收割完庄稼,才修建碑庙,大家并保证,一定会在期限内完成丁大人的任务。

    说来,百姓们地请求倒也不算过分,本来,官府劳民伤财,修什么功德碑便是讨好司却疲惫百姓的一件无聊事,但这件无聊事,在官场却小视不得,宇文成虽是一个还不错的官员,但却无法逃过一个“名”字。此人最是爱惜名誉,在并州三年为官,也称得呕心沥血,勤政爱民,所以就更希望能看到自己一番心血的回报,而这份回报,实质化之一便是百姓和下属官员们的缅怀和拥戴。

    功德庙,当然便是最好的缅怀和尊敬。

    虽然说,就是宽限百姓几rì时间,也不是无法按时完成这项并不太大的工程,而耽误农忙时节的危害,更是这些地方官们人人清楚,人人明白,但是一件事情,换一个立场,换一个角度,也许你看到的东西就会很不同。

    好多看来简单的事情,局外人以为随手便可解决,但他们却不会复杂看问题,官场的事尤其如是。就拿这件事情来说,正当别的县乡都争分夺秒抓紧时间修建碑庙,而你文裕县却不仅放慢工程甚至让壮丁先去收割庄稼,让领导怎么想?尤其是一个曾经赏识你、重视你的领导如何想?

    人的思想并不总以理智为准,就算宇文成体谅百姓的难处、理解丁晋的做法,但他的心里肯定不会好受,他会不会认为丁晋觉得自己要走了,所以开始不把他这个司放在眼里了?会不会认为丁晋是个寡恩之人?

    就算宇文成宽宏大度,不作如此想,丁晋的做法看在别的官员眼中,也会有不好的影响,不讲情义之人,在古代官场,历来不会混得开,这就是规矩,这就是规则。好多看来简单的事情,都有它特殊的官场程序和法则,外行人就象盲人摸象,永远找不到出路。任何游戏都有相对固定的规则,无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只有遵守了,才有可能被其他玩家接纳,否则就会被排挤出局。玩游戏如此,从政更是如此。这些规则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成熟、完善并被圈子中所有人默认和遵守,只有遵守它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违背它,将遭致众人的围堵。

    所以,虽然并州各地大修功德碑庙时,一些清明之士,包括宇文成的幕僚古真然都劝说宇文成下令阻止各县铺张浪费,但是这次,以敢于顶撞刺史大人著称的文裕县令丁晋,却没有进过一次言,更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百姓的请愿,丁晋终究没有理会,但他还是无法坐视不理有可能遭致的雨患,一方面,他特批了一笔专项资金,从邻近数州雇佣了一批劳力来帮忙修建碑庙,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另一方面,由本县田曹胥吏们合理安排剩余的农户人手,调派那些家中田地少的农家收割完庄稼后,再帮助其余农户抢收作物。

    文裕县的功德碑和功德庙,终于修好了,宇文大人看了很高兴,当然这份高兴是隐藏在内心中,表面,宇文成却皱着眉头,不咸不淡地批评了丁晋几句。

    半个月后,“并州刺史”宇文成接到了朝廷的圣旨,他被任命为架部郎中相当于部委中的一司长。从级别来看,只算平调,不过从身份地位来说,却已是中级的京官,和一个偏远之州的主官比较,当然不可同rì而语。

    宇文成走的时候,对丁晋说,很赏识他,这次自己被卢公看重,调往中枢,他yù归朝大展宏图,认为丁晋是一个很有才干之人,所以如果丁晋愿意,他在zhōng yāng站稳脚跟后,便想把丁晋调到身边帮助自己。

    丁晋听后,没有当场答应宇文成,宇文成有些失望,但是他觉得丁晋只是没有想清楚,如果能跟随自己这个老司前往zhōng yāng,以后的前途发展,自然比一个小小县令要强得多,所以希望丁晋回去好好想想,如果想清楚,可以给自己写信,自己会走通关系,将他调往长安。

    丁晋确实很为难,很犹豫,这也是一向果断的他,没有当场答应或拒绝宇文成的原因之一。他自然知道,自己和宇文成配合默契,再加对方也是干事之人,如果跟随其前往京城,可预期的地位,应该会比小小县令强胜。但是,自己身为窦昭门生,却是已在进入官场的天,便打下了窦派的烙印,此次维州之变,窦相公和卢相公之不和,已是天下人皆知,如果自己投向卢派,旁人又如何看待自己?

    但是,久在窦派之中,却是一无关重要之小棋子,或者只怕窦相公对自己都无甚印象,宇文成却是卢侍中欣赏且即将重用之人,依着宇文大人对自己的看重,想来当有机会大展宏图。

    名誉和利益得失间,孰轻孰重?

    这份抉择,几乎事关以后生死荣辱,丁晋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