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宦海风流 > 正文 第五部 尚书省内 第十七章 值班的一天

正文 第五部 尚书省内 第十七章 值班的一天

书名:宦海风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天堂发言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第十七章值班的一天

    又是一夜过去,清晨,街鼓还没有响起,丁晋却被窗外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唤醒,披衣下床,轻轻推开窗户,一股微寒而清冷的气息,迎面扑来,jīng神不由为之一振。昨晚睡得太沉,却不知何时下起了一场小雨。

    小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窗外阶下及对面的房屋的青瓦,皆是湿漉漉的,透着被大自然清洗过的明亮,院中,雨水汇集的一条条小溪自顾流着,缓缓流向门外的水渠。

    梳洗过后,丁晋出了房门,地下非常湿软,虽是洒了沙子,还是可踩出脚印,看来,这雨虽不大,却是已整整下了一晚。长安城的夏天,雨水特别多,对于“班一族”,是个不小的麻烦。

    就在个月,长安下了一场大暴雨,街道水深数尺,“吏部侍郎”刘纵大人去班,结果在“崇义坊”西门那个地方,被水围困,之后在水中漂浮了几十步远,街道两边店铺里的伙计们看到他身穿官衣后,呼叫着相继进到水中救他,才使他免遭一死。但是其它人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那一天,长安溺死了好多人。

    幸好,丁晋班路经的几个地方,并没有被雨水阻塞,后来,他看了朝廷发给官员的邸报,才知道当天暴雨的严重xìng,邸报的记载是:“京师大风雨,毁屋扬瓦,人多压死。水积城南,深处丈余,入明德门犹见车辐”。

    宰相姜公浦,就此事向天子建议,如遇大风暴雨,视情况,可让官员暂时休沐在家。有倒霉的刘侍郎的前车之鉴。几位相公都表同意,天子于是御批准奏,并规定了具体的通知方法为,以宫内鼓声先行通知各主街“街鼓”,再以“街鼓”通知分散在各坊内的官员。

    这条赦令。得到了广大官吏们的支持,因为,长安城以前虽修有明渠和暗渠两种排水设施,但这些设施多已年久失修,有关部门不是不想修,但这几年朝廷财政异常紧张,每年都是大笔的财政赤字,真是有心无力,所以。每逢多雨季节,几处低凹的街道,总有积水成患。如果这次不是刘侍郎“以身犯险”,恐怕朝廷依然不会重视广大官员们地雨天班问题。

    不过,今天这样的小雨,当然不在暂休之列,“街鼓”以和往常相同的节奏响了起来,这既是报时的鼓声,也是催促官员们班的鼓声。

    穿衣整戴,收拾完毕,当丁晋来到大门口地时候。丁翼已经将马儿牵了过来,吩咐了丁翼几句,他翻身马,向坊门行去。

    出了坊门,马儿速度加快,踢踏的马蹄踩过街道,翻起一片泥点。长安城的大街,多是泥土之路,若逢雨雪。土道经行人车马践踏,行走极为不便,这也是官员们不想雨天班的原因之一。

    当路过“通义坊”地时候。丁晋下马。在街市摊点买了一份“煎饼”。这时地长安。人们已经开始流行吃面食。这种早点所售卖地“煎饼”。其种类和加热手段。和后世地基本差不了多少。很是香甜美味。

    不过和妻子做地饭食还是差了点。丁晋咬了一口煎饼。细细品味着。往常。他都是在家中吃早点。不过现在小板已经八个月身孕。丁晋不让她cāo持家务。而别地丫鬟仆人做地早餐。总是让他无法满意。因此还不如路买几个煎饼来得合适。

    “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丁晋正要翻身马。身后传了一阵大嚼和赞叹地声音。他好奇看去。却是自己在尚省地同僚--“郎中”孔光。

    这个人据说是孔圣地后人。可是无论xìng格。还是做事。一点没有“圣人”地风范。为人时而迂腐时而古怪。省内地人缘并不佳。

    丁晋笑着打招呼:“孔大人。早啊。”然后。又看其大口咀嚼、满脸陶醉地样子。好奇问道:“孔大人。这煎饼饼真有此等好吃么?”

    孔光艰难地咽下一大口煎饼,摇头晃脑道:“此饼好处,一言怎能道尽,你以后慢慢刻体会得。丁大人,请了。”

    说完,翻身了自己那头老毛驴,踏着泥浆向前行去。

    丁晋觉得这老头很有趣,了马追赶孔光,用话搭讪着,不过老头的兴趣全在饼,并不想多说话,丁晋也不生气,手中拿着煎饼也大嚼起来。

    不一会,两人到了“广运门”门口,由甲士验过“鱼符”,进入皇城,再行了半柱香时间,到了位于“承天门大街”旁的尚省。

    进入尚省大门,两人就要分道扬镳,临走时,丁晋对孔光道:“孔大人,今rì乃下官值班,您稍等片刻,下官一会便去为贵曹取出印符。”

    都事官,有掌印和稽察缺失之责,十二位实职都事官,每人轮值十rì,一旬一换,今rì便是轮到丁晋值班了。

    孔光无论对谁,都是那副“公事公办”的脸sè,从来不苟言笑,这时板着脸道:“好,那本官就等着丁大人取印。”

    因为都事官有“掌印”的责任,所以每天下班时,每房每曹地印章都要有值班的都事官,统一收集起来,然后放到一处保卫森严的地方,由值班吏员和卫士看管,第二天班前,都事官再将印章取出,分发给各房各曹。

    辞过孔光,丁晋来到“尚左丞”所在的签押室,也就是束元嘉的“办公室”,左部各司的印章等物便放在签押室的内房中。丁晋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半钥匙,和值班的小吏持着地半把钥匙核对无误,然后并在一起,打开柜子,陆续取出十余枚印章,这就是分属左丞管理的各曹房的权利象征。

    随后,丁晋又来到“尚右丞”杨承和的签押室,取出右丞部的印章。将这些印章。一一分发给各司、各曹、各房,而同时,丁晋还要清点本司人数,这就是都事官地另一职责:稽察缺失,也就是“考勤”。

    将这些虽不繁重但非常细碎的事情忙完后。丁晋这个值班都事官的“早课”也就完成了,接下来,就要开始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需要到顶头司“尚左丞”那里听候训诫和接受一rì地工作安排,但这不是所有地工作,当rì收到的一些紧急公文,随时会分派到各房处理。

    束元嘉已来到了自己地公室,刚才丁晋来取印章的时候,这老头还没到。此时。束大人正舒服地坐在宽大的藤椅中,抿着香茶。

    “束大人,下官第六房都事官丁晋点卯完毕。来报。”丁晋拱手道,这个时代的礼节还没有后世那么繁琐和尊卑,尤其是在官场,那些出于恭敬和仰慕的大礼参拜不提,一般下属官员面对司,也只是拱手一礼。

    束元嘉瘦猴一样的脸挤出一丝笑容,笑道:“青云啊,各司都无缺失?”

    “禀大人,本部各司都无缺失。该到之人无一缺值。”

    如果不算那些挂着名衔而不用班的人地话,确实各司都没有迟到、不到者,而那些占着位置不干事的人,是不算入考勤名单的,这是整个省内人人皆知地“潜规则”。

    而要将这些人都算入尚省官吏名单的话,那将是一份臃肿庞大的机构名单。比如,丁晋这个级别的都事人员,职官令中明确规定:尚省计列十位都事官,可是实际却有十八位都事官。更有其中六位,是只拿俸禄不干事的“关系户”,而“主事”这个级别的人员,原本也为十位,可是实际,吃着这份俸禄的人员起码有二十余位。

    此外,挂着尚郎中、员外郎名号,却常年也不见一面的人,也大有人在。而这不只是单单尚一省的情况。中省、门下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诸卫、诸军等zhōng yāng各机关。这样地例子比比皆是。比吃空俸禄更严重的是,据说最近几年。那些“关系户”已经不满足于只担个有名无实的长官,有一些背景深厚、靠山强大者,已经纷纷走到前台扮演角sè,这导致的后果就是部门之内,职权重合,人浮于事,矛盾倾轧,,混乱不堪。

    对于丁晋的回答,束元嘉自然知晓内中含义,于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将分属“第六房”的工作,指派给丁晋。

    束元嘉能担任“左丞”之职,能力自然是有的,就拿着分派工作来说,虽然有几百份公文,但是哪些公文重要,哪些公文次要,那些公文急用,那些公文可以拖延,哪些公文更要注意些什么,几句话,便给丁晋讲得清清楚楚。

    丁晋心中佩服,暗叹束元嘉虽其貌不扬,可是这份治事和统筹能力,在省内恐怕找不出几个人能相比。

    他这样想着,神sè间不免就露出了佩服的表情,束元嘉很受用,但又想起了丁晋等人曾嘲笑过自己的容貌,心中升起一股怒气,小子,老夫终有一rì会让你知道厉害。

    “呵呵,好好,青云啊,你地天分确实很高,老夫不过略有提点,你便知道变通,不错,不错,老夫很看好你,以后只需努力做事,本官定当在高大人面前举荐于你。”

    束元嘉一副慈祥的笑菩萨模样,不知底细的人,定当认为他是一个心慈和善的长官。幸好,丁晋已得“座师”杜黄裳提醒,知道这人最是面善心恶,是个招惹不得的难缠角sè,杜黄裳曾在尚省担任右丞之官数年,当时和任职“郎中”的束元嘉可是打过不少交道,所以深知其底细。

    不过丁晋自问自己和他没有什么矛盾,平rì也是尊重恭敬得多,所以也不担心其他,既然没有选择司的权利,那就做好自己的本份便是。

    中午,丁晋照例带领几位小吏,巡视各司曹,看有无早退和缺失情况。及至巡查完毕,正好午休鼓声响起,因为是值班身份。所以丁晋无法回家吃饭,于是随了范理、杨凭等人,自到食堂吃饭。

    官场之,即便连“公共食堂”,也是要分清尊卑和下级的。怎么分呢?饭菜质量区分,而且这种划分标准,还明确列入了国家地律法--职官令中。

    依品级高低订有具体标准,如尚省夏季地伙食费定例为:四至五品的标准是菜肴七盘,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鲜果一枚,余酱、醋、盐、豉、葱、姜、葵、韭等调味品各有差,六至九品地标准是菜肴五盘。酒半升,瓜一颗,白米二升,面一升一合,油三勺;而对于那些更低级地胥吏,基本只有两三个菜,加米面若干,其他诸如水果酒饮料之类,那是根本不用想的。

    除了这一点影响团结的不和谐因素外。总得来说,公共食堂的气氛还是非常良好的,怎么说也是免费饭食,且吃得实在不错,而且各位同僚混坐一起,利用空闲时间谈天说地,是个不错地消遣。

    丁晋的新同事--第五房主事杨如月就总结了几点好处:一是让平时各坐各的厅廨、各办各的公事之大大小小的官员,借助会餐食堂,获得一个和睦融洽的氛围。即如《柳记》所描述的,“礼仪笑语,讲义往复”,谁在吃饭时还能保证正儿八经的模样?人际关系的改善,自然有利于共同治事职能地发挥,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二是在此基础,增进各相关部门有司的联络,促进信息互通。坐机关者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公事地办理妥善与否。往往涉及同其他部门的配合官场术语叫“联事者”。倘若全靠具文行移交换意见,势必因公文旅行而降低行政效率。有了食堂。“凡联事者,因于会食,遂以议政,比其同异,齐其疾徐”《崔记》,协调认识提高功效的好处毋须赘言。

    三嘛,长官们估计也是想创造一个“集思广益“的群言堂形式,比如有些涉及到大家利益的棘手之事,可以交给众人共同讨论,讨论的结果,少数服从多数,以后再有不满,也不能怪责司一个人了。

    杨如月这个人,总喜欢总结一些事情的特点,不过他说得还算有道理,听了他对食堂的分析,连最爱和他抬杠的李缜都点头同意,大家都是在机关混了多年地老鸟,说起感悟,并不比新进官场的菜鸟杨如月差到哪儿去。

    不过,杨如月只看到了食堂的好处,对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尚未关注,有时候,食堂其实也是个是非之地,人多嘴杂,大家沟通到兴高采烈之机,不免有口无遮挡的时候,而失误之言,一出口便能伤人、得罪人,得罪了君子还不打紧,得罪了小人和领导,可就没准什么时候会倒大霉。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原尚省第五房的主事是一位叫沈传师的老官吏,平时喜欢端些架子,别人看他是省内老资历,也不和他一般见识,于是便越发得意得没了边。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正赶几个白吃俸禄地“关系户”也在场,这些人定期要来省内报道,其实说白了就是来“领工资”,顺道就在食堂吃了饭。沈传师是勤勤恳恳了一辈子,才熬主事的职务,所以分外看这些人不顺眼,正好,此时有不少苍蝇飞来,沈老头以扇挥之,口中还嘲笑道“哪里来的东西,一下子就能聚集到这里?”

    这句话,只要不是白痴,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意味,那些关系户听罢脸sè都变了,其中一位面相猥琐叫程至行的,不仅背景深厚,且是个最记仇的人,就因为这么一句,便利用关系将沈传师卸职问罪,又找了些小错误将沈老头发配到永州去服流刑。

    昨rì还官派十足、得意洋洋的沈传师,只因一时冲动口误,就遭遇了悲惨的命运,无怪有些久历官场、遭遇过坎坷的官吏们感叹:仕途险恶,宦海风涛,别看今天是高官厚禄,明天就可能锒铛入狱,不知道地人羡慕自己,谁又知道他们心中经常是提心吊胆。

    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个沈传师地去职,最近被朝廷“察举”为“官身”的杨如月,才能通过多年来积攒地人脉关系,进入尚省任主事之官。一个萝卜一个坑,杨如月的运气不错。

    闲话不提,话说食堂的进餐形式是“分席制”的,也就是大家各据一几、席地而坐,盛放菜肴等物的载体,是一个称作“案”的托盘,东汉时梁鸿之妻孟光给丈夫送饭时,为示尊敬,总把托盘举到和眉毛一样齐,由此留下了“举案齐眉”的典故。

    席位的排列,同样要讲究尊卑下。由堂到门口,官职由高到低,像丁晋这样的官员,可以排到中间位置。等到大家坐好后,自有侍役举着案,将各人该得的一份送到几。

    饭菜确实还不错,虽然没有那些酒楼名厨们做得sè香味俱全,但也算美味可口,荤素搭配也恰当,可看出主厨是个细心之人,公共食堂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算很难得了。

    吃饭的时候,丁晋喝了一点点酒,感觉有些头痛,于是将其他的水酒瓜果,都分给了杨凭等人。待到勉强食毕,头疼愈加剧烈难忍,丁晋手抚额头,感觉里面似乎有把小刀子,不停地翻江倒海,切割着自己的神经,剧痛之下,他的脸庞都有些抽搐。

    几个下属见状,忙将他扶回第六房公堂,然后让他在内室的床榻休息,有小仆弄了温热毛巾,敷额头,被毛巾的热气一冲,丁晋感觉好受了些,散乱的思维也慢慢恢复。这是他的老毛病了,自从那次大病一场后,就落下了这个病根,时时发作,剧痛无比,剧烈时,似有人事全非、恍惚荒诞的众多幻象,感觉自己的脑子似乎要分裂成两半才会罢休。

    在内室休息了一会,头疼渐去,丁晋让众人下去办公,自己又歇了会,感觉疲惫的jīng神好受些,便下了床榻,走到公堂处理公务。

    看他出来,总是一副病怏怏脸sè的李主事,关心地问他如何。丁晋谢过对方,装出一副轻松的表情说无妨了。李主事让他不可大意,如果不舒服,可休沐两rì,曹中有自己看着,不用担心。丁晋再次谢过他的好意,推说完全没事了,这才让嗦的李主事放弃了继续关怀。

    丁晋和这位副手的关系,还算融洽,李主事除了惫懒和嗦外,也没什么大缺点,老头心底挺好,不时地传授丁晋一些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尚省的“为官和生存之道”,虽然未必有什么大用,总是一片好意。而同时,丁晋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虚浮骄傲之态,对老人很尊重,李主事经常请病假,大部分工作都是丁晋处理,他也从没抱怨过什么,从这些地方,李主事对丁晋的印象大佳,因此,两人的关系非常和睦,并没有其他房、曹那种一把手和副手闹矛盾的现象出现。

    丁晋伏案办公,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因着时代的特点,帝国官员是班时间很早,下班时间也比较早,大概是后世三到四点这个时间段,大部分官署都到了散衙时间。

    在下班前,丁晋照例要巡视各司各曹,一是检查有没有人早退,二是将印章收起来。然后将这些印章重新保管到左右丞的签押内室里,这样,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当然,如果有一些重大急办之事,值班的都事官往往还需要加夜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