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宦海风流 > 正文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二章 淮西之势

正文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二章 淮西之势

书名:宦海风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天堂发言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二章淮西之势

    磁丘之战,刚发生不久的重要战役,丁晋自然听过,年前,朝廷在取得局部战役胜利后,以三路兵马向淮西重镇安州压进,其中,忠武军使李光颜在一个叫时曲的小地方击溃了成德镇的两千jīng锐援军,而寿州团练使令狐通在磁丘与淮西长信军决战,取得重大胜利,使沦陷数年的唐州重归帝国掌握,随后,两翼无忧的中路军帝国主力部队,由淮南行营兵马使吐谷楞率领的羽林军长驱直入,一路扫平障碍,在安州城外屯兵三万,营帐连绵十里,给叛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可以说,磁丘之战是奠定讨伐胜利的决定xìng的战役之一,通过这次决战,帝国收复了淮西军乱后被叛军攻陷的最后几块领土,军事的接连失利后,淮西军只得龟缩回原属于淮西镇的光州、安州,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后朝廷论功行赏,令狐通之功果在收复襄州的将军王武俊之。

    当下,丁晋便拍掌赞叹道:“磁丘一战,令狐大人神威震撼敌胆,令三军披靡,一举收复数百里山河,真正是大快人心之举啊。”

    裴居道抿了口茶,淡淡道:“令狐通用兵彪悍,手下又多敢死之士,兼之以多凌寡,磁丘之胜不足为奇。此战后,魏博军使王武俊抰势收复隋州,蔡州招讨使杜元纪占据方城,至此,山南东道再无淮西叛军肆虐。”

    “不错。”丁晋笑道:“前线将士节节凯歌,那淮西吴逆怕是败亡有rì了。”

    “这且不说,要知世事无常,但凡好事却最是磨人,到头来空空一场,徒令人郁愤罢了。

    ”裴居道似乎有不同之意,不过并不愿在这个话题多说,而是话锋一转道:“东道新平,那王武俊、令狐通之辈又惦念着挟势追击,杀敌立功,生怕别人抢了自己功劳,于是领着大军一股脑儿进入了淮西境内,襄州虽已早定,犹有匪盗横行,更勿用提那赤地千里、村镇破落的隋州,其中乱兵悍匪,不知其数。吾在扬州时,恰好听刚刚巡视洪州粮署的同僚于大人提及贤弟要前往襄州赴任,寻思弟从洪州出发,无论水陆,必过隋州,心中挂虑,于是急急前来,一是为你我二人多年不见,聊表思念,二来,示弟以提醒,望望一路珍重,小心谨慎为。”

    丁晋听罢,这才晓得裴居道不远千里赶赴鄂州,原来为的全是自己,不禁心中很是感激,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叹道:“裴兄之谊,某实不知如何谢之,说些感激之语,又怕兄见外了。”

    裴居道笑道:“你知道就好,那还行此大礼何意?三郎啊,你我兄弟,勿需多言,今rì之举,如对换个身份,弟也必会前来知会于我,你说是也是?”

    丁晋重重点点头。心中却是思索。如果真换了身份。自己是否会冒着被朝廷责罚地风险。擅离职守来提醒裴居道?这。这就恐怕未必了。想及此。他心中甚是惭愧。关切道:“子涯兄以何借口离开转运使府。是否会被转运使王大人责罚?”

    “无妨。”裴居道爽朗地笑道:“某是请命而来。以巡视江yīn转运院诸般事务。顺路而来此地。三郎不需担心。数年来颠簸流离。某家好不容易端了这份饭碗。自然是非常珍惜地。”

    丁晋听了他地回答。既感觉好笑又更是担心。裴居道请地任务是巡视江yīn转运院。却自作主张跑到了鄂州地界。两地自然是牛头不对马嘴。如果被人参一本。恐怕其罪非小。不过事已至此。也是无法。但愿裴居道地运气不会像以前那么糟糕了。

    两人又聊了会。说起外面地那艘军船。裴居道说他和鄂州司兵参军黄元赞有旧。因担心丁晋一路安全。于是托这位朋地面子。向驻扎在鄂州地水师借出了一艘军船。并二十名军士。护送丁晋前往襄阳任。

    原先。丁晋对山南东道地乱局其实并不以为然。毕竟朝廷大军刚刚扫平此地。纵有三五心怀不轨之徒。又怎敢顶风作恶?因此。洪州刺史原本也想派遣衙兵保护他北行。被丁晋拒绝了。但是现在好裴居道又再三提醒他前路不安定。这就让丁晋心中有了些jǐng醒。也不好推辞裴居道地好意。于是便受了。当下。让妻子小板和仆人收了下行李。付过老船公路资。跟随裴居道。改乘了军船。

    军船有二十余名军士。十多名水手。领头地是一名叫耿益地队正。jīng明干练。早已经为丁家打扫出了干净地舱室。丁翼又带着几个仆人仔细清扫了一番。在床台桌凳铺了自家带地锦帛

    点香炉,撒硝石粉,这才让主母小板带着孩子耿益看了,嘴角露出一丝不屑。

    此时,丁晋正和裴居道在船舷旁遥望远处一望无际的江水,间或聊着些两人对此次朝廷平叛作战的见解。

    似乎是久在兵乱之地,见多了生死残杀、民不聊生之态,裴居道对朝廷劳师动众地征讨是持不赞同意见的,他说军镇的存在,虽然是帝国的恶瘤,但是由来已久,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大军镇的想法无非是永远保持割据的现状,传诸子孙世代拥有,这种想法虽然不符合制度,但是朝廷在没有想出更合适地解决办法之时,就冒然动之武力,致使生灵涂炭,这对国家、对百姓,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裴居道的想法,比较接近于当年主和派的思路,他们认为,兵者,不得意而行之,勉强施为,即便是胜利,也会大伤国家元气,对于朝廷的长治久安,是非常不利的。

    说到激动处,裴居道愤慨道:“战争历时三年,共调各军兵马二十多万,耗军费一千七百万贯,国库以下,诸地府库耗竭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千里之地变为荒芜,最后即便是胜,也不过是个惨胜,实在是得不偿失。”

    丁晋理解这种想法,但并不赞同,军事行动确实是一项巨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行为,对于国家来说,能不打战,就不要轻易挑起战事,即便是再小的战役,军队和民夫的动员,财力和粮食地转运,及至战争的剧烈消耗,以及对周边地区农业、商业的破坏,对于一个国家,都是沉重的压力,而且这种损耗不容易恢复,损耗到一定程度,甚至回天乏力,可能导致国家的覆灭。

    兵事不可轻起,但并不代表永远“以和为贵”,丁晋虽是一名文官,但也知道某些时候,战争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比如淮西镇,它在三镇中虽然不是最强大的军镇,也不是最跋扈地军镇,但却是朝廷眼中,最不可忍受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地理位置。

    淮西镇,治所在蔡州,即现在的河南省汝州,辖申、光、安等州,故又称“蔡”或“申蔡”,在它的西面,南可出襄州湖北襄阳,北可逼洛阳,东面,南跨淮水,北临汴州河南开封,皆是事关帝国气运地重要城市,从淮西出兵,可轻易威胁,而且,还可以截断汉水和运河交通,使极度依赖淮南以南经济援助的朝廷财力,捉襟见肘。

    所以,有识之士纷纷言道:yù平三镇,必先定淮西。

    从地理位置来说,淮西这个眼中钉,帝国必须除去,唯一争论地,也过是军事打击的时间早晚而已。

    从政治意义来说,针对淮西镇地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堂堂宰相之尊,执掌国家权力地首脑,光天化rì下在大街被刺杀,如果对这种严重的挑衅行为,帝国不施之一定的震慑力量,那么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威严和权力,很可能会土崩瓦解,千里长堤因为区区蝼蚁之穴便毁于一旦的事,历史发生的太多了。

    所以,从维护帝国zhōng yāng权威及大官僚阶级的整体利益来说,这次讨伐战争,势在必行,不过,这就不是一直混迹于底层官员的裴居道的眼界,能看到的内在实质了。

    于是,丁晋安慰道:“裴兄忧国忧民之心,实让小弟感佩,好在捷报频传,叛逆之势大衰,想来战胜之rì,已在不远,即时,朝廷以大胜之威,鼓舞天下,呵护百姓,吾等再勤勤于力,治理地方,帝国定有中兴辉煌之时。”

    他这种乐观想法,正代表了周帝国下下大部分人的想法,虽然讨伐战争只取得了阶段xìng的胜利,但是此消彼长,朝廷克服襄、隋、唐州后,打通了南北漕运的全部供应路线,而朝廷防御圈战略的成功实施,又截断了青、成德二镇的援助,这样帝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相对而言,淮西镇越打越弱小,很多人都看出,虽然吴氏还牢牢占据着蔡、申等州大片地盘,但它的败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于丁晋的乐观,裴居道不置可否,目光遥望着远方的水天一sè,神sè郁郁,丁晋侧面看着人,在黄昏的黯淡光线下,他浑身下似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天悯人的sè彩,附近的甲板,军士们似乎正在玩着游戏,不时发出爆笑声,良久,裴居道轻轻地叹道:“大功之后,逸yù易生啊。”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