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你没读过的历史 >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周游列国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周游列国

书名:你没读过的历史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晗鱼儿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颜回秉承一贯的稳重严谨,支着头思考了半个时辰,然后幽幽的说道:“好消息。”

    孔子从没想过打断颜回的思考,他最喜欢颜回认真思索问题的样子。

    “好消息是,三桓终于顶不住社会舆论的压力,同意让大王赐我官职了。”

    颜回又支着头想了半个时辰,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确定这总的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恭喜您,您的志向就要得以实现了。”

    “还有一个坏消息。”

    为了不让颜回拖延时间,孔子这回没有给他考虑的时间,没等他接话,就继续说道:“大王任命我为拆迁局局长,负责拆除整个鲁国的违章建筑。”

    半个时辰之后,颜回说道:“这其实也不算一个坏消息,听起来不是什么大官儿,但我明白大王的用意。”

    孔子“哈哈”一笑:“你先不要说出来,咱们各自写在手上,看看所想是否相同。”

    写好之后,两人一同张开手掌,各自看了对方手掌一眼,然后相视大笑,留下两只墨迹未干的左手在风中凌乱,上面各书三个字:“隳三都。”这三个字看着复杂,说白了就是拆三座城,而这三座城正是三桓的三座“国中之国”。

    笑完之后,两人又聊了两句,孔子向窗外看了看天,说:“回,过了午饭时间了,天都黑了,留下来吃晚饭吧。”

    孔子终于当上了一个有些实权的官儿,新官上任,孔子的热情高涨,派手下的拆迁队径直就去拆三都,没想到,事情进展的很是顺利,一路上没有人阻拦,每座城邑都放了孔子的一支拆迁小分队进去。

    原来,这是因为得到了三桓的暗中帮助。

    是的,我没有写错,你也没有看错,拆除三都的决议正是三桓与鲁定公商议之后提出的。三桓也没有得什么“拆除强迫症”,他们要拆掉自己的基业,是为了限制家臣们的势力。这几年,鲁定公与三桓逐渐从敌对状态变成了同盟军,你可以认为是因为他们体内流着相似的血液,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

    三桓虽然不掌实权,但是作为鲁国贵族,每个人在自己的地盘儿还是有一定的人脉关系网,并且都有一批没有掌权的家臣看不惯那些掌了权的家臣,与各自的主子同仇敌忾。

    于是,之前发生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在三桓及其心腹的暗中帮助下,拆迁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开始了。

    在这次较量之中,三桓的家臣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是继续放任不管,等孔子把三都毁掉,他们就失去了根据地,鲁定公再昭告山东,让各地发兵靖难,他们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些家臣之中,有一个人名叫公山不狃,他xìng格比较急躁,见孔子已经开始对自己下手,直接就发兵反鲁了,并且孔子这位仁人君子没有想到公山不狃跳过了政治手段,直接就进入了军事阶段。由于准备不足,竟然让他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攻入了鲁国的国都曲阜。

    鲁定公被逼得没有办法,派自己的心腹爱将句须、乐颀率领禁卫军迎敌,这些禁卫军各个都是长大的汉子,训练有素,装备jīng良,并且平时待遇很好,每天二斤牛肉,那些打打小毛贼一类的费力伤神的苦差事也不用他们去,打起仗来很是兴奋,自然以一当十,顷刻间就把公山不狃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公山不狃也仓皇逃到了齐国,另外一些家臣看形势不妙,自己也不怎么会带兵打仗,跟在公山不狃屁股后面,全部投奔齐国避难去了。犯了案子的官员就出国避一避风头,看来是从那个年代就流传下来的传统。

    既然家臣们都赶走了,拆迁工作应该进展的更为顺利了才是,可是恰恰相反,孔子的拆迁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原来,三桓只是想限制家臣的势力而已,并不是真的想毁了自己的老家,现在家臣都跑了,就没有必要在和自己过不去了,于是,他们决定联起手来和孔子过不去。

    这样一来,孔子在鲁国就真的过不下去了,自己蛰伏数年,就等着一个机会把三桓彻底击垮,然后将实权还给君主。现在自己的行动已经暴露,三桓已经联手,眼看就要置自己于死地,这种情况之下只能再一次远走他乡,流离失所,没有办法,他爱国,但是国不爱他。

    孔子都没敢进宫向鲁定公告辞,就再次带着家眷以及一些爱徒上路了,这次,孔子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周游列国。

    鲁定公得知孔子离去的消息,长叹一声,知道离鲁国灭亡的时间不远了,他闭上湿润的双眼,耳畔响起孔子刚回来的时候说过的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现在的鲁国却是君想君,臣不臣。

    最初的几年,孔子主要在鲁国附近溜达,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卫国。正如前面说过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孔子这位这么有号召力的人在眼皮子底下壮大自己的组织的,更不要说孔子还自带家底儿。

    于是,几年之中,孔子受到各国君主的尊敬,却又如同当年在齐国一样,受到各国当权大臣的排挤。

    并且,孔子走到哪儿都遇到内乱,在这几次内乱之中,孔子的几名弟子因此丧命,而孔子也险些遇难。在这种时候,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大名鼎鼎的子路对孔子的儒术产生了质疑,他不明白,如果孔子的儒术有经世济民之能,何以令孔子无处施展才能,并且走到哪儿,麻烦就跟到哪儿。

    患难时刻见真情,多年的小灶没有白开,颜回英勇的站了出来,维护老师的颜面,他说:“那是因为现如今的当权者智商太低,理解不了咱们老师的超现实主义理论,你放心吧,多年之后,人们肯定会认识到老师的伟大。”

    孔子很感动,从此以后便把颜回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卒,鲁哀公即位,孔子听闻消息很是悲伤,也知道自己于三桓的过节也随着鲁定公的逝世而告一段落了,遂返回鲁国,参加鲁定公的葬礼,以及鲁哀公的即位大典,但是鲁国的大权仍然旁落,孔子并没有打算在鲁国长住,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于次年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而正是在公元前494年,在孔子忙于辗转北方列国的时候,在南方的今浙江大地之上,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交战双方是吴国和越国。最终,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夫差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东南的霸主。其结果大家都知道,勾践派文种求和,并且收买了吴国太宰伯嚭,结果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趁势灭越的忠言,接受了勾践投降,为二十年后的兵败身死播下了种子。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