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野心家诸葛亮 > 正文 第160章 孔明与匪博生死

正文 第160章 孔明与匪博生死

书名:野心家诸葛亮  类别:玄幻魔法  作者:高岭树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诸葛亮和义父一清道士一起向西川进发.

    一清道士叫孔明,他们要沿着大路走.

    诸葛亮说,人常道,大路十八,小路十五.我们走大路就比较远,走小路就比较近.

    一清道士说,大路是官道,来往人多,没有土匪拦截.小路偏僻,很容易碰上土匪.

    走进了官道,前面就是小路.

    一清道士告诉诸葛亮,我们已经走出了襄阳地区.

    诸葛亮没有来过这儿,他问道:"前面就是系数地区吗?"

    一清道士说:"是.我们就要走小路了."

    诸葛亮说:"走小路,最好有同伴."

    一清道士说:"嗯,同伴有一大帮才是好."

    诸葛亮和一清道士走小路走了一天,天黑时,正巧碰到小村子,小村子只有五户人家.他们在小村子宿了一晚.

    次日清晨,诸葛亮和一清道士又上路.路上树木茂密,杂草丛生.只听到鸟的叫声,见不到人影.偶尔,还见猿猴在山顶或者悬崖的跳跃.

    诸葛亮和一清道士走了半天,正当他们坐下要吃午餐的时候,有两个男人从后面赶来.

    诸葛亮一见到有人来了,非常的高兴,他对一清道士说:"师父,你看,有人来了,我们有伴了."

    一清道士既拿到只有两个人来,他有点不高兴.他说:"最好来人有急事赶路先走,我们再走."

    诸葛亮正想要问师父,为什么要讲这话时,来人已经赶来到了.他只好把话忍在肚子里.

    来人一大一小,各拿一根木棍,他们的相貌很相似,不是父子,便是兄弟.大的比孔明大,小的跟孔明年纪相仿.

    一清道士远远就问道:"喂,你们是上山打猎的吗?"

    来人回答说:"做买卖,赶路的."

    来人那个大的很亲昵的走近一清道士身边,很殷勤的把袖子里的鲜果拿出来请一清道士吃.

    小的又来到了诸葛亮的身边.他们好像专门一对一的来搭讪.

    诸葛亮见到果子很鲜艳,他就等一清道士吃了,他就去跟那人要一两个果子来吃解渴.

    一清道士却一手挡住果子说:"谢谢!老道有个习惯,吃饭时不吃果子!"

    诸葛亮这时才想到师父走之前,曾经交代过,路上不能吃陌生人请吃的东西.吃了可能中蒙汗药,丢财失命.

    另一个来人自动的走近诸葛亮,问诸葛亮去哪?

    诸葛亮如实的告诉他,我们就是去西川的成都.

    来人说:"正巧,我们两人也是去成都的.我们好结伴同行."

    一清道士在那边插话说:"我走得慢,你们走得快,就先走吧1"

    来人的大个子说:"我也是走慢的,我们四人一起走,路上能互相帮助."

    于是来人就自动的跟着诸葛亮和一清道士一起上路.

    晚上,他们又要投宿了.一清道士想要父子两人去一家住,然而那两个人就是跟着,非要四人一起住不可.

    没办法,只好四个人一起住在一家的屋子.晚餐,是那两个人做东,请诸葛亮父子吃一顿饭.

    次日早上,他们吃了主人家做好的稀粥,又上路去了.

    路上,一清道士问结伴同行的人,还要走多远,才碰上渡口,我们好坐船去成都.

    来人讲,大概还要走两天的路程,才能找到渡口.

    一清道士很警惕的问道:"你们原来就是本地人吗?"

    诸葛亮心里想,他们要是本地人,总是跟着来,那就是又别的打算了,可要小心哟.

    同伴说:"我们不是本地人,只是走过这条路,所以懂得路程而已."

    一清道士提出要休息,通行人却讲,在这儿休息不妥当,再走一会儿,到了有大树荫的地方,在休息舒服呢.

    诸葛亮和一清道士只好跟着那两个人走向前.

    他们走了一个时辰,仍不见有大树,反而见到路况很惊险;一条小路依着山崖壁绕过去,路面仅有尺把宽.左边紧贴着山崖,右边是悬崖,悬崖下边就是一条破涛汹涌的江河.人走小路,一不小心,可能滚下河里去.路边还有零星的石块.一眼就看出这儿经常发生石头从上上滚下来.

    一清道士催走在前面的诸葛亮快走过去.

    就在这时,同行人却提出要休息一下.

    一清道士坚决不同意在这儿休息.

    走在前面的诸葛亮,回过头来,想问义父要不要休息时,跟在他后边的那个比较小的那个人,突然操起木棍,喝令诸葛亮把背上的行礼包袱,解下来.

    诸葛亮知道自己遇上了劫匪.他迅速的把背上的包袱,拽下来,一把之下路坡下边去.

    这是一清道士见状,马上也急中生智的大声喊:"快下去捡要包袱,里面有我们的田地房子!"

    原来一清道士有意的把包袱里面有金银,讲出来,引诱劫匪去追要哪个包袱.

    .[,!]劫匪一听那个包袱里面有钱才能买到田地和房子,知道里面有好多的金银财宝.于是大个子就喊道:"老二,快下去捡要包袱,不让它滚下河里去!这两个东西由我来收拾!"

    那个原来监督诸葛亮的小个劫匪,听令的拿着木棍,小心翼翼的往坡下走去.

    那个大个子勒令诸葛亮跟一清道士快坐下来,不得动弹!

    诸葛亮没有听他的命令,仍然去捡抱石头.他心里只想,把坡下边的劫匪打死,然后再把坡上的劫匪收拾.

    那个大个子先不顾诸葛亮,他操着木棍跑过去,他要先抢一清道士要背上的包袱.抢到这个包袱,他就抢到一大笔得去安彩宝玉了.他要先把金银宝玉抢到了手,在收拾这两个东西.

    一清道士一蹲下来,马上从腰间拔出一件暗器,向劫匪掷过去.嗖的一声,只听到劫匪大叫啊一声,木棍托出了手,他身体像个大袋子一样摔倒下来.

    原来一清道士向劫匪掷过去一把飞镖,正好刺入劫匪的咽喉.他像一只被刀割颈的鸡那样,在地上打滚着,站也站不起来.血喷射出来流满地.

    诸葛亮转头见到劫匪倒下来了,他更加放心的去砸坡下的劫匪.

    这时,一清道士也来帮诸葛亮砸坡下的劫匪.坡下的劫匪被几块石头砸中了,他大嚎了几声,就像一截木头一样的向河边滚去.

    诸葛亮和一清道士一起来到路边,往下一看,见到诸葛亮丢下去的包袱,正好被陡坡边上的一株小树勾住了.

    一清道士想动身下去要包袱.诸葛亮忙拦住说:"师父,让我下去!"

    一清道士怕诸葛亮的腿不便,下的去了,无力爬起来,他就叫诸葛亮等一等.他在路边找到了一根软藤,一头捆在诸葛亮的腰间,一头绑在路边的一颗树干上.然后才让诸葛亮沿着青藤,慢慢的爬下去.

    诸葛亮爬下一半的时候,就爬到了劫匪尸体搁住的地方.他踢了那尸体一脚,说:"你我本来无冤无仇,但是你豁我就死,所以你就得先死.罪该应得,下去!"

    尸体又骨碌碌的往下滚,滚下江河去.

    诸葛亮拿到了包袱,一清道士又叫诸葛亮先把包袱通过青藤,将它拉上来,然后人在攀着青藤,一步一步的爬上来.

    一清道士拍了拍包袱粘着的泥土,说:"哈哈!孔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诸葛亮说:"是是,师父受惊,必享长寿!"

    诸葛亮问义父说:"师父,你能猜懂这两个劫匪是哪里的人吗?"

    一清道士说:"劫匪的老大拿的木棍就是我们前天晚上投诉人家的顶门木.这看得出劫匪就是那家的兄弟人."

    最后一清道士讲,以后我们尽量乘船而行.乘船是比较安全的.

    后人有诗云;

    孔明首次进川行,

    路上遭遇劫匪人.

    急中生智杀了匪,

    方能青史留伟名.

    诸葛亮和一清道士再向前走去三个时辰,就看见河边有个渡口.他们就雇船逆江而上.

    ,求收藏.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