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宦海风流 > 正文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十五章 案消云散

正文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十五章 案消云散

书名:宦海风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天堂发言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丁晋正yù听铁良臣讲个明白他却住口不言转移话题道:“本官现在回答你的问题:孙回谋逆不法之罪虽然已经定xìng但整个案子还没有最后结论我也没有权利定案不过案情大致已经清楚还有些小细节需要丁大人你的配合。”

    丁晋松了口气又觉得若有所失不过铁良臣所说之言应该不假这件案子虽然说小不小说大其实也不大但暗中牵扯的东西恐怕并不是铁良臣一个“员外郎”能做得主的最后结果如何还是要请示朝廷大佬的意见他的任务应该主要还是调查和安抚。

    “铁大人要让下官做什么但请直言晋必定尽力为之。”丁晋诚恳地道。

    “丁大人不必紧张本官只是yù询问与案件有关的几句话希望你能据实回答。”铁良臣呵呵笑道。

    丁晋点点头铁良臣拍拍手掌房门打开两名侍从手捧笔墨信笺走了进来铁良臣吩咐他们随行记录然后面对丁晋正sè问道:“丁县令本官个问题是你为何要仗责孙回?应该不是私怨报复吧?”

    丁晋愣了一下颇有些不适应铁良臣“变脸”的度然后干脆地回答道:“下官上任后现孙回之辈为非作歹、徇私舞弊种种不法行为已搞得文裕县内天怒人怨于是严厉责问于他。结果此人嚣张跋扈、丧心病狂。竟然猖狂至殴打本官。我身为本县之长身负朝廷重责如果连一个属下都无法驯服又如何有能力管理一县百姓?再者孙回嚣张。竟以下犯上。当堂袭击上官我个人受辱事小朝廷权威丧失是大于是愤怒下当场仗罚于他。却没想到这人平rì自命英雄好汉。却几棒下去就死掉了。”

    “几棒?”铁良臣着重强调了两个字。然后问道:“丁大人可否准确说下孙回到底受了多少仗?须知这便是此案地关键如果孙县尉受了几仗便死去。恐怕便是行刑失误致死并非丁县令之过。”

    丁晋有些搞不懂铁良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是自然今rì他的主要目的是询问自己有关案情那为何之前要单独和自己说了半天话还亲热地叙了旧;二是铁良臣先前提醒自己被人做了枪手显然他对其中内情已经了解许多现在又为何对一些问题明知故问;三铁良臣刚刚说的话似乎是有意包庇自己帮助自己洗去故意杀死孙回地嫌疑。

    丁晋能感到铁良臣是在暗中向自己表示“善意”但他为何对自己如此维护?难道只为一个间接地友人关系?

    丁晋虽然在政治上还远远谈不上成熟但也不会幼稚到认为单凭一个“交情”就能让铁良臣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顾后果地维护自己。那么铁良臣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包庇自己?还是这个人又在装作演戏意图迷惑自己来实现更大的yīn谋?

    丁晋不能不防备铁良臣会“yīn”自己一把在这个危险的时期他绝对不能犯一点点可让别人把持的“错误”所以不管铁良臣是不是在装作他决定还是按照之前地思路应对。

    “铁大人下官清楚记得当时打了暴徒孙回二十九仗虽然责罚是严厉了点但换作一般人并不会致死所以大人所说可能是行刑误死也可以这样讲。孙回之死是一个谁都不希望见到地结果如果他未死所有内情都可以很快查明也不用劳烦铁大人千里奔波亲自主持调查因此下官觉得自己实在是有很大过失。”丁晋镇定地说道。

    铁良臣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又问道:“丁县令既然你查知孙回横行不法、恣意妄为为何不及时向刺史府袁大人禀报?又或者是袁大人未受理?”

    禀报有用吗?如果有用前面几任县令可能早就将孙回“法办”无数次了。当然丁晋不能在此场合指责袁颂地昏庸和不作为自己的困境都还没有解决又怎能再树强敌,和袁颂纠缠不清;再说将自己的无能转嫁为对上司地指控可是官场的大忌即便你不是真地无能别人也会觉得你不是一个可堪重用的人名声传出去后还有哪个领导以后敢用你?

    丁晋脸上浮起愤怒的表情义愤填膺地道:“铁大人你实不知孙回此人的霸道嚣张下官曾数次写就公文yù向袁刺史弹劾此人不法结果却被其爪牙知悉孙回贼子竟闯入签押房强行撕毁公文丧心病狂、无法无天到了极点。”

    无论什么时候把狗屎推给不会说话的死人都是最安全且皆大欢喜的的做法。

    铁良臣理解地点点头叹道:“看来丁大人上任这短短两月间实在不容易啊。这些情况我定会向朝廷汇报以昭丁大人之委屈和孙回之跋扈。”

    “下官万万不敢称之委屈但求能为黎民百姓做些实事虽死无憾。”丁晋正义凛然地说道。在和铁良臣接触的这半天时间他觉得获益良多起码演戏装作的功夫加深了一层。

    铁良臣抚掌赞叹:“本官果然没有看错人丁县令确实是一位能为社稷百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好男儿。”

    铁良臣的两名侍从应该是这些“正义”的话听得太多了既没有露出感动涕零的表情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肉麻呕吐不适症状神情严肃犹如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的木头人般安静地记录着。

    “丁大人。现在本官可以告诉你马县丞到底去了何处。”铁良臣缓缓道。

    其实丁晋心中已经有了一点猜想但还是装作迷惑地道:“敢请铁大人指教。”

    “呵呵丁大人你恐怕万万想不到马县丞乃是去了长安城但他并不能算是弃官而逃。此案之中。应该说马致远大人立下地功劳还是很大的。”随着铁良臣低沉的话语缓缓道出马县丞的去向。

    原来唐县令突然暴毙后“县丞”马致远暂代了县令之职但是他刚上任。便收到“县尉”孙回的重金行贿收买。其中还夹杂着数次威逼利诱地经过。马县丞既不想当傀儡又不想跟随对方同流合污。但是同时他又惧怕对方地势力和报复于是便悄悄逃离文裕县西上京城状告孙回一伙(马县丞手中掌握着孙回谋害唐县令的一些罪证)。

    马致远的运气还算不错。他的诉状很快被大理正仲源大人受理马县丞状告孙回谋害上任县令、肆虐文裕百姓、密谋私藏兵器等罪。引起了“御史大夫”丘度的重视丘度是顾命大臣之一又是副宰相他重视地事情当然就是大事谁都不敢轻视疏忽。

    巧合地是此时又正逢并州刺史府来公文说文裕县新任县令丁晋竟然将县尉孙回打死及随后现了孙回有谋逆之迹。这两件碰在一起又互相关联地事情在朝堂中立马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宰相窦刚力排众议决定彻查此事这才将办案能手“刑部员外郎”铁良臣派来文裕县巡视查案。

    铁良臣这么一说丁晋也就明白了许多迷惑有马县丞告御状和自己收罗的如山铁证孙回地罪行是铁板钉钉绝对无法改变的事情。现在大概唯一剩下地麻烦就是朝廷的那些权贵们可能还没有统一了对自己的处置意见关键的关键就看铁良臣最后向朝廷汇报的案情结论对自己是否有利了。

    铁良臣会帮自己吗?

    那一天铁良臣询问了丁晋许多案件中的细节这套程序下来再严苛的人也无法从其中抓到铁良臣任何徇私、包庇的把柄只是感觉随着他的询问渐渐完成案情之中丁晋完全成了一个正直、勇敢、敢作敢为而又受尽排挤、侮辱的有为官员。

    丁晋不知道他为什么帮自己直到又过了几rì案件正式完结铁良臣向朝廷出公文后两人一次偶然的碰面闲谈铁良臣有意无意地说:窦相很看重年轻有为的人才这次如果丁大人能洗刷嫌疑希望能继续为国尽心尽力早rì成为朝廷之栋梁。

    铁良臣口中的窦相就是顾命大臣、“中书令”窦刚丁晋不知自己这个芝麻小官何时被此人知道直到从韩泰的书信中得知窦刚乃是自己的座师“兵部侍郎”窦昭的堂兄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虽然铁良臣并没将案情结论告诉丁晋但他很快便从韩泰的书信中得知铁良臣的结论为何如。而知悉窦刚和窦昭的关系后铁良臣的汇报公文会明显倾向自己丁晋也就没有多少可惊异的了。

    总之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展铁良臣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最后定论但毕竟调查人员的手材料是重要的一笔筹码就算朝中有人再不满意自己也不可能凭空颠倒黑白。

    从韩泰的书信中丁晋知悉窦昭此次出力甚大韩泰甚至说虽然自己等人都有托关系帮忙但如果不是窦大人从中费力周旋只怕情况极为不妙。因为朝中颇有几位平rì和窦刚一派不对眼的官员朝思暮想着便是抓到对方一点麻烦虽然丁晋不是窦刚提拔的亲信但毕竟为窦昭的门生揪出萝卜带出泥就不信丁晋和窦刚没有一点牵扯。.bsp;    丁晋看后实在是哭笑不得这些大人物可确实是冤枉了自己他倒是想和宰相窦刚有些关系关键是人家根本不会瞧得起自己这个既没有靠山基础又没有多少官场人脉的菜鸟芝麻官。

    对于窦昭出乎意料的全力帮助。丁晋感到意外地同时也很是感动不管他是爱面子也罢(不希望自己推荐的人出问题同时也可能是恼火有人竟然不顾自己的老面子打击自己门生)还是真的对自己存有一些情义丁晋都非常感激。

    信中。韩泰虽然没有说什么自夸的话。但朋友知心丁晋清楚他这次肯定为自己出力不少也许窦昭地全力以赴便有韩家地一部分功劳。

    丁晋很感惭愧。在和韩泰成为朋友的几年中。总是自己劳烦人家的地方太多。而能够帮助对方的地方实在太少太少。虽然他已经竭力在避免相互之间的极度不平衡比如。勤写信联系问好、土特产品定时馈赠、介绍拉拢可能对韩泰仕途起到作用地友人等等但是。这种不平衡地关系绝对不能持久否则再真挚友爱地朋友最后也会分道扬镳。

    让丁晋感觉振奋的是韩泰还提到这次“杀孙风波”中朝中还有几位朋友为丁晋仗义执言。“御史”万国俊大人、“左谏议大夫”王常王老等故旧新朋都曾暗中出力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保全丁晋。

    当然各人能力有限交情有限不可能指望人家为你费尽心力、肝脑涂地不过他们能说上几句“公道话”不仅增加了一分舆论影响更是对丁晋自信地肯定证明他曾经实行的“广结善缘”地策略是正确的让丁晋最近颇受打击的心理好受了许多。

    朝廷的圣旨足足等了一个月才终于下达只分析下这这其中耽搁的时间便能感觉出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局面是如何紧张激烈。

    不管如何圣旨终于下来了。成竹在胸的丁晋不怕圣旨有不好的消息怕得就是圣旨不来。因为孙回的种种滔天罪行已经成为自己最有效的保护伞朝廷不可能对自己处置严厉但如果有心人硬要将此案拖延不决的话自己现在可是待罪之身实在耽误不起这才是丁晋最怕的。

    圣旨的大致内容早在预料之中事实上这段rì子丁晋和等的更不耐烦的“钦差”铁良臣几次接触攀谈后已经对朝廷有可能的判处做了详细的分析。

    果然圣旨对孙回等涉案人员的判处基本没有过丁晋的预料大部分的罪行都推在了死人身上;牵扯进来的一些官员抓小放大只严厉惩处了张忠之类没根没基的些许小官吏;而像孙回之兄“汾州都尉”孙归、上任并州刺史现在担任“贺州采访使”的葛晋槐之辈嫌疑极大者却只冠了个“纵容亲属”、“检下不严”的罪名革职了事。

    而如那些更高级的官员圣旨里连提都没有提。比如丁晋审问刘疤子时曾据他的招供怀疑现在的“兵部侍郎”陶大翼在“尚书”郭解被刺一案中有很大的嫌疑。丁晋虽然没有告诉其他人后来刘疤子也死了但是“捕头”崔九这个知悉更多内情的人为了躲避文裕县的抓捕后逃到了并州刺史府归案。听说袁颂和铁良臣也都分别审问了崔九但是却没有了下文。

    圣旨的处罚名单中“并州刺史”袁颂也受到了波及他虽然上任刺史不到一年但也需要负担一部分“检下无术”之责又在事件生后毫无作为被认为不适合担任“州长官”的重要职务于是被罢免了刺史分派到岭南一个偏远之县担任县令。

    对于文裕县官吏的处置朝廷似乎不yù大动干戈虽然许多人在孙回的罪行中或多或少扮演了助纣为虐、同流合污的角sè但是除几名为者及大恶者外圣旨中只是以“忠直”、“果敢”、“为民”等思想训斥了众人一顿让他们继续担当职务好戴罪立功。

    唯一例外的是倒霉的“胆小鬼主簿”崔斯立也许是因为其身负重要职务而丝毫没有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实为“不作为之罪”因此jǐng告xìng地罚了他半年俸禄薪水并点明:暂时留用以观后效。

    崔斯立没有丝毫失落的情绪他觉得很满足之前他已经做了丢官失职地更坏打算。如今能保全功名已经算是非常高兴的事。当然他也知道丁晋曾为自己向御史铁良臣说了很多好话并将打死孙回后。县署事务能很快回归正常秩序的功劳大半给了自己。这让他很惭愧、很感动。

    受处罚的人还有一连串名单因为这些人涉及在孙回的多桩案件中又没有在前文出现更加上这些人。下至凡夫走卒。上到公卿大夫、县令州尊。要一一点出实在太过唆因此暂时略过不表。

    说完责罚名单再说奖励人员。孙案之大。牵连甚广能理清此案并没有出大地篓子。为其费心出力地人当然不少按说应该奖励甚大。但毕竟这个案子解决得实在是不够光明正大其中内幕勾当无法细说暗地的龌龊交易多不胜数该奖励的不能奖励不该奖励的却明面上好像需要奖励如果奖赏丰厚、大肆张扬恐怕不免又是一场风波于是最后干脆只特定奖励几个无法不奖励的人员其他地人员一律不予列入名单。

    这几人中头一个当然是“御史”铁良臣千里辛苦来审案做事也是滴水不漏办得妥妥当当案子结论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毕竟符合大部分人地利益不奖励他实在说不过去。于是给了个“文裕县公”地虚爵赐了些锦缎美帛、金银财物至于职务此人回朝后必定将有一番如意升迁按其不过四旬的年纪未来仕途大有可为。

    第二个人是上京告状的“县丞”马致远圣旨里只是大大褒奖了他一番赐了些绫罗绸缎并没有说职务安排但按照此人一直留在长安城没有回文裕县地情况来看此人应该是另行任命了。

    “田曹”索秀玉在制服孙回过程中立有大功随后又为稳定本县局势出了大力更加上其曾经在孙回得势时便勇敢地和其作对(其实是被人家欺负殴打)这就是政治上没有“污点”因此因功被迁为“县丞”级别升了三级还多这也算是对他冒险投机jīng神的回报了。

    王氏兄弟亲手打死孙回得报义父大仇本没有其他奢望却没想到圣旨也有奖赏两兄弟中哥哥王三升为法曹;弟弟王五升为五班差官(管理众衙役)。虽然都是比芝麻还小地胥吏但也让一向严肃yīn郁的两兄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此外比如韩老柴、温静等人各有奖赏都是些财物赏赐不过这也比丁晋要强得多了。

    按理丁晋乃揭开孙回不法罪状之最重要人员也是其制服了为之犯本该重奖但是他打死孙回这一点还是被人做了文章拿住不放。

    幸好丁晋收孙回时那一酒壶并没有算白砸自己。以下犯上实乃官场大忌讳也是尊卑社会的大忌既然没有人能证明丁晋会自己砸自己那这份糊涂帐当然无可辩驳地要落到孙回头上。而你既然将人家长官的脑袋都砸破了打你几下出出气总不算太过分吧?

    唯一过了的就是丁晋竟然将孙回打死了就算是刑罚失误致死那也是“失手之罪”这事要放在现在绝对是个不轻的罪刑非坐牢不可。幸好周承唐髓整个社会文化体现出来的便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大气派忌讳的是人品窝囊欣赏的是敢作敢为。

    因此对丁晋这个最有争议的人物朝廷大佬们的结论是:功过相抵继续让其担任他的文裕县令职务。

    对于这个处置丁晋也非常满意这已经算是他预料中最好的结果。他甚至想过自己可能会被连贬数级打回原形继续做他的主簿。

    如果是那样沾了被贬的“污点”后自己以后的仕途可能会更多磨难艰辛。但是丁晋不后悔即使是在最危险、最紧张的时候他都对自己打死孙回的事没有悔意。而这不是说丁晋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残酷历练后丁晋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官场智慧上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和经验缺乏孙回事件中很多方面自己没有设想周全很多地方没有做得完善。

    但这些不应该成为后悔的原因在做一件事时你不可能知道以后生的种种不能因为顾虑以后或许会出现问题就胆怯地不敢去做这时就要考验你的魄力和勇敢。

    也许有时候魄力和勇气比谋略还重要。一件不可能的事你要去做了可能便会成功如果丁晋没有选择收孙回那么现在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结果当然谁都不知道因为丁晋没有选择“退让”所以我们的故事只有一个结局:多年后本地流传一个“虎胆县令”丁晋嫉恶如仇打死恶霸“孙王八”的jīng彩故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