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宦海风流 > 正文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十五章 三把火

正文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十五章 三把火

书名:宦海风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天堂发言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十五章三把火

    丁晋笑道:“别急着卖弄你那甜嘴巴,说,有什么事这么早前来。”

    六竹憨憨地笑笑,递手中拿着的一本册子道:“大人,这是司务参军事贺胜给您整理的宾客名单,今天大堂那边他当值,所以一大早来了后,见您还没起身,他就把名单交给俺,自己去衙署了。”

    “哦,他这么快就整理好了?”

    丁晋很是讶然,这份名单就是十锦楼会宴的宾客资料,虽然宴会的主持人段秀实那里也有一份宾册,但只是简单记录了府和名号,其他资料一片空白,所以丁晋需要让人重新收集一份比较详细的资料,以便对襄州地区的层阶级、名门贵族,有个大致的了解,只是没有想到那贺胜好大的本领,千名宾客,涉及整个州百余名望之家,不过半rì便收集好了,难得,真是很难得。

    吃过早饭,丁晋官署应了个景,然后就在签押室里继续看户薄。快中午的时候,司务参军贺胜进来禀报说已经在明瑞堂酒楼点好了酒菜,只等刺史大人和耿益等鄂州兵士前往。

    丁晋便回后院,脱了公服,了身清爽的便服,然后又让丁翼去唤了耿益等人,见了面,丁晋和众兵丁客气两句,那耿益笑嘻嘻的样子,一张横眉竖眼的黑脸都笑成了桃花。

    明瑞堂酒楼在刺史府不远的一条街,苏易简、段秀实及诸曹官员已等候多时,本来,今rì这场宴席原是丁晋为感谢鄂州兵所设的私宴是段秀实等人盛情难却,纷纷说鄂州兵护送使君大人,乃是对整个襄州官吏百姓,都是恩惠以坚持要全体出席将这顿原本比较小的送行宴,搞成了盛大的公宴。

    其实说穿了,也就是不丁晋自己掏腰包请客了,这顿饭,公家出。

    段实带着刺史府诸官吏在明瑞堂门口亲自将丁晋一行热情地迎到楼,大家落座后寒暄几句,便吩咐菜。

    菜肴自然是丰盛jīng美。酒水是千金难买地珍酿。鄂州兵吃得很满意。对襄州官员地热情款待。自也不乏阿谀奉承之词之一句话。气氛很和谐。

    而秀实等官吏rì何曾和一群粗鄙低贱地兵丁一同吃饭?虽然没有同席。毕竟有些不习惯过是碍着丁晋地面子。勉强施舍些笑容经让一群兵士感觉格外兴奋。

    只有丁晋地微笑。很真诚。很谦和。这又让襄州官吏们。对这个长官。有了一份新地认识。

    吃过送别宴。丁晋适时地让丁翼递给耿益和兵丁们地钱物。这又引来军士们一顿自真诚地感激奉承。粗俗地马屁话连天。

    坚持将鄂州兵士送到城门口。耿益笑呵呵道:“大人不要送了。俺可能很快就会回来。”

    说完。耿益带着一脸地傻笑和一群兴高采烈地吃饱喝足地兵丁们。向远处地大道走去。

    ……………………………………………………

    送走耿益后,丁晋和众位官员回到刺史府,各曹官吏自去治事,丁、苏、段三位主官,来到刺史签押室,商谈公务。

    苏易简是长史,段秀实是司马,本来这两个官职在平时是不大管事的,是那种地位尊崇,但是没什么事干的闲职,朝廷设置这两个职务的主要目的是,和刺史同镇地方,负刺举、监察、弹劾等功能,谓之:“纪纲众务,通判列曹”,年终还要和刺史轮流入京,向zhōng yāngzhèng fǔ汇报一年以来本地的政务、户口和赋役。

    另外,还有一个时候,这两位大人也会“英雄有用武之地”。什么时候呢?就是前后任刺史交接之时,这个关键的时间,长史、司马负有稳定地方、治理政事的责任和权力。新来的刺史在没有熟悉当地情况和衙门政务这个时间段,两位“佐”就要多多费心,“勉为其难”地暂时先处理官署一切事务。

    现在,丁晋已任数rì,家庭已经安排妥当,私事也处理得差不多了,因此,便要在苏易简、段秀实的配合下,尽快熟悉刺史府事务,这个过程,往往因为新任官员好大喜功或炫耀的一种心态,而搞得声势磅礴、动作颇大,老百姓还给起了个亲切的名字叫:“三把火”。

    不过这个“三”字,在中国人的语汇中,是个很不确定的概念,用在这儿便是放许多把火的涵义。

    主要包括

    悬牌放告:宣布某rì某时正式开始接收诉讼。

    对簿点卯:对照吏房等有关部门呈交来的各种办卯簿、差役卯簿等花名册,让他们轮流报到一遍,即便是再小的胥吏,比如

    署中的差门,都得来报到。

    这个过程,丁晋需要接待襄州三城八县各级职能部门大概近千名官吏。

    清查计薄:计薄是地方衙门的rì常工作记录报告,面内容多多,包含的实际东西更多,虽然不免有敷衍造假之嫌,但谁都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造假,同样包含着它特定的意思。为什么造假?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含糊其辞?这样,一思量,便知道这个县在某方面的工作,可能存在问题。

    拜庙拈香:凡地方的佛庙、孔庙、关帝庙、文昌帝君庙和城隍庙等,都得在任之初一一拜到,这是规矩,有时候倒并非是官场迷信,反而更有一种为百姓祈求苍天神仙祝福的意思。

    清仓盘库:凡钱库、料库、粮仓等衙管库房,都得对照前任留下的账本,一一验过;验过后,记录下来,这样,以后这些地方出了什么事,如果事时间是在这之前,那是前任的责任,如果是在这之后,那就得自己承担后果了。

    阅城巡乡:主要检查城垣是否坚固,关卡是否严密,地方的治安防范措施是否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巡阅地方部队团结兵及折冲府。

    不过主要是解放掌管的结兵,有募兵职能的折冲府早已经名存实亡,这其中,少不了杀猪宰羊,给兵士们一些物质的鼓励。

    清厘监狱:把监房、监押场所等都审查一遍。有冤的喊冤,甭管是不是真冤枉,先记录在案,等过后安排时间,统一处理;各种原因刑期已满而滞留的犯人,甭管想不想出去,统统释放;还有一些死在监牢中,而名册没有勾掉,一些在监牢中出生的婴儿,还没有在名册记录,这些都要处理。

    不过让狱卒们有些感异的是,这位丁使君对待那些婴儿,与前任李刺史很有些不同,他没有让监狱方面登记造案,而是将几名婴儿、儿童交给了襄阳城负责养老抚幼的济生堂照顾,至于下文,限于他们的身份就无法得知了。

    传生童:又叫“观风试”,凡名在州学的学生都得参加,出题一般都与本地民风、吏治、学风等有关,借此获取了解情况,及评品学生才学优劣等多方面成效。劝课农桑是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所在,因此对于这方面,丁晋自然也极为重视。

    此外,还有巡道各县:巡察各衙门的工作,并和各县官员接触联系。

    一州的主官,管理的地方有多辽阔,可能他本人都无法想象,所以如果不下去走走,只每天蹲在刺史府签押室办公,那么即便再认真,再有责任心,他做出的成绩,也会很有限,甚至,时间一长,可能还会被下面之人欺瞒下,出大问题。

    襄州,包括谷城、城,襄阳城、宜城县、义清县、均县、南潭县、枣阳八县,还有樊关这个军事重镇。

    樊关的军务不归襄州刺史府管,一些地方事务也多被军队制约,不过名义还是属于襄州统辖,丁晋巡视到樊关后,为了对镇将周汉宾表示尊重,并没有停留多少时间,只和樊关县令谈了谈当地的民俗风情,然后要了衙门今年的工作计划副本,便离去。

    在枣阳,丁晋停留了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原因是枣阳县署的行政效率比较低下;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是,枣阳县令韩维是好韩泰的族叔。

    出于对韩泰情的重视,丁晋对韩维执礼甚恭,并以极大地耐心,和对方探讨地方的治理,否则,单是枣阳县乱七八糟的情况,他早已严厉训斥之。

    韩维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门阀世族的高贵出身,让他根本不知民间疾苦,当了地方官后,爱享受、怕辛苦的少爷脾气,又让他不能深入群众,更要命的是,他自视甚高,也就是自我感觉挺不错,所以,他在丁晋面前,用一种很热情、很真诚的语气,兴高采烈地炫耀着自己是如何治民有术的时候,丁晋总算是没有误会他是故意挑衅自己的判断力。

    在韩维的热情下,丁晋作出不好推脱的样子,在枣阳多逗留了几rì,这些时间,他除了应付韩维的招待外,更多的是,接触县署的大小官吏,通过和他们的交流,略有所获。

    虽然,很明显的,枣阳的各级官吏也多是些油滑不实之徒,因为韩维很好骗,这样的主官,下面自然会滋生狡猾和弄虚作假,所以从他们嘴中,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倒是听来不少谁是谁非背后伤人的话。未完待续,如yù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支持&&!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