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命韵 > 正文 第六十九章 不是池塘中的鱼

正文 第六十九章 不是池塘中的鱼

书名:命韵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牧然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金秋十月,是江南省自然界景色最美丽的一个时节。这个时节,不仅天高气爽、气候宜人,而且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这一天下班后,云峰集团总部的办公大楼人去楼空,整个大楼显得十分宁静。张学丰从董事长办公室出来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乘坐电梯到地下停车场乘车,而是逐层察看,想看看大楼停止运转后的情况。

    从安全通道进了七楼的电梯间,张学丰在一个消防栓前停留了一下,仔细地观察了消防栓的备件是否完备,这才从电梯间走出,到了过道上。

    此时,过道的灯光已经关闭,光线显得有点暗淡。张学丰在楼道口停了一下,往东西方向扫了一眼,立即发现,东边的一间办公室里亮着灯,于是走了过去。

    亮着灯的办公室,是行政部的部员办公室。透过玻璃,张学丰看到,里面的七八个格子间里,只有一个格子间里坐着人。

    张学丰一眼认出,埋首在格子间里的那个人,是纪小川。此刻,纪小川正在全神贯注地操作电脑,双手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一副心无旁骛的神态。

    张学丰无声地笑了一下,向前走出几步,悄无声息地进了办公室的门,慢慢踱到了纪小川的身后。静静地看了一会,张学丰惊奇地问道:

    “小川,你这是在写小说吧?”

    突然响起的声音,让纪小川吃了一惊,抬头一看,更是惊得跳了起来,惊慌地叫道:

    “董事长……您也没走啊……我……”

    张学丰风趣地说:

    “呵呵……怎么,难道加班是你一个人的特权啊?!”

    纪小川一脸窘态,支吾道:

    “董事长,我……不是这个意思。”

    张学丰微笑道:

    “好了,开个玩笑。”接着又说,“小川,过门就是客,怎么连茶都不给我泡一杯?”张学丰说着,就朝窗前的接待区走去。

    纪小川终于镇定下来,连忙说:

    “对下起!董事长,请坐,我这就给您泡茶。”说着,纪小川连忙起身,走出了卡座。

    在沙发上坐了,接过纪小川奉上的茶水,顺手放到茶几上,张学丰说:

    “小川,别站班啊,现在是下班时间,拘谨什么。”待纪小川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后,张学丰接着说,“小川,最近在忙些什么,有什么困难吗?”

    纪小川拘谨地答道:

    “谢谢董事长关心!最近……也没特别的事,都是一些日常工作,所以……”纪小川支唔起来,想解释一下自己在工作时间写小说的事情。

    张学丰哈哈笑了起来,说:

    “我知道,你是怕我说你不务正业吧?其实,在机关工作的人,只要不影响工作,无论写什么,都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写小说,不仅能提高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能提升综合素质,应该提倡和鼓励。哎,小川,你在创作什么小说,可以跟我说说吗?”

    纪小川惊喜地看着张学丰,提着的心放了下了,腼腆地说:

    “谢谢董事长理解!我想创作一部严肃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我认为,文化先行,是社会改良的常轨,只是……不知道能否成功?”

    “哦——”

    张学丰拖着长音哦了一声,把自己的身子坐直了一些,显然很感兴趣。接着问道,“严肃?现实题材?小川,是否可以告诉我,你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纪小川垂下眼帘,在心里斟酌了一下,说:

    “怎么说呢?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坠落和颓废了。这一点,从文学创作的泛娱乐化中就不难看出,一些作品简直是无所谓真相、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特别是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等等,更是在不顾史实和常识粗制滥造。说得严重点,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

    “而文学的坠落和颓废,已经成了对社会风气破坏力非常强大的一种力量。可以说,目前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的滋生、漫延和恶化,与当代文学的坠落和颓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化的附庸,这个国家的人民无疑会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说到这里,纪小川停顿了一下,小心地看了张学丰一眼后,才接着说:

    “所以,只有创作大量有正能量的文化产品,特别是优秀的长篇小说,才能影响文风、影响知识分子,进而影响社会风气,构筑新的精神体系。”

    说到这里,纪小川又停住了,有点心虚地看了张学丰一眼。因为这些见识,他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张学丰的认同。

    见张学丰的脸色很平静,似乎并不反感,纪小川又说:

    “再说题材。中国当代文学中,主流作家基本上还是在吃过去的饭,他们注重的,是早已过去的岁月。网络作者呢,喜好的不是穿越,就是重生一类的题材。真正反映当代生活、揭示当代社会矛盾的作品非常少。有文学品质和文学魅力的作品呢?更是凤毛麟角。作家,已经成了一个受人嘲笑的职业。这种状况,已经与当今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大国地位越来越不相称,实在令人堪忧!”

    听到这里,张学丰表面上虽然很平静,但心里暗暗吃了一惊。

    这一惊,当然不是因为纪小川的这些见识有多么独到和深邃,而是因为这个青年在想事,并且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不管对不对,都难能可贵。实际上,对于上面的这些观点,张学丰也深有同感。张学丰接口道:

    “是啊,我们是文明古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所以文化迟迟不能融入世界。”

    纪小川接着说:

    “张董,我真担心!如此下去,未来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民族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因此,我认为,拯救国家、拯救民族、拯救社会的首要任务,是拯救中国当代文学,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之奋斗!”

    “少年轻狂,斯言不谬!”

    张学丰在心中说了一句。不由感慨,看来正如沈洁茹所说,这个小家伙确实不是企业这口池塘中的一条鱼——他的心眼不仅高得惊人,简直是高得不知天高地厚!

    但张学丰也不能不承认,虽然纪小川的观点有些偏激,言辞有些猛浪,但所言决非全是危言耸听,其思想和眼界,确实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味道。

    同时,张学丰也认识到,纪小川确实不适合长期留在企业这个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的环境中工作,而应该让他成为思想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整个社会,也确实需要创造条件,让这样一批年轻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尽管张学丰不动声色,但纪小川还是看到张学丰的眉头挑了一下。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论确实有些过激,心里突然有些惴惴不安,于是缄口不言了。

    “怎么,说完了?”张学丰一怔之下,连忙问道。

    纪小川抬起头,双眼正视张学丰,心里一横,接着说:

    “没有。我认为,知识阶层是社会的主导阶层。况且,相对而言,这个阶层的功利心要淡薄一点,忧患意识要强一些,热血青年要多一些,也更容易觉醒一些。但他们的觉醒,需要优秀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优秀的长篇小说。当然,这不是一两部作品、一两个作家可为的,但总得有人先行。我觉得,拯救中国文学,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

    “哈哈……”

    张学丰放声大笑了起来,边笑边调侃道,“拯救中国文学——纪小川,你好大的口气啊?舍我其谁——纪小川,你好大的气魄,你当世无英雄?”

    张学丰的嘲讽,让纪小川脸色顿时大变,一双眼睛忐忑不安地看着张学丰。张学丰连忙止住笑,正容道:

    “怎么,怕了?”

    纪小川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不知所措地看着张学丰。

    张学丰接着说:

    “小川啊,开句玩笑,你别在意。”见纪小川似笑非笑地点了一下头,张学丰接着说,“小川,客观地说,不能不说你的见解有一些独到之处,但也有妄下结论之嫌啊!不能不佩服你的豪言壮志,但切记不要好高骛远哟!

    “其实,任何社会,都有其特定的发展时期,也有被忽视或者说是一时还顾及不过来的方面。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中心工作,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老二的排位,看来已经为期不远了,也许就是明年的事情。

    “但是,与任何事物一样,经济的发展,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资源、环境、市场等等。但到今天,人们更加看到了在社会道德方面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也许更加沉重,更加让人忧虑和痛心,但它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可以修补和完善的一个缺陷。”

    说到这里,张学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说:

    “其实,在国民的内心深处,并不缺乏道德意识和社会良知。这一点,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以及建国60周年的国庆大典中,都可以看到。

    “现实中,人们的同情心,以及互助、责任、义务,甚至舍生取义之心,并没有泯灭;人们的爱国之心,也依然火热。这一切,都让我们有理由无须过度悲观!你说是不是?”

    纪小川凝神地看着张学丰,重重地点了点头。

    张学丰接着说:

    “当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也确实值得人们警醒。但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解决……”

    听到这里,纪小川在心里冷笑了一声,道貌岸然,虚伪!暗想,哼,张学丰,别在这里唱高调,嘴里说得冠冕堂皇,可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套。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为什么要送沈洁茹豪车?不就是想打沈洁茹的鬼主意嘛!

    纪小川很想质问一句,请问张董,婚外情算不算一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呢?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想想,还是算了吧。就是问了,能问出什么呢?对于贪恋美色的男人而言,又有什么无耻的话说不出来呢?

    张学丰说着说着,突然停顿了一下,问道:

    “哦,小川,有一个现象,不知你想过没有?”不待纪小川回答,张学丰接着说,“这种现象就是,现在的人们,似乎没有什么话不敢说的——天马行空,胡言乱语,随心所欲,似乎唯恐天下不乱。可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吗?”

    纪小川茫然地看着张学丰,摇了摇头,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这种现象,纪小川当然在网络上看到了。可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纪小川还真的没有认真地反思过。或者说,他曾经反思过,却没有找到答案。

    张学丰显然没有指望从纪小川的嘴里得到答案,接着说:

    “这种乱象,有时真的叫人百思难解、困惑不已!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四个字:少有顾忌。而少有顾忌,其实也是一种社会思想进步的表现。”

    听到这里,纪小川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吃惊地望着张学丰,满脸疑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